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实沈呦呦也在反思自己,对老爹是不是太严格了。

确实他爹两辈子岁数加起来不小了,本身又不是一个爱学习的,

再加上这样一个时辰接着一个时辰的学习,没有目标,所以才会一直往后拖。

毕竟学完这一样还有下一样等着。

所以吃完晌午饭回来,她直接开门见山:“

爹,这样吧,以后咱不这样学了,等我去府城找一些历年真题啥的,我给您整理出来,您在按照我布置的任务学,到时候,您也不用整日坐在这里,漫无目的,这样行不?”

“真的?”

能不行吗?肯定行啊!

“当然,我又不是打算让您做当代大儒,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

沈知秋连连点头,闺女要这么说,那还是他的小棉袄,心里立马轻松不少。

不过还是忍不住发牢骚:“闺女啊,不是爹不以身作则,是这样从早学到晚,啥人也得学废了,这种痛苦,你能体会到吧。”

沈呦呦眉眼弯弯:“您这种感受,我还真体会不到。”

沈知秋又不想搭理他闺女了,可能这种时候,是学渣和学霸天然磁场不合。

.......

傍晚,花老太一回来,就直奔她三儿家,手里的东西是生怕别人看到,传出啥不好的言语,让三儿丢面。

跟做贼似的,还给沈知秋拽了出去说话:“给,海参,牡蛎,我花了不少钱,你别都喂孩子嘴里,牡蛎新鲜的你们一家四口吃了,海参就你自己补补。”

沈知秋好笑,看这个头,对于老娘来说,确实大出血了,毕竟这老太太,自己连块点心都舍不得买。

家里好吃的用的还都是他们这些做子女,孙子孙女的出去给买回来的。

但嘴上依然调侃:“瞅您那小心眼,还不让孩子吃,行,我知道啦,自己留着。”

但老娘又往他手里塞东西:“这又是啥?”

“补药!”

老太太没敢说治肾虚尿频的,怕儿子面上挂不住。

但没说,沈知秋又不是猜不到,瞅瞅手里的牡蛎和海参,在想想昨日发生的事情,他都无奈了:

“娘整这些干啥,我不需要补,身体好着呢。”

但老太太表示:“儿啊,娘花了不少钱,你读书费脑子,而且咱都坚持这么多年了,也不差这一哆嗦,必须得把身体养好喽,你一定要告诉你媳妇给你煎着吃喽,别白瞎娘的心。”

“得得,知道啦,我喝,但您别总问我喝没喝,让别人听见还以为我咋回事儿似的。”

“中,我不问,但你得记着喝啊,行了,我走了,你记得啊。”

可转头,他把海参牡蛎留下了,给了自己媳妇,但那“补药”,直接趁着天黑,从后门去了沈富贵家。

“富贵啊,在不在?”

·····

等沈知秋离开后,沈富贵颇为感动,跟他媳妇说:

“瞅瞅俺兄弟,前两日就是扛塑料布的时候,捶了两下腰,这不就惦记给俺买补药喝了。”

他媳妇也很是感慨:“呦呦爹对你是真没得说,你也记着人家好,不管以后啥样不能忘本。”

“竟说屁话,俺死都不能忘,要是有来生,俺们还是亲兄弟。”

一句话说完,还郑重其事的把药包递给他媳妇:

“拿着,媳妇这可是俺兄弟的心啊,煎的时候可不能煎糊喽,影响药效。”

可,后半夜。

沈富贵寻思着是不是也太补了,邦邦硬,

前几日郭叔刚给他媳妇诊出喜脉,这还坐胎没坐稳当,唉哟我的天啊,真是要受不了。

第二天早上又喝了一顿,

富贵又唉哟唉哟,我的天啊,这是不是憋大劲儿了,怎么上茅房都不利索了呢?

也是今日,沈呦呦带着沈二丫,跟着花老太进城了,因为沈知秋不放心,还派了三壮跟着。

主要是家里身手更好的几个都在当值,没办法了,从家里剩下的小子们中,选了个身手最拔尖的。

不过沈呦呦一走,沈知秋是真高兴坏了:“媳妇,晌午给我整几个小菜呗,我好久没喝上几杯了。”

李静舒笑骂:“你就嘚瑟,等晚上你闺女回来闻见酒味儿,有你好看的。”

可老沈嬉皮笑脸:“没事,我少喝点,喝完多刷刷牙。”

与此同时,沈呦呦和沈二丫,以及高三壮直接在超市门口就下车了,

小厮槐序直接将牲口车牵去了后院,

花老太还是有点不放心:“你们别去太远的书肆,前面街口正好有一家,据说是咱们府城最大的,就他们家应该什么书本也挺齐全。”

“行,奶你放心吧。”

那间书肆在正街上,上下三层,之前沈呦呦虽然没进去过,但也注意到过。

这不三人没走几步路,就到了。

还别说,这家的历年真题,挺齐全。

但由于中间空了很多年科举,再加上四个王爷相互防备,信息流通受到影响。

这套题就显得特别珍贵,虽然只是手抄的,但不卖,也不外借,只提供书生们在这里誊写。

沈呦呦她虽然过目不忘,却不想自己这么另类,毕竟别的书生都在大堂里埋头誊抄。

你拿过来,从头到尾看一遍,就换下一本,

即便别人想不到你过目不忘,但也会认为你亵渎书籍,不是个能静下心学习的,

好不好还可能被掌柜的赶出去呢。

而且,一套题不是一本,是很多本,其他的卷子眼下就在不同人的手中,

需要相互换着誊抄,不可能你一来,就把别人手里的收走。

所以,沈呦呦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坐在二楼大堂里的书桌上誊抄。

这间铺子,一楼是书籍售卖区域,二楼是提供贫困读书人借阅书籍的,类似于前世图书馆的自习室。

因此,一张桌案前,沈呦呦也如同其他的书生般认真誊写。

她记得快,写的快,其中频繁出现的知识点,她还会单独记在一个小本本上。

一些比较难的题,誊写完,她还会找出那本书,看是不是例题中多次出现这本书中的知识,

如果是多次出现,她就会让三壮哥询问书籍的价格,选择购买,

有一些非卖版的,也只能誊写。

也有一些历年策论题,她感觉眼下的情况,也直接大胆的淘汰了,

毕竟眼下社会经济,治国理念也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可她看的快,就得借啊,

例题在别人手中,这时候也只能很抱歉的让三壮哥去询问了,

如果对方可以和她互换,更好,如果对方没看完,那么只能找另外的书生互换。

这就导致了,会打扰到同样坐着看试卷的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