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家垚将自己写的章程呈给知府大人看了。
知府大人也怕好心办了坏事,如今看了这章程,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自然是对家垚大加赞赏。
家垚谦虚道:“百姓担心领不到禄米,明后两日他们恐怕会蜂拥而至,到时候还要多派些府兵去维护秩序,那些不守规矩犯事的人还要严加管教。”
知府道:“这事我已经让司马参军去办了,全力协助,你放心好了。”
等到发救济粮那日,果然有冒领,多领,或是插队、哄抢等不守规矩的。
一经发现,司马参军立马让府兵和衙役将他们拖出来处以严刑。乱世用重典,如此大家方才老老实实起来。
而那些外地流落到本地的,则被引着去修码头、衙门口、城墙去了;每干一日活,就给些禄米。大家有活干,有饭吃自然不会闹事。
等将稻种都分发出去后,家垚又带着司户里的小吏们和乡里的里长、村长等去乡下巡视,查看农情,忙的就像陀螺般停不下来。
半个月过去了,官仓里借来的粮食眼看就要见底了,可市面上还是缺粮,就在知府大人愁的大把大把掉发的时候,就见运河上远远行来数十艘的纲船。
漕运上的人立马派了军船前去询问,得知来的是张家的运粮船,立马返航派人迅速向知府大人禀报去了。
知府大人听闻此事,心里大安,忙派人将张家垚请来。
“刚才听漕运上的人来禀报,说是你们张家的数十条载满粮食的纲船快到码头了,此事你是否知晓?”
家垚忙道:“启禀大人,前些日子听家里人说父亲受族长之命,往南边收粮食去了,至于何时归来,下官并不清楚。如今粮船已到,大人该高兴才是,城中百姓有粮可买,府衙有税可收,岂不是两全其美之事。”
知府大人笑着撸了撸山羊胡,“人人都说张大人端方公正,颇具才干,今日一看果然如此。走,咱们现在就去码头上看看!”
家垚忙施了一礼跟在知府身后往码头上去了。
知府带着家垚和十来个府兵往码头上去了。
因前期码头损坏严重,虽加紧重建也不过恢复了一半的运力,目前只有几条纲船进了港。
张敬正带着李管事的同负责码头漕运上的人商议事情,见到知府大人亲临,忙上前行礼。
张敬还未开口,知府就已经面带笑颜的将他扶了一把,“张家老爷,刚听说你们从南边平安归来了,可真是不容易啊!”
知府大人看着河道上停的数十条纲船,满心欢愉,“张老爷,这些纲船上装的都是米粮吧?大概有多少石?什么时候搬运下货?可有什么需要府衙里帮忙的?”
张敬看了看家垚,就见家垚点了点头,他心里方才定了定。
“启禀知府大人,这次运了有近十万石的粮食,大多都是普通的糙米,只有万石左右是精米;后面陆陆续续还会有运粮船抵达。”
知府大人忙道了几声“好”!
随后,知府大人又面露难色:“张老爷,如今府衙的官仓里的米粮就要见底了,可还有不少贫寒百姓没有饭吃,本官也是愁的很那!”
张敬忙道:“族长知晓大人您爱民如子,此事早就吩咐我了,先捐五千石糙米给府衙使用。”
知府大人感动的执着张敬的手,“果然是世家大族,只是五千石的粮食恐怕顶不了几日,百姓没有饭吃,这世道就要乱啊!”
张敬狠狠心道:“这样吧,我先应下了,捐一万石给府衙。一会我就给族长写信!此事我一力承担。”
“好好好!只是你在市面上售卖的粮价准备怎么定?你们族里定了吗?”
张敬正色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张氏一族绝不做那哄抬物价之事。不过那些个精米的价格是要比平日里贵上四成,我们也是商人,成本还是要收回来的。”
知府大人也正色道:“这个你们自己定,我不干涉。只要普通百姓有平价粮吃即可。”
为了确保粮食的安全,知府大人还安排了一百府兵在码头上巡逻。
一万石的粮食进了官仓,知府大人心情很是愉悦。
城中张家开的各大粮行收拾妥当开始卖粮了,米粮只有两类,一种是普通的糙米,一种是品相好的精米。
为了避免有那奸商雇人低价买了张家的米在黑市上高价卖出,扰乱行情,前来买米的每次最多只能买五斗。
为了避免人捣乱,府衙也派了人去维持秩序。
没钱买粮的,只要肯下力气,去码头上搬运货物也能换些米粮果腹。
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百姓有饭吃,城池的生气慢慢就回来了。
眼见到了三月中旬,也不知道庄子上的庄稼长得如何了?这日,晏书和秋菊往乡下庄子上去了。
大勇他们早就被秋菊打发到地里组织雇农翻地播种,眼见庄稼长得有寸许来高,晏书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临行前,晏书又叮嘱大勇道:“田里的事情还要多盯着些,有困难找里长,他看在我家大人的面子上会多看顾一二的。”
大勇应了,晏书和秋菊方才乘车回城去了。
马车路过运河的分支河道时,突见前方一女子抱着一个幼童扑通一声跳入河里!
车夫“吁”的一声将马车停住,车外的护卫隔着窗禀报道:“夫人有人跳河了!”
晏书掀开车帘,忙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还不快去救人!”
随后两人忙下了车,晏书急道:“有什么想不开的,竟然抱着孩子跳河!”
好不容易将人救了上来,那女子哇的一声将腹中的水给吐了出来,那幼童醒了过来吓得哇哇大哭,忙着找娘!
那女子看起来不过二十来岁,身上穿着粗布麻衣,面色蜡黄,身形瘦削;那幼童长得瘦瘦的,母子二人看起来似是多日都没有吃饱饭了。
秋菊忙从车内拿了斗篷披在那女子身上。
在孩子的哭声中,那女子缓缓回过神来,哭着埋怨道:“你们为何要救我们娘俩,迟早都要饿死,还不如早死早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