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屋里添置些东西,烧两天炕就能勉强住了,其他的可以慢慢来。”
又过了两天,整个屋子跟之前比已经截然不同,虽然地面还没收拾,但是该有的东西都有了。
炕烧了两天半已经干了,上面铺上了崭新的炕席。
屋里的电线还有插座都已经留好,就是他们定做的门还没送来。
厨房里崭新的灶台,已经在等着几日后的开伙。
虽然现在也不讲究这些,但他们为这个房子忙碌了许久,还是打算请那些帮忙的人过来吃顿饭,就当是开伙了。
这房子保存的很完好,除了厨房的瓦有一些损坏,其他的基本都是好的,剩下的那些瓦片用在了后院的厕所上。
是的,宋青他们在后院的角落里起了两间小房子,一间是厕所,一间做淋浴房。
这边的民房不像新建的楼房一样有排污管道,老根叔索性就按着他们村里的样式在屋外挖了个粪坑。
这样既能浇菜也不用拎着粪桶去公共厕所倒。
只要时常清理,也不会臭,淋浴间就更简单了,只是一个空房子。
两间房子都不大,那堆瓦片居然还用不完,瓦片是老根叔的门路,虽然是瑕疵品,但是根本不影响使用,还便宜。
剩下的他直接在过道那里靠墙的位置修了一道挡雨的雨棚,宋青原本就打算在过道那边安置鸡笼,这下有了雨棚正好能挡雨。
过道很宽,这雨棚也就占了不到一米的地,剩下的位置雨还是能落下来。
“要是有多的瓦片,就直接从屋顶这里往墙那边斜出去,直接把整个过道遮住,到时候下雨天去厕所也不会淋雨。”
宋青有些遗憾,要是瓦片够用就好了。
“我让老根叔帮我们留意了,下次有多的瓦片就攒起来以后再把这里修好。”
哪有那么容易,现在这些建筑品十分紧俏,就算是瑕疵品也供不应求,老根叔这次也是十分幸运才有多的。
老根叔他们过来干了五天半的活,每人三块钱一天的工钱一共付了三十三块钱,宋青还额外给了他们几张工业票。
这边是东北的粮区,土地肥沃,分的粮食够吃,就是农民没有工业票,他们拿了票自然十分感激。
陆阳不抽烟,宋青还专门去供销社的商店给他们买了两包八毛钱的烟。
到时候再请他们过来吃一顿饭,感谢他们这段时间的帮忙。
家具那些也弄得七七八八了,剩下一些小物件还需要弄,陆阳的假期也只剩下两天,他们跑了一趟李子村,
让他们今天下午把已经做好的先送过来,今天就把屋里打扫干净,等到明天就直接搬进来。
陆阳还找了一堆报纸把屋里糊了起来,下午的家具装了两趟才全部送来,引得周围的人都好奇的出来看,
这家具可不便宜,大家也是慢慢添置,没想到宋青他们居然一次性买完。
其实要是他们没有那堆木料宋青也是要一件件添的,现在的话干脆就咬牙一次性打完。
剩下的还有放脸盆的架子,放在炕上的小桌,再加上安安自己的各种小箱子,七七八八下来那边的木料不够用,
不过还好他们这里还剩一点,直接就让他们拉走。
“工钱花了一百三十二块五,剩下那些可能还得要二十多块。”
真的是花钱如流水,各种小钱加起来宋青一下子花出去了快四百块钱。
他们搬家的那天也是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
从家里寄来的包裹前几日就到了这里,一直放在招待所的炕上还没拆,足足有两个大麻袋。
还有宋青自己带过来的两个行李袋,陆阳搬了两趟才搬完。
陆阳端着脸盆小心的擦着那些衣柜,宋青将那些衣服都整理出来,夏天的衣物先放在衣柜底层,现在穿着的就挂在上边。
两个大麻袋里有一件厚棉被,是宋青她妈生怕女儿适应不了这边的环境,跟人换了许多棉票,重新絮的一床被子,再加上她结婚时的那一床,一共寄了两床过来。
“外面阳光那么好,你快把被子拿出去晒晒。”
陆阳把堂屋里新的那张八仙桌跟南屋里的桌子一起搬到外边,直接就摆在院子里晒。
安安正躺在一个小小的椅子上晒太阳,这小木椅是工厂里的工人送的,本来就是按照小孩子的尺寸打的,
后边还有一个靠背,再拖一个小板凳出去垫着脚,她躺在那里就不愿动弹了。
现在的院子十分空荡,那八口大缸,坏的两口直接送给了老根叔,他们留了两个搬到偏房里去,到时候可以用来装粮食和腌酸菜,
两个小缸一个也放在偏房里,还有一个用来当水缸,剩下的四个好的大缸被刘支书收走了。
洋河村的酒很有名,他们这间房子原本就是用来当储酒的仓库的。
那些大缸都是储酒的工具,木头则是打造箱子的木料,这些年村里的酿酒业也停了。
不过去年的收成很好,村里又打算重新把酒酿起来,给村民们多个挣钱的营生,所以那四口大缸被八块钱收走了。
“厨房的窗户有点小,以后弄大点,里面也亮堂。”
陆阳开始一点点完善小院的各处,那些不能用的木头都晒干了,他借了一把斧头全劈成了柴火,厨房放不下只能堆在院子的墙角处,
看来得在右边那堵墙下边搭一个雨棚,以后过冬要储存很多柴火。
水龙头就通在了院子里,正好还剩下一点水泥跟砖头,他在水龙头旁边砌了个台子,以后洗菜洗衣服都能方便点。
包裹里除了衣物剩下的都是各种腊肉熏鱼,甚至她妈妈还给装了好几把干菜,宋青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了堂屋的柜子里,
全部弄完也快到了午饭时间,他们打算晚上请人过来吃饭,中午就不在家做了,又是吃的食堂。
下午宋青又去借了自行车,陆阳带着他们娘俩到附近的供销社买东西,每个月月初粮站会新到粮食,
那时候就需要去抢粮,其他时间去就不一定有细粮,有时候一斤粮票只能买五斤红薯或者三斤粗粮。
宋青这辈子没吃过大苦,平时都是细粮粗粮掺着吃,安安就更不一样了,她一直给女儿买的是细粮。
有时候粮站买不到就去黑市买议价粮,议价粮的价格是平常的三倍。
她可跟陆阳打听好了,这边产粮,每个月有六七成的细粮供应,比新安那边多多了。
新安水稻收成一般人口又多,每个月供应里细粮就五六斤,她还得额外花好多钱,这里地广人稀水稻种得又好,肯定不会饿肚子。
现在距离月初粮站到粮还有十几天,他们打算去附近县里的粮站看看有没有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