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真是个榆木脑袋。”
薄阳长公主一脸恨铁不成钢地瞪了陆青骁一眼:“你带阿婵出去,怎么就把人弄成风寒了?”
姜执月缩在锦衾之中不敢作声。
那日她非要与陆青骁赛马,结果吃了风,回来就发了热。
还是齐盛来同她说已经将那些乱嚼舌根的人打发出去了,发现她有些不对劲的。
长缨这一探她额头,果然就已经生热了。
偏偏姜执月自己又不觉得有哪儿不适。
又忙活了府医来看,姜执月到了夜里才有些昏昏沉沉的。
这自然也就去不成护国寺小住,也去不成汤泉池子了。
薄阳长公主得知姜执月生了病,当即就担心地赶了过来。
姜执月还吓了一跳,居然就惊动了长公主。
长公主正是心疼姜执月的时候,连忙叫她躺着,又守着她用药。
陆青骁午间过来,就被长公主逮着人教训了。
姜执月本想解释的,长公主一把就把她按下了,温和地叫她睡下。
姜执月这才躺下去呢,长公主的话就劈头盖脸的砸到陆青骁脸上了。
“阿婵年纪小,你还小吗??”
“她要赛马你就陪着她赛马??”
“她身子才好你不知道吗??”
“白长这么大个儿,一点儿都不会心疼人。”
长公主一句接着一句,姜执月都要听不下去了。
陆青骁一一听了。
还认错:“是儿子的错,没照顾好她。”
“就是你的错!”长公主余怒未消。
姜执月实在是也心疼陆青骁,她眨眨眼,说道:“殿下,您别骂无病哥哥了。”
“我非要赛马,他哪里拗得过我。”
“殿下骂我吧……”
长公主闻言,转向姜执月,换了一副温柔态度:“乖阿婵,好好休息。”
“本宫不骂他了,哪里舍得骂你呢。”
“下次还是要以身子为主知道吗?”
“这些时日你也瘦了不少,还得好好补补呢。”
姜执月被长公主这变脸的功夫惊得有点儿呆滞。
倒是陆青骁面不改色的,似乎早就已经习惯了长公主如此。
姜提玉与姜宛白等人在屋外,听着长公主教训陆青骁,都吃惊不已。
而长缨长绘等下人更是恨不得把耳朵都捂起来才好。
长公主为了六小姐教训亲儿子这种事,是她们能听的吗!?
姜提玉之前还听说长公主如何喜欢阿婵,今日得见,也的确没错了。
这世上也就长公主殿下训陆青骁训儿子一样。
不对,陆青骁本就是长公主的儿子。
啧……
姜提玉面上带出几分幸灾乐祸。
姜宛白瞥了阿兄一眼,没说什么。
她自从经历了乔家之事后沉稳了许多。
就此时,听到了长公主从里头出来的动静。
几人都警醒了几分。
长公主出来时见到姜家兄妹们都在,略有些惊讶,随即笑道:“进去吧,阿婵醒着呢。”
“送殿下。”
长公主从衍思院出来,就去了春晖堂见老太君。
-
言老太君人精一般的人,自然知道长公主这次来不仅仅是因为来看阿婵的。
薄阳长公主见到了老太君,先是问起了老太君今日身子如何。
才切入正题,提到了江南道的事。
言老太君自然也与英国公有书信往来。
但比起长公主能掌握的消息就逊色许多了。
长公主同老太君提及江南商会,老太君就明白了。
这是奔着虞家来的。
揭阳虞氏虽不在江南,可虞汝奎在江南任职多年,与江南商会分庭抗礼。
自然也有揭阳虞氏的功劳。
“阿婵本是要与她大舅母去护国寺小住几日,不料无病这孩子太粗心了。”
长公主这是这懊恼,小姑娘瞧着乖巧得很,这段时间是真的受了不少折腾。
肉眼可见的瘦了。
长公主是真的心疼。
老太君反而笑了笑:“阿婵自幼如此,一年到头不见得生病一次。”
“不知何时就着了风寒,也不必责怪无病那孩子。”
“他比咱们都心疼阿婵。”
长公主见老太君没有太多怪罪之色,面上轻松了几分。
那自然也还是为了儿子考虑。
若是叫人家小姑娘的祖母都不喜他了,可真就是办了蠢事了。
长公主与老太君说了一会儿话,等陆青骁过来给老太君问安了之后才一块离开的。
老太君本想亲自送长公主,长公主却再与老太君约下了请阿婵去汤泉。
长公主再三相邀,老太君自然就替姜执月答应下来。
等长公主走后,老太君才叫人拿着自己的手书往虞府走了一趟。
-
而宣王府这边出了一点儿事儿,给小阿兕安排的乳母出问题了。
宣王直接就命人换了一批乳母,他亲自过问。
眼下的宣王府就如同铁桶一般,谁都别想轻易飞进来。
连带着宫中贵妃派来的人,也被宣王赶了出去。
宣王这些时日待在府中,不去上早朝,也没给陛下告假。
偏偏宫里也没派人来问。
时间就这么一点点过去,小阿兕倒是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可爱了。
姜绫云得知宣王料理了一批人,只神色淡淡地点点头。
虞嬷嬷在一旁看了看她,欲言又止。
姜绫云抬眸看向虞嬷嬷:“嬷嬷有话就说。”
“殿下如此对娘娘派来的人,只怕是会惹得娘娘不满。”
虞嬷嬷满是担心。
这贵妃娘娘看着好相处,实则总是挑剔她们家大小姐。
一旦宣王如何,贵妃自然是不会记自家儿子的不是,全算在她家大小姐头上。
“她还能废了我不成。”姜绫云语气冷然。
她儿子无论如何是陛下亲封的荣山郡王。
只要贵妃脑子没问题,就不会想着要在这个时候针对她。
宣王对贵妃的人不客气,不是对着贵妃发脾气。
是对着陛下去的。
不说别的,九群山时,宣王的护驾之功才过了多久。
如今就这样偏心魏王,宣王这是在做给荣安帝看呢。
姜绫云眸子微沉,她如今有了儿子,似乎能明白一点儿荣安帝的心思了。
这一招下得好。
不管是宣王还是魏王,就看谁沉得住气。
荣安帝刻意埋下了不公的种子,就看这颗种子在谁的心里生根发芽更快了。
果然是帝王之心,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