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7深藏功与名

虽然只上了两三天的班,小苇还是得到了一个绰号:假小子。主要是头发剪得很短,且参差不齐,乱得遮住了小半个脸。如果运动多了,能遮住大半个脸,不撩一下都看不清眉眼。

衣服也宽大舒松,给人一种邋遢感。

只有姜英英清楚,小苇比所有人都干净,每次洗刷要用她三四倍的时间,床铺看起来很乱,但每天都会用心清理。

说话很少,绝不多管闲事,让人无法亲近,却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被不屑和藐视的那种压力。

所有这些,一点都不像自卑又脏兮兮的农村女孩,浑身像写满了不好惹三个字,处处透着神秘和不一般。

因此,对小苇的提议,姜英英并未觉得特别奇怪:“好。我保证不和任何人说。”

做一行怨一行,姜英英觉得做演员可比做会计轻松不止一点点,只要能进入镇宣传办,什么条件都可以接受。

“下午我会把歌词搞出来,然后找个没人的地方,一起研究曲调。”

这个时代文艺严重贫瘠,未来的随便一首歌都是封神级别。这个时代又注重政治,一切和思想政治挂钩,内容只能是砸碎三座大山,歌颂新社会,主题词句必须昂扬向上,歌功颂德。

受山子潜移默化,小苇也反感假大空的口号,但有一个题材到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更不会在日后被人抓住把柄批判,那就是抵抗侵略缅怀英雄先烈的。

午饭前小苇就想好了方案,篡改几十年后的那首神曲“缘分一道桥”,把前面的诗词全换成领袖的笔墨,后面改成英勇杀敌词句。一寸山河一寸血,作为烈士遗孀,这题材非常符合姜英英的切身体会。

整整改了一个下午,才勉强弄好: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这山河美丽富饶,战鼓敲啊敲,怎能让三座大山压弯腰。这江山如此多娇,旌旗飘啊飘,为人民随时立马抽刀敢把头颅抛。望四海巨浪滔滔,战火烧啊烧,决生死誓将旧颜换新貌。大中华岂能分道,世界瞧一瞧,斗天地,你我再穿战袍共建祖国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两人都不懂曲谱,唱这歌难度很大,也正因为难度大,才显得稀罕,想要脱颖而出,就不能怕困难。

下晚,顾泽华背着二胡找了来,说是被宣传办录用了,刚排练完。小苇正伤脑筋,懒得问他二胡跟谁学的,明知他只是找理由和自己亲近,还要问他有什么事。

顾泽华很是窘迫:“就是想来看看你。”

“我很好。”

“我——我想和你好,可——配不上你。”

“我被那无赖睡过。”

“我不在乎。”

小苇露出一个难得的笑:“真不在乎?”

顾泽华红着脸点头。

小苇又笑,暗骂傻帽:“你可以经常来看。”

“好。”

沉默了会,顾泽华掏出一小纸袋糖果,放到小桌上告辞。

爱情这玩意,生活在底层的小苇并不了解,她只知道顾泽华没有太多的亲情羁绊,可以随时和她远走高飞。这点,是独子又是官二代的王有福极难做到的。

抄录整理分社的日记只要小半天,其他时间,仿写报纸上的文本,准备偷偷投稿。

中午休息时,便开始教姜英英小声哼唱,听了一遍,姜英英就感同身受,差点掉泪。晚饭后,更是迫不及待将小苇拉走,走到镇外麦地中间一起练习。

小苇故意跑调,让姜英英自己凭感觉矫正。不得不说,姜英英音乐天赋不低,没几遍便逐渐顺畅,说第二天就去宣传办试唱。

合作社已经被强制性广泛覆盖,不断扩大,些许强硬分子受到了批判,甚至关押。

第二天召开合作社全体会议,先是洪主任和李副社长作报告。饶是洪主任总结了所有分社组长的意见,内容上的数量和质量都远不及李副社长。

然后是镇长总结,对李副社长的调查报告充分肯定,并当场决定付诸实施。

最后环节是选举正社长,毫无悬念,李副社长顺利当选。

相对来说,这个时期的选举完全算得上公开公正,且办事效率足够高。

吃午饭时,李副社长没有和小苇坐到一起,让小苇很是欣慰:和聪明人合作真轻松啊。

文化水平颇高的洪主任愤愤不平,语气里全是不甘,断定那份报告出自枪手:“那么全面具体,铁定有高手助力,我早晚会查到。”

埋怨了好几句,看小苇和姜英英不搭理才住嘴。

不搭理是小苇不屑发表意见,姜英英则是全心全意要改行,以至于吃饭都不安心。

吃完上班几天来最安静的一顿午饭,姜英英心急如焚的去找宣传办负责人,乐得小苇暗暗发笑。

当下政府的效率确实惊人,下午就下达了书面通知,调姜英英去宣传办做副主任,尽快做好工作交接。

下班前,当着几个人的面,李社长问小苇愿不愿意接替姜英英,小苇自是拒绝:“我看到数字就头大,肯定干不好,还需要锻炼一段时间。”

李社长也不强求,小苇猜测是上面的意思,李社长故意公开说出来,自然不想放小苇走。

过了两天,由于合作社迅速壮大,李社长换了新的办公室,小苇以文书的身份跟随,同时又招进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分明是镇上某个领导的关系户,小苇也懒得打听。

当前迫切需要一辆自行车,可自行车得按计划供应,以小苇的职业,三五年都不一定能排得上号。也因此,当姜英英把新车推到宿舍门口时,小苇真真实实的羡慕不已。

不得不承认,有人百般努力想要的东西,有人却能轻而易举地获得,好在小苇还来不及懊恼,另一个消息给了小苇无限的希望,第二次全面扫盲开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