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凌晨时分,天色尚未完全亮起,整个大地还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
然而,此时的镇南关前却是热闹非凡。只见林羽身骑一匹雪白骏马,英姿飒爽地立在队伍最前方。
他身后紧跟着王府的四位家将,个个威武不凡、气势汹汹。此外,还有一支由精锐之士组成的小部队整齐排列着,他们装备精良,士气高昂。
这支轻装前行的队伍没有过多的辎重和华丽装饰,显得格外干练利落。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乃是南方三郡。
而留在镇南关的,则是大部分主力军队。这些士兵们依然坚守岗位,严阵以待。统领这支部队的正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刘崇。
此刻,刘崇站在关隘之上,目光凝视着逐渐远去的林羽等人身影,心中感慨万千。
这位历经沙场多年的老将军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性,但他对年轻有为的镇南王世子充满了信心。
望着世子渐行渐远,刘崇暗暗下定决心:“世子殿下,请放心吧!属下必定竭尽全力守护好镇南关,绝不让敌人有可乘之机。待到世子您顺利继承王位,掌控南方大局之后,我们定当再次出兵镇南关,一举扭转乾坤!”
镇南王一生戎马,威名赫赫,然而他却一直有一个重大问题——膝下无子。
如今有了世子林羽,本就是天定的继承人。
就在镇南王离世之际,他留下了一道遗命:指定林羽为继承人。
尽管如此,对于这位年轻的世子能否担当重任,南方三郡当中还是出现了一些质疑和反对的声音。
但好在如今有王府四大家将支持,又有悬镜司暗中策应,这段时间悬镜司已经由暗转明,大肆发展,为林羽提供各种支持和帮助。
面对重重困难与挑战,林羽并没有退缩。相反,他以果断决绝的铁血手段迅速平息了内部的纷争,并镇压了那些心怀不轨的不臣之人。
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林羽最终坐稳了王位,开始全面接管南方三郡的事务。
而在遥远的大乾,萧尘正静静地坐在书房之中。突然间,他的脑海里响起了那久违的声音。
“恭喜宿主掌握南海郡,获得人物抽奖卡一张!”
紧接着,又是两声清脆的提示音相继响起。
“恭喜宿主掌握苍梧郡,获得人物抽奖卡一张!”
“恭喜宿主掌握桂林郡,获得人物抽奖卡一张!”
听到这些消息,萧尘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轻声喃喃自语道:“好啊,终究是成功了。”
原来,当初正是他力排众议,将林羽派往坤国,如今看到自己精心布局的计划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心中自然充满了成就感。
“系统,打开一张人物卡!”萧尘默念道。
“叮!恭喜宿主获得人物郑和!”
“郑和!”萧尘心中一惊,这郑和可不简单啊。
郑和,乃是明朝时期声名远扬的太监。其本姓马,名唤和,乳名三宝,亦有称作三保者,乃云南昆阳人士。
这位人物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杰出的航海家和外交家,他的才华横溢,在其一生中所从事的各项伟大事业里展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
无论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乘风破浪,还是在复杂多变的外交场合纵横捭阖;不管是调兵遣将指挥若定于疆场,还是精心规划设计宏伟建筑时的独具匠心,郑和皆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并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智慧与才识。
自明永乐三年(即公元 1405 年 9 月起始)直至宣德八年(公元 1433 年为止)这段漫长岁月里,郑和先后统率着规模极其宏大的船队七度扬帆远航,南下西洋。
他们的航路穿越了广袤无垠的东南亚,跨越浩渺无际的印度洋,遍历亚洲和非洲众多地域。
其中最遥远之处甚至抵达了红海以及非洲东岸。郑和一行人的航海足迹如同繁星点点般散布在亚、非两大洲共计三十余个国家及地区。
这前后七次的远洋航行,其规模之盛大、参与人数之众多、组织调度之严密有序、航海技艺之高超精湛以及航程距离之长远辽阔,无一不令人惊叹咋舌。
这般壮举不但彰显了当时大明王朝国力的强盛无匹,更是确凿无疑地证实了郑和具备统领千军万马的非凡将帅之才。
人物:郑和
身份:内宫大监
境界:天人境界
法宝:航海图、大明宝船
介绍: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天人,这郑和竟然是天人境界,这郑和就算是再强,按道理也不该比许褚马超这些人强,这些人一开始也不过是大宗师境界罢了。”萧尘咋舌道。
“不过,如今倒是为我所用了,这郑和如今在乾宫内,我如今在内宫也算是有了自己的耳目。而且这郑和的能力可不仅仅局限在内宫,而是其航海能力。”萧尘看到了郑和介绍里的航海图和大明宝船。
不过,如今航海还是为时过早了,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先掌握内宫。
而且郑和航海能力虽强,但也不是没有缺点。
郑和下西洋这一壮举,其背后所蕴含的王道理念可谓极为浓郁。
这种王道思想强调道义至上,轻视物质利益,甚至可以不顾及成本和得失。相比之下,汉朝时期张骞通西域之举,则全然立足于国家当时的现实安全利益以及长远的战略需求。
他在行动中既注重道义又兼顾利益,德行与实力两者并重,并且有着清晰明确的目标,同时还能根据自身能力合理行事。
再说回明朝派遣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这件事,整个过程耗费了巨额资金,对民众造成了极大负担,堪称劳民伤财。
郑和下西洋期间开销庞大,但获得的收益却相当有限;送出大量财物,换回的成果却寥寥无几。如此一来,不仅未能给明朝带来充足的实际利益,反倒引发了巨大的物资浪费现象,最终致使后来国库亏空。
此外,郑和下西洋时那种“厚往薄来”且四处慷慨馈赠的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了明成祖作为一代帝王的虚荣心理以及好大喜功的性格特点。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受到明朝皇权制度的种种束缚和制约,郑和下西洋根本无法也绝无可能推动海外贸易与商业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
这之间的种种或许与明成祖有关,但也与郑和本身性格有关,若是有一天,给郑和一支舰队的话,还需要给其配一个铁血的副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