姜思宇从杨大姐的口气能感觉到,杨大姐早就想下手了,可能就是因为他一直不积极,杨大姐就一直憋着。
他怀疑杨大姐可能早就想对他发作了,他在心中暗笑。
“这样付款的压力倒是比一次性支付小多了,我觉得可以接受。”姜思宇笑着说道。
“那行,那我明天就找房东,咱们跟他签个合同。现在政策变了,农村宅基地的租赁合同也是有法律效力的。”杨大姐说。
“好的,那就这么定了!”姜思宇终于下定了决心。
“哼……”杨大姐用鄙夷的眼神看着他哼了一声。
姜思宇能理解她的心情,说不定杨大姐早就想甩开他单干了。
第二天,李家芹打电话给姜思宇,说她不能在仙人洞住了,每天八九百的房费太贵了。因为她要在文笔村常住,她打算找一家有长租客房的农家院住下。
姜思宇让李家芹问问左邻右舍,有没有这样的长租客房。
她下午便打电话给姜思宇,说她已经在文笔村靠后的一个农家院找到了一个长租的客房,每月是两千五,她说她已经搬过去了。
姜思宇觉得这个女人挺利落的,办事不拖泥带水。
这天,姜思宇、杨大姐和涂俊一起签了一个合同,每人拿了二百万,便开始了他们的新院子的改造工程。
因为在客栈设计上,姜思宇基本上是白痴,所以他几乎完全尊重涂军的意见。
杨大姐虽然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是她在涂军面前似乎总是惯着涂军,所以,他们的新客栈的设计几乎都是按照涂军的想法搞的。
新客栈的定位是肯定是高端,内部依然是洞穴风,但是这一次的洞穴风有所改进,地面做成了洞穴暗河的流水样式,墙壁上的模拟钟乳石比以前的洞穴风多了一些,占了大概三分之一的墙壁。
给人的感觉就像在有暗河的钟乳石山洞里居住一样。
如果站在窗户的位置向里看,略微有一种阴森的感觉,但是站在房间里面向窗口看,就如自己置身仙境一般。
特别是苍山上出现了丁达尔现象时,几道光柱垂直射入洱海,仿佛天幕将开、神仙将至一般。
涂俊在卫生间上花了很大的精力,他认为,要想让女顾客满意,卫生间必须要细致入微。
反正他是不懂,为什么会有人花上千块、甚至几千块在这种地方住一宿。
这天,李家芹给姜思宇打电话,说她也选好了一个院子。
想让姜思宇帮她参谋参谋。
他们在电话里约好了时间,姜思宇便跟着李家芹来到了她打算租的那个院子。
感觉这个院子不大,占地不到三百平,三层小楼的建筑面积一共有三百平米,被分割成了八间,每间的面积不大,大约有三十平米不到,可能是二十五平米。
姜思宇看了以后觉得这个小院子很难做成豪华高端的民宿,大概只能做中低端的,因为房间太小了。
他就问李家芹,她的定位是什么?
“你打算做成什么样的客栈?”姜思宇问道。
“我想做适合背包客的廉价客栈。”李家芹说,“我觉得文笔村这地方到处都是高端的客栈,我根本就没办法跟他们竞争。但是这里却没有适合背包客的客栈,我觉得我可以定位成背包客客栈,床位价五十到一百左右。我不按房间算钱,按床位算。”
姜思宇一听,感觉李家芹的思路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他一时有点发懵,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我算了算,大概能安排二十五张床,如果五十元一张床的话,每天满房的收入是一千二百五十。入住率一半的话是六百左右。如果按照每张床一百元算,满房是两千五。我估计我花八十万就能装修好,顺利的话,四五年能收回装修的钱。”李家芹说。
“这院子的租金是多少?”姜思宇好奇地问。
“如果按年付的话,一年十万!如果一次性支付八十万,可以租十年。我估计我能砍到一年八万吧。”李家芹自信地说。
“哦,”
姜思宇其实心里感觉这个李家芹的思路有点太天真了。在他的印象中,来大理市玩的背包客差不多都聚集在古城里,那里房价便宜,周边吃喝方便。
据说背包客晚上都喜欢聚集在古城的人民路,一闹就是一夜。
而文笔村这边的特点是观景的视角好,来这里住的一般都有几分小资情调,而且经济实力一般都不差,自驾来的。
他觉得应该不会有背包客会住在这里。
“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想法不现实?”李家芹似乎从姜思宇的表情看出来了他的心思。
“也不是不现实,我就是觉得背包客可能一般在古城那边。”姜思宇尽量轻描淡写地说,害怕刺激到李家芹的自尊心。
“背包客没来这里是因为这里没有适合背包客的客栈,等我的客栈开业了,他们就来了!”李家芹很自信满满地说。
“嗯,但愿吧!”姜思宇有些厌倦了跟这个自负的娘们聊天了。
他心想,你她妈的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
因为已经决定干客栈了,姜思宇想,接下来他就不需要那么纠结了。所以他决定把他的逻辑力值从8调低到6,把跳下来的2点加在协同力和猜疑力上。
这样就可以增加他处理杂事的能力。
于是他便把参数调整为如下:
协同力:6
记忆力:6
逻辑力:6
猜疑力:6
忍耐力:6
爆发力:5
共情力:5
荣耀感:5
耻辱感:5
傲卑感:5
爱妒感:5
勇恐感:5
……
为了干活方便,姜思宇也在文笔村找了一个农家院租了两间房,他把刘招弟和孩子都接到了文笔村,这样他每天上下班就不用跑远路了,而且文笔村这里距离他的十几家租车行也比以前近多了。
这天,工地上干活的工人忘带水平仪了,问姜思宇能不能找邻居借一个,他看着不远处也有一个正在施工的客栈,于是便过去与老板搭讪,你别说,邻居家的工人手里还真的有水平仪。
这家在建客栈的老板姓王,是本地汉族人。今年快六十了,很热情,也很喜欢聊天。
自从跟姓王的大哥认识了以后,王哥几乎每天都得找姜思宇聊一会儿家常。
姜思宇为了称呼方便,就简单地管邻居叫王哥。
这是其实是王哥让他这么叫的,因为按照年龄来说,姜思宇该叫王哥叔叔、大爷,甚至叫爷爷也可以。
可能是王哥这人不喜欢拿辈分说事,就坚持让姜思宇喊他王哥。
王哥的父母是黑龙江人,是支援三线建设时来到大理市的,那时估计王哥也就一两岁。
王哥真的属于大理市的另类,因为他会说东北土话,他说是跟他父母学的。他也会说当地的方言,白族话也能整上几句。他经常一聊起天来就会在几种语言中来回切换,听得姜思宇这个笨嘴拙舌的人好生的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