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出了个武皇帝 > 第139章 派别之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汴京皇宫的紫宸殿内,气氛凝重而肃穆。皇帝赵立庆与枢密院的几位相公以及兵部尚书围坐在圆形会议桌旁,共同商议着当前正在发生的两场战事。

兵部尚书林希率先奏道:“官家,山海关的那些物资已然启程运往大定府(辽国中京),而送往丰州的那批物资也已顺利到达。”

赵立庆微微颔首,接着问道:“那送往疏勒城的第三批物资准备得如何了?” 他的神色中透露出对西域那边情况的格外关切。

刚接任兵部尚书没多久的林希,这段时间忙得连家都没时间回。回应道:“官家,那批物资三日后便能启运。”

赵立庆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林尚书辛苦了,最近诸多事务缠身,兵部所有人都应该受到嘉奖。”

林希离座躬身行礼,恭敬地说道:“谢官家夸奖,这都是王相以前留下的良好基础,臣不敢贪功。”

赵立庆摆手示意他坐下,随后扭头看向王韶,说道:“王相,说说战况吧。”

王韶恭敬地回应道:“官家,大定府的四万多辽军投降后,从锦州和山海关过去的虎卫军第十师和十七师已经接管了大定府。第二师、七师、十三师、二十一师已经朝着辽国上京进发。从丰州出发的第四师和十四师打散耶律重元父子所部后,也已兵分两路,向西和向北继续攻击。”

赵立庆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该如何安置那些投降的四万多辽兵呢?诸位都有何见解?” 他想先听听众人的意见。

右相吕惠卿率先开口道:“官家,可把这些降兵分散安置到辽阳至开州那一带,女真人走后,那一大片地方都没什么人了。”

富弻微微皱眉,缓缓说道:“官家,臣以为不可如此草率安置。降兵人心未定,若分散安置,恐生变数。不如将其集中于特定之地,进行整训,待其真心归顺后,再做安排。”

韩琦微微点头,接着说道:“官家,臣以为还需对降兵进行严密监管,以防其生变。可派遣忠诚可靠之将领,带领足够兵力,负责降兵的安置与管理。同时,可对降兵进行恩威并施,给予一定的赏赐和优待,以安其心。”

王韶也开口道:“官家,臣赞同韩相和富相之言。此外,还可在降兵中安插眼线,随时掌握其动向。若有异动,可迅速采取措施。”

赵立庆听着众人的意见,微微颔首,陷入沉思。片刻后,他缓缓说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朕以为,要想长久地控制关外那些地方,还是要先改变那些人的生活方式。大定府东至辽阳,南至锦州这一片区域的土地是极为肥沃的黑土地,若是开发成农场,不仅能让当地的百姓受益,也能让大宋多出一个粮仓来。”

“此法甚妙!如果那些游牧的部落能转变成农耕的百姓,那以后他们就跟关内的百姓没什么区别了,官家圣明。” 韩琦拍掌叫好。

其他人也齐声应道:“官家圣明。”

赵立庆点头道:“四万多降兵加上他们的家人,总数应该会超过二十万,这么多人要安置,你们和政务院要先商议个妥善的方案出来。”

“是,官家。” 众人齐声回应。

“还有就是西域那边的事。” 赵立庆翻看面前的奏本,接着说道:“据疏勒城传回的奏报,虎卫军四个师及龙卫军一个师即将西进喀喇国,有了东喀喇国的配合,歼灭西喀喇国应该问题不大。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应对塞尔柱国,诸位都有何高见?”

韩琦回应道:“官家,根据现有的情报看来,塞尔柱可谓兵强马壮,西喀喇国又是其附属国,肯定不会坐视不管。当然,真要跟我大宋的军队对阵,他们也占不了什么便宜。但既然是要让统一后的喀喇国当大宋跟西方诸国的缓冲,还是要让喀喇国的武力有所加强才行。”

“韩相此言有理。” 赵立庆微微点头,接着说道:“东喀喇国的使者提出要购买一万张复合弓,朕觉得此事就顺势而为吧。”

王韶连忙出言提醒道:“官家,虎卫军和龙卫军换装步枪后,现在仓库中倒是还有将近四万张复合弓,但由于周大成带走一批工匠去了鄂州,武器院目前没有足够的人手改造复合弓。”

“不用改造,就直接送去疏勒城。” 赵立庆看向兵部尚书,接着说道:“林尚书,准备两万张复合弓及二十万支箭,跟那批物资一起送到疏勒城。”

“是,官家。” 林希连忙回应。

富弻面露忧虑之色,犹豫了一下才开口道:“官家,如此大规模地用复合弓武装喀喇国,他们跟西方诸国可都是同一种族的人,臣担心以后会对我大宋不利。”

“富相,此事不必担心。他们虽然是同一种族,但跟我们华夏一族不同。朕研究过他们的信仰,两个派别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只要我们能保持现状,喀喇国永远只能依附大宋。”

这个时代的人不知道西亚那边的事,可赵立庆却知晓。以前每天都能从电视新闻上看到那边两个派别打得死去活来。

富弻听完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拱手道:“官家对西方那边了解得这么清楚,是臣孤陋寡闻了。”

听到赵立庆说到这些,韩琦也说出了心中的疑惑,“官家,最近由于要出兵喀喇国,臣对那些居住在汴京的大食胡商做了些调查。这些人好像是被西方诸国都不接受,来大宋定居是为了躲避迫害。难道这些大食人还分成三个派别不成?”

“他们确实是分成很多派别。这些来大宋定居的胡商是人数比较少的一个派别,目前大食诸国两个大的派别都容不下他们,所以他们就满世界跑,哪能容得下他们,就在哪定居。” 赵立庆只能说个大概,没办法给这个时代的人说清楚那些纷乱几千年的事。

林希拱手道:“官家,臣原来在礼部之时,处理过这样一件事。那些胡商想在他们居住的地方建一座庙,他们叫作教堂。因为选址的原因,跟我大宋的百姓起了一些冲突。后面还是开封府和礼部协调,让那些胡商另外找地方建庙才平息。”

这件事军情卫汇报过,赵立庆根本就不在意。他心中暗道:我堂堂华夏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让那些胡商给同化了不成?再过几十年,他们没让华夏给同化了就算他们信仰够坚定。

“此事朕知晓,我大宋海纳百川,外来人想信仰什么就随他们去。华夏大地这几千年的底蕴,不管什么文化信仰进来,他们只有融入的份,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 赵立庆嘴上虽然这么说,但他已经交代军情卫加强对那些胡商的监控。

在座的都是大宋顶级的读书人,自然能听懂赵立庆说的意思。吕惠卿突然想到一个法子,拱手说道:“官家,既然那些大食人分成这么多派别,其中又有俩个这么强大的派别,干脆把这个定居大宋的派别扶持成第三个势力,让他们更乱一点,这样对大宋不就更有利一些。”

吕惠卿这话挺有道理的,众人都陷入沉思。赵立庆心中感慨,暗道:这想法不就是大漂亮国的招式吗?后世大漂亮国就是用这招控制了西亚几十年,到现在那么多纷争就都是由此引起的。

“吕相,此法确实不错,但目前还没有实施的条件,兴许再过十几二十年就有机会实施了。” 赵立庆曾经有想过这个办法,但就目前的交通条件,大宋没办法把手伸那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