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带着技能面板重回2011 > 第118章 回到星辰材料实验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8章 回到星辰材料实验室

有一些人生新体验有一次就足够了,更何况李星的这次体验留下的光芒是如此璀璨,他自己是爽到了。

李星这三个月也偶尔通过小凡关注星辰科技工业园的建设进展,目前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全铺开,道路,水电,通讯等。

进展符合预期,甚至比预期还快一点,这几个月是山城最热的时候,施工受限,建筑团队还能提速足以见得赵逸阳管理得不错。

同期赵逸阳的采购执行团队已经组建完毕,这群采购只有执行,不需要他们去调查市场,不需要他们签合同。

小凡数据收集会搞定一切,执行团队拿着合同去对应的公司按照合同提货就行。

所以小凡给到上游厂商的订单已经开始生产,等厂房建设完毕,这些设备就可以最快速度安装,调试,测试。

然后开始生产智能农机和电池的生产线设备,组装智能农机的生产线,最后开始生产最终的产品。

11月6号,李星回到学校,这时候大家都在忙,毕业论文训练算是比较难的,大四通常只有很少的课,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毕业论文上了。

李星在9月毕业论文选题的时候就提交了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就把上半年弄出来的电池的相关基础理论写成论文,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论完全足够了。

本来大四一开学就要选择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和题目,他不是很需要指导老师,也不差指导老师给的论文题目。

他这时候已经一门心思要去打职业比赛了,大三新来的辅导员老师和李星不熟,只是看过李星的成绩,非常优秀,他听到李星请假去打两个月职业比赛,人都懵了。

水木大学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天才怪才,但是他也是第一次遇到李星这种,说自己毕业论文自己有题目,也差不多写好了,大四没事干,要去打职业实现一下职业梦想。

本来他不想给假,一点不符合学校的规矩,最后李星还是找校方高层一点的老师来帮自己说情。

虽然李星不是很需要,但是学院还是给李星分配了一个指导老师,是副院长,教授级别。

李星一周时间写好了论文,给到副院长,他完全挑不出毛病,李星的大学生涯就差毕业论文答辩,毕业典礼了。

李青青选的毕业论文需要一定的社会调查,需要不小的数据量,李星陪着她做了一些,觉得有点无聊,就让小凡帮她收集了一下,有点过于详实准确了。

到时候可能吓她指导老师一大跳,这些数据哪怕国家来调查,也得花好多人力物力,特别是一些股市波动、企业财报、行业趋势到国际贸易协议。

那些数据详实到可以完全作为依据来预测市场变化、制定投资策略或理解全球经济动态。

不过这些数据都是实时性的,只有当下根据这些数据做出决定才有效,过了一段时间就适得其反了,而李青青,一个普通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也不可能被特别重视。

没人重视,哪怕这些数据再真实有用,时效性一过,也没用了。

李星拒绝读研读博的决定还是引发了学院内老师的不满,他们轮番上阵劝说李星,不想一个科研的好苗子走错人数路。

当然也只是劝一下,李星依旧我行我素后,他们也就失望地放弃了,这毕竟是李星的人生路,他们作为过来人,可以建议,却没办法替李星做决定。

李星只是开始真正做出小凡这个超级AI后,了解到了系统的隐藏功能,他不想在学校浪费时间了,当然大学这三年多,也不算浪费,李星还是蛮享受这段时光。

系统没有任何任务,也没有任何提示,神清气爽buff,只需要学习练习时间就涨经验,和知识技能的难度深度无关,每天睡觉7-8小时存档,睡眠中灌输知识等等。

这些都是李星自己实验出来的,所以在小凡诞生之前,他都不知道自己可以设定最终科技产品,系统给出需要的基础知识条目。

在这之前李星的学习除了学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其余都是学校教啥就学啥,但是学校只是教学基本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不可能是学校教这几项知识,学生毕业后就一定能做出什么成绩或者科技产品。

学校的方式是培养各种各样的树,最后结什么果,因人而异,还得看运气,李星是先设定果子,然后去学习知识树,一定能长出这个果子。

所以他的效率比学校高太多,而且他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知识等级都非常高了,学校确实没法给他提供新的知识了。

