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 > 第112章 抵达代县(求关注书架评论催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2章 抵达代县(求关注书架评论催更)

进入代郡之后,戏志才发现仿佛换了一个世界一样。

首先就是路变了。

那种建造铁塔底座的石头,这里居然用来铺路。

宽阔的道路,可以容纳四驾马车并行。

随着越来越接近代郡的代县城。

道路上面也越来越繁忙,到处都是往来的马车。

道路两边四周成片成片的房屋,

全都住满了人。

这让戏志才感觉非常的震惊。

因为这里很多人都是草原人的打扮。

汉人和草原人居然在这里混在一起居住。

“那是什么?看着像是桥,只是这么窄,而且这么高,也不像是能走人的吧?”

指着一个他没见过的东西,戏志才向苏双请教道。

苏双看了看,说道:

“那是引水渠!”

“这附近没有什么河流,取水并不方便。”

“但是这附近有很多作坊。”

“居住了很多工人。”

“为了解决他们用水的问题。”

“刘大人命人建立了这套引水渠。”

“上面是生活用水。”

“每十户人家就有一个出水口。”

“每家需要的时候,自己取水,然后灌到自家的水缸里面。”

“每天会定时放水,早晚各一个时辰。”

戏志才又问道:“那这水哪里来的?”

“有的是太行山上来的。”

“有的是井水。”

“有很多取水站会连接到这个引水渠里面。”

“每天定时会有人将水灌入引水渠之中。”

戏志才这才恍然。

他不由得感慨,人力的伟大。

居然让这里完全变了模样。

终于,他来到了目的地。

远远的,他就看到一行人马正在前面等候。

很快有人快马跑来,和苏双确认过之后,又跑了回去。

等他们来到这群人面前,都下车了。

就看到刘和骑马赶了过来。

戏志才和苏双赶忙上前行礼。

刘和则立刻下马将他们扶起:

“你们来得还真快!”

“我收到消息,这才四五天,你们居然就到了!”

苏双笑道:“这还要多亏常山来代郡的索道开通了。”

“否则只怕还要多走十来天路。”

刘和看向戏志才,问道:“一路上可还顺利?”

“一切都非常顺利,多谢主公关心。”戏志才真心感谢道。

以前他还只是觉得刘和算是有一些想法罢了。

可是这次一路走来,他才发现。

刘和不止是有想法,而是能改天换地的存在!

自己虽然有点能力,但是在刘和面前,他也不敢居高自傲。

身后,他带来的学子也纷纷围拢过来。

给刘和行礼。

刘和也一一回礼。

然后就带着他们向前走。

刘和指着前面,对戏志才说道:

“这里就是我和你说过的大学城。”

“以后在地方完成基本学习,通过考试的人,就会招入到这里。”

只见前方,有一片建筑群。

这些建筑大多都是路上看到的那种石头做的。

戏志才不由得好奇问道:

“这种石头是哪里来的。”

“沿路我看到了好多用这种石头构筑的房屋。”

刘和笑道:“这可不是石头。”

“这是水泥!”

正好路边还有工人正在施工。

刘和便带他过去,指着一袋水泥粉给他解释道:

“这东西就是这样的泥粉。”

“那边工人加水后,就变成了泥巴一样的。”

“然后加上砖头,就可以盖房子。”

“等到了明天,这些泥巴一样的东西,就会变得和石头一样硬。”

“像那边三层的教学楼,则没有用砖头。”

“直接是用这种水泥加钢筋筑造的。”

戏志才感觉不可思议,但是想了想来时看到的纯铁做的索道塔。

顿时觉得刘和用钢筋造房子又合理起来。

这个时代的钢铁和同样重量的铜,价值上并没有什么差别。

甚至好的铁还更贵一些。

这等于是说,刘和居然用钱来造房子。

一群人听到刘和的解释,都感觉非常稀奇。

纷纷围拢过来,看着工人施工。

上百个工人,正在分工合作。

一栋两层楼结构的房屋已经初具规模了。

他们也纷纷向工人提出各种问题。

“你们造这样一栋房屋要长时间?”

“这种,我们这个施工队,工期安排好,不下雨的话,半个月可以修五栋出来。”

“怎么这么快?这要是木头房子,一栋最少要一个月才能完工吧?”

有的人想进去观看,但是被施工的工人以安全理由给拒绝了。

刘和则带着他们前往已经完工的房间进行参观。

徐福看到窗户上的东西,惊讶的向刘和求证道:

“这是琉璃吗?”

“怎么这么薄,而且这么大?”

“我听说有富贵的同学家里,有一个琉璃杯子,都价值千金!”

“你这么大一块琉璃,居然做窗户。”

“这要花多少钱?”

刘和看了看徐福,问道:“这位是?”

戏志才连忙解释道:“这些徐福,在颍川读书。”

“我看他天资聪颖,所以就招揽了过来。”

“等过两年,他也能独当一面。”

刘和仔细想了半天,没想起来徐福是谁。

但是也没有多想,而是解释道:

“这也算琉璃,不过我这里叫它玻璃。”

“也是工厂制造的。”

“目前就衙署和大学城这里用到了。”

“其他地方还没有普及开。”

“至于价值嘛,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其他人要买,这样的一块,没有百贯钱是买不到。”

“不过在这里,我打算给所有的窗户都用上。”

“有了这种玻璃,只要外面有光,室内就不用烛火照明了。”

“长远来看,还是划算的。”

这时有人指着墙壁对着其他人说道:

“快看,这个炉子居然在墙里。”

说罢他还打开炉门,把头探了进去。

然后对外面的人说道:

“快看,它这个里面还有通道。”

看到七八个人围拢过去看热闹。

刘和则趁机对他们解释道:

“这边冬天很冷,这些是壁炉。”

“里面的是烟道。”

“到时候你们在炉子里面加炭,烟气就会顺着这个通道,经过墙壁,然后从屋外的屋顶排出。”

“教室的前后都有一个,可以保证冬天,里面也不会太冷。”

这些学生听到,都感觉刘和真是下了血本了。

这些人大多都是平民的子弟。

家里有点钱,但是也就是温饱有余罢了。

刘和这么搞,让他们此刻都心中有点打鼓。

这里的生活太奢侈了,自己的盘缠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