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开国皇帝。
杨坚是汉朝太尉杨震的第十四代孙子,其父为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杨忠,其母为吕苦桃(后追崇为元明皇后)。
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杨坚出生于冯翊般若寺,并由一尼姑抚养长大。
十四岁时,杨坚任京兆尹薛善的功曹。
十五岁,因其父杨忠的功劳,他被任命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
十六岁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
周文帝称杨坚的风骨不同于常人。
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周明帝即位,杨坚被任命为右小宫伯,晋封为大兴郡公。
周明帝曾派相士来和为杨坚看相,来和称杨坚不过可做柱国,但私下对杨坚说其必经杀戮后成为天下之主。
周武帝即位后,杨坚晋升为左小宫伯,出任随州刺史,晋位为大将军,后被召回京。
其母生病时,他侍疾三年,获纯孝之名。
宇文护掌权时忌惮杨坚,屡次欲加害,幸得大将军侯伏、侯寿救护。
周武帝建德二年(公元573年),周武帝聘杨坚长女杨丽华为皇太子妃,对杨坚更加礼遇。
齐王宇文宪进言称杨坚面相非臣相,应早除之,周武帝未纳。
内史王轨也进谏说太子日后非国家之主,杨坚有反叛之相,杨坚闻之甚惧,于是隐晦自己。
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周宣帝即位,杨丽华成为皇后,杨坚被任命为上柱国、大司马,开始辅政北周。
周宣帝制定严苛的《刑经圣制》,杨坚认为法令过严不利于国家和百姓,加以劝诫,其地位和声望渐高,引起周宣帝忌惮。
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杨坚被任命为扬州总管,赴任前因足疾暂缓,恰逢周宣帝病危。
因杨坚是杨皇后之父,前内史上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窻假传诏书让他进宫侍奉宣帝,接受遗命辅佐朝政、都督军事。
周宣帝病逝后,周静帝即位,任命杨坚为假黄钺、左大丞相,总领百官。
杨坚更改周宣帝时严刑峻法,赢得天下人归心。
他担心周氏诸王在藩国生变,以赵王宇文招嫁女突厥为由,召藩王入京。
相州总管尉迟迥自恃有声望,起兵反叛,赵国、魏国多人响应,宇文胄、石愻、席毗等也纷纷起兵。
杨坚命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镇压叛乱,还捉拿并斩杀了暗中图谋叛乱的雍州牧、毕王宇文贤以及赵、陈等五位藩王。
最终韦孝宽击败尉迟迥并将其斩首,余党也被讨平,杨坚清除了鲜卑族中的反动力量,为禅代周鼎奠定了基础。
大象二年,周静帝晋杨坚为大丞相,不久又晋其为相国,免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冢宰的称号,晋爵为王。
静帝下诏称杨坚可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行,赞拜不称名,备九锡之礼,加赐玺绂、远游冠,绿色组绶的相国印,使其地位在众诸侯王之上。
杨坚多次推辞,只接受了王爵和十郡封地。
周静帝大定元年(公元581年),杨坚接受九锡之礼,后周静帝下诏禅让帝位,杨坚三次推辞后接受。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杨坚从相府着常服入临光殿按礼制即皇帝位,定国号隋,改年号开皇,追尊父亲杨忠为武元皇帝,母亲吕氏为元明皇后,立王后独孤氏为皇后,王太子杨勇为皇太子。
五月二十三日,原北周皇帝、介国公宇文阐去世,杨坚在朝堂为其举行哀礼,谥号静帝。
开皇二年(公元582年),隋文帝下诏称暂居前代宫殿,后王公大臣劝其建新都,于是他命左仆射高赹、将作大匠刘龙、巨鹿郡公贺娄子干、太府少卿高龙叉等人在城东南龙首山修建新都,并任命营建新都的副监贺娄子干为工部尚书。
开皇三年,隋文帝迁往新都“大兴城”,并大赦天下。
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陈人进犯陕州,隋文帝下诏讨伐陈国,开始灭陈之战。
他扣留陈国使臣,并任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元帅,分三路讨伐陈国。
开皇九年,贺若弼在蒋山大败陈军,活捉陈将萧摩诃,韩擒虎攻进建邺,俘虏陈叔宝,陈国被征服。
随后隋文帝派遣使者安抚岭南,收归国土,实现国家统一。
平定叛乱后,隋文帝针对国家凋敝的状况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政治上,改革吏治,建立三省六部制以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改革均田制和赋役制以减轻农民负担;
经济上,进行大索貌阅,实行输籍法以扫除隐瞒户籍的积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以方便百姓生活,尽山泽之利,免入市之税以鼓励工商业发展;
军事上,改革府兵制,实现兵民合一;文化上,开创科举,改革律法。
在这些改革措施下,隋朝政令实施效率提高,避免了官员专权,农业、工商业发展,经济快速恢复。
兵民合一节省了军费开支,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隋朝在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匈奴南侵和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之战中取得胜利,出现了短期繁荣,史称“开皇之治”。
开皇年间,全国垦田面积大幅增长,人口也飞速增加。
隋文帝晚年一改勤勉谨慎,猜忌功臣,刑罚严酷。
开皇九年,他因诬告处死功臣元谐。
开皇十年,因多次谏诤一事,他将内史令李德林贬为州刺史,之后又以“谋反”罪名处死禁军将领虞庆则、凉州总管王世积等官吏将领。
开皇十九年,因易立太子之事,他罢免贤相高颎,任用杨素为宰相。
开皇二十年,经杨广和杨素密谋,加上独孤皇后之言,皇太子杨勇被废黜,杨勇及其子被贬为庶人,晋王杨广被立为皇太子。
废立太子之事牵连大批官吏,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隋文帝病危时后悔改立太子,认为杨广品性不足以托付国之大事,独孤皇后的立嗣建议误事误国。
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文献皇后独孤氏崩于永安宫,享年五十岁,葬于泰陵。之后,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得到隋文帝的宠幸。
仁寿四年,隋文帝于仁寿宫病危,与百官辞别,不久后于仁寿宫大宝殿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
其灵柩从仁寿宫出,在大兴前殿举行殡礼,后葬入泰陵,与文献皇后独孤氏同坟而异穴,允许官员或百姓进入陵中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