李星回到了星辰材料实验室,这几个月,之前让李叔帮忙扩建的智能制造中心也建好了,因为要求不大,这个工厂只是李星自己生产做实验的各种产品,不需要大规模生产。

不过只是建筑建好了,其他的都还是空着的,李星自己按照自己的需求往里添加设备,一些靠买,一些得自己做。

回到实验室,李星感受到轻松愉快,那块实验用的农田上已经干干净净,啥也没有了,李星才想起来水稻已经成熟,收割了。

没有亲眼看到水稻智能农机的收割画面,李星只能调出实验视频,开始慢慢看,没看出没啥问题,此前小凡就检查过一遍了,他也没发现问题,可见水稻智能农机的生产能力非常完善了。

看着已经完全晒干存储好的水稻,李星决定明天去打成米,然后做成饭,尝尝味道。

产量相较于这款种子在该地区的平均产量有了15%左右的提升,这并不容易,因为水稻作为最重要的主食,在这方面的科学投入非常大。

科学种植,科学施肥,种子,这些能提升产量的方式方法都研究得透透的了,能提升的空间非常小。

所以这15%就是精细化种植带来的产量提升,人工种植因为成本确实没法在这方面发力。

哪个农民能做到杂草长出来的第一时间就拔了,害虫出现的第一时间就杀虫,随时根据天气,降雨,阳光等各种因素合理施肥?

连水稻都有15%的提升,李星对粮食产量的提升更有信心了。

第二天,李星吃到新米做的饭,他觉得真的很好吃,按照精细化种植的过程,这些米的品质肯定是非常高的。

当然也可能是他的心理作用,毕竟虽然不是他亲自种的,但也差不多了,所以他喊了李青青过来试一试。

“你就为了测试米好不好吃,就喊我过来?”,李青青看着李星,轻轻地敲敲他脑袋,看他脑子是不是坏了,怎么这么傻气。

“当然还因为想你啊。”,李星抱着李青青,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上晃晃悠悠,幸亏这椅子结实。

李青青给了他一个白眼,李星才从学校到实验室不到3天,她这段时间做毕业论文的数据调查,确实是太花时间,一定程度地忽略了李星。

一开始李星让小凡帮她统计数据,她还不愿意,觉得是自己的毕业论文,一辈子都要跟随她,她不想作弊。

但是自己去调查确实很难得到正确的数据,有时候是连错误的数据都得不到。

所以她还是把小凡给的数据,精挑细选,然后自己去调查论证后写到毕业论文里,降低一点难度,但还是耗费时间精力。

“确实好吃。”,李青青通过电饭锅煮饭和柴锅蒸饭,两种方式的结论一致,确实香气十足,不比市场上15块一斤的精品大米差。

口味这个小凡确实测不了,因人而异,而且小凡现在还没有身躯,他可以控制机器人,但是机器人吃电的,也尝不到味道。

这款水稻种子就是北方地区的大量种植的种子,口味不算差,但是和精品比还是有差距,在市场上的售价差不多2.5元到4元一斤。

李星把所有实验视频发给农业科技委员会,李星打了100斤大米,把剩下的水稻都给他们了,农业科技委员会收到实验视频也振奋不已。

农业科技委员会也召集核心员工一起看视频,没有剧情,这个无人机为水稻智能农机拍的实验录制视频,拍得还不错,而且小凡还自己添加了他喜欢的背景音乐。

只是看一个智能农机的工作,但是大家却比看到好看的电影更激动兴奋,因为这是真实的。

智能农机是无人化智能化农业生产项目里最关键的一环,没有它这个项目就不存在。

“真厉害啊,没想到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么厉害的技术。”

“那以后是不是能推广到工业生产啊。”

“应该可以吧,至少绝大部分工业生产比农业生产环境还简单一些,而且现在好多工厂都已经无人化了。”

“就这个机械臂的灵活程度和工作速度,打螺丝就已经可以完全无人化生产了。”

大家议论纷纷,这个视频也为他们推进整个项目注入一剂强心针,此前只是最高层相信李星,现在这些中层,基础的员工也确信项目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