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民间对此事颇多微词……”

“更有甚者,秦王与晋王使物资受损……”

朱元璋闻此,怒火中烧!

“岂有此理?!”

“损坏百姓之物,竟不赔偿?!”

“此等逆子,前脚刚罚,后脚即忘!气煞我也!!!”

朱元璋猛地一掌拍在桌上,不消片刻,手掌已泛起了红晕。

“父皇息怒啊!”朱标见状,连忙上前,轻手轻脚地揉着朱元璋的背脊,试图平息他的怒火。

一番斥责后,提及朱桂,朱元璋的脸色略微和缓,声音却带上了几分无力:“要是那几位能有桂儿一半的本事,咱们朱家祖坟上怕是要青烟袅袅了。”

这话一出,朱标忽地愣住,脑中闪过了一个奇异的想法——朱桂那超乎常人的表现,难道是刻意为之?

从蒸汽机的制造,到农业的推动,再到火车的发明,这一系列成就,会不会是朱桂精心布局的一环,旨在激发其他藩王的积极性?

这个想法一旦蹦跶出来,就像打开了的水龙头,关都关不上!

朱标细细琢磨了一下,又觉得自己可能是想多了。

或许朱桂纯粹就是陶醉在创造的乐趣里头呢。

说他是为了逼其他藩王们动起来,这理由听着就玄乎,更别提朱标压根找不到朱桂这么干的动力在哪儿。

再说了,火车这种新鲜玩意儿,那可是大有讲究的。

怎么可能只是为了给其他藩王加点压力就捣鼓出来?

绝无可能嘛!

这时,朱标瞅见了朱元璋眼里一闪而过的那抹狠劲!

心里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

他心里明镜似的,朱元璋这种人最擅长的就是把情绪藏得严严实实。

真怒了,往往是不动声色,吼叫反而是不太当回事的表现。

如今朱元璋面沉如水,眼神却锋利如刀。

看这样子,显然是被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这两个小子给彻底惹毛了!

当然,要是个个藩王都稀松平常,倒也没啥。

可问题就在于朱桂这家伙太能耐了。

这么一比,其他的藩王们可不就像是软柿子嘛。

朱元璋心头那把火,简直能把他那些不争气的儿子一个个吊起来打!

\"父皇!\"

身为长子,朱标的肩膀上扛着不仅是兄长的责任,更有在这紧要关头发声的担当。

\"你是要替他们说情?\"朱元璋目光微凛,盯着朱标问道。

朱标轻轻一点头,恭敬地拱手继续说:

\"运粮这种事,历来都是由专业的粮草官来负责。秦王和晋王既没经验,也没上过前线,初次接手,出差错也是人之常情嘛。\"

\"还望父皇能够网开一面!\"

朱标轻声细语地为藩王兄弟们解释,他那副菩萨心肠,总是护着自己的弟弟们,这种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已经不是头一遭了。

朱元璋深深望着朱标,眼神渐渐缓和。他知道,自己终究狠不下心来对付亲骨肉,那些重话不过是气话罢了。

\"此事我自会处理,标儿你就别费心了。\"朱元璋摆摆手,显得有些不耐。

唉,要是这些藩王里能有几个像朱桂那样省心的,我这皇帝可就轻松多了!

\"是,一切都听父皇的安排。\"朱标无奈苦笑,点头应允。

说起来,这场考验还是朱标倡议的,原本是想给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谁承想,

这俩不但旧账未清,又添新愁。

反观朱桂,

只怕又要跟上次一样,领受封赏了。

......

转天,朝堂之上。

锦衣卫宣读了对藩王的处置决定:

\"齐王、秦王、晋王损坏民财,即刻双倍赔偿,以安民心!秦王、晋王押运失职,罚俸一年,并即刻来应天府,我要亲自教训这两个糊涂虫!\"

听到这二位藩王的惩处,底下不少人暗暗为他们捏了把汗。圣旨上说的责骂,落到朱元璋手里,恐怕远不止口头训斥那么简单,只怕还得挨上几鞭子!

而这,还是朱标求情后的结果。

紧接着,众人皆把目光投向对朱桂的奖赏上。朱桂造火车之事,众臣多有耳闻,惩办既毕,自然要论功行赏。

锦衣卫的嗓音响彻大殿:

\"燕王朱棣,无功无过,不赏不罚;代王朱桂发明火车,铺设铁轨,功在国家!俸禄加赏五千石!\"

\"另赐代王朱桂大同府周边良田五百顷,绸缎千匹,白银三百两,细纱五百匹,锦缎五百匹,铜钱两万贯,……\"

听着朱元璋为朱桂开出的奖励清单,不少官员的眉头都快拧成了麻花——这份赏赐太丰厚了!

私下里,不少人心想,要是那些受罚的王爷听见,怕是要气得当场厥过去!

不过,也有部分官员见识过火车的真容,甚至有幸乘坐过,他们在火车上的飞驰体验,至今记忆犹新。

因此,他们对朱桂更是敬佩三分。对这等丰厚的奖赏非但不吃惊,反而觉得还不够!

但毕竟亲历火车的官员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对火车仅限于耳闻,真假掺半,有的甚至是过分夸张。

如此,朝堂上立刻炸开了锅。

\"火车真要在全国铺开?那玩意儿又大又不稳,万一出岔子,谁来担这责任?\"

有官员提出质疑。

\"喝水还能呛死人呢,你担心啥?\"另一人反驳,\"只要你坐上一次火车,感受到那份速度,你就知道所有问题都不算问题了。\"

那些乘过火车的官员力挺朱桂,渴望火车能遍地开花。

两方各有拥趸,争吵声此起彼伏,性急的甚至快要动起手来。

\"肃静!\"朱标不得不插言:\"大家先冷静,我有一个提议。\"

因着朱标的威望,他一开口,朝堂立时安静,众臣皆想听听他有何妙计。

朱标徐徐道:

\"既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不妨折中一下。可以令其他王爷学习代王造火车的方法,各自领地内试建火车,看成效如何。\"

\"若成效显着,再全面推广,诸位意下如何?\"

言毕,群臣思索片刻,纷纷点头赞同。

\"太子殿下高见,就这么定了!\"

\"我赞同!\"

\"我也赞同!\"

于是,决定就此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