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境中之月 > 第70章 祭妖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古代祭祀神灵是很重要的事情,祭天地、祭社稷在当时都是常有的,但是祭祀都是以献出礼品为代价的。古人表达对神灵的归顺可以通过跪拜叩头或焚香燃纸等方式来体现,但对神灵来说最实惠也是最直接的祭祀方式还是献上祭品。今天大家就跟着忠德殡仪一起来了解一下古时祭祀所用祭品的第一个种类,也是最常见的种类——食物。

常言道人有七情六欲,神灵也是如此。人们相信若对神灵有所祈求,那么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祭献,博得神灵的欢心是理所应当的。但人的喜好固有千姿百态,何况是神灵,所以在几千年的祭祀文化中出现的祭品也是多种多样。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最初的祭祀中祭品主要以食物为主。这在《礼记·礼运》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紊捭豚,污尊而抔,甍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中得以体现。忠德殡仪的小编了解到其主要意思是说,祭礼起源于向神灵奉献食物,用猪肉供神享食并凿地为穴当作水壶,一手捧水伴着献击土鼓的乐声就能把人们的祈愿与敬意传达给鬼神。

在祭祀的诸多食物中,又以肉食为最。在靠采集和狩猎为主的原始时代,人们拼着性命才能猎来肉食。即使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都发展起来的时候,肉食仍然极为宝贵。在孟子构想的理想生活中,就以七十岁能吃上肉为重要标维,由而可见肉食的难得。正因为如此,肉食成为祭祀仪式上献给神灵的主要祭品。

古代用于祭祀的肉食动物叫“牺牲”,通常指豕、牛、羊、马、犬、鸡等性畜,后世称“六畜”。六畜中最常用的是豕牛羊三牲。作为祭品的食物除“牺性”外,还有五谷杂粮,称“粢盛”,鲜嫩的果品蔬菜在民间祭祀中也是比较常用的祭品。

然而今日所述说的却不同于祭祀,乃是祭奠。这祭奠的是谁?却是雪貂洞的雪戎戎。据说这雪戎戎是被敌人暗害,万箭攒心而死,死的时候化出原形,却是一只绒绒雪白毛皮的雪貂。死了自然要入奠,但一众小妖觉得,万箭攒心的这模样不太好看,一身雪白结果却是千疮百孔的红窟窿,雪戎戎生前最爱面子,也极好妆容,正在苦思冥想之际,有一小妖突发灵感道:“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众妖连忙问他解决办法。“办法很简单,剁成肉酱,这不就体面,这不就好看了。”众妖一听,觉得言之有理,将那只雪白雪白的,皮毛柔顺的雪貂尸首生生剁成了肉酱,可怜这雪戎戎好歹是红日教的三十六洞妖魔之一,死的时候竟没保留全尸,被自己手底下人给糟蹋。雪貂夫人当时得到这坛肉酱,当即昏了过去,待醒转后,将这群平日里跟在雪貂后头的溜须拍马之辈通通凌迟处死。雪貂夫人大哭一阵之后,随即通告三十六洞妖魔主乾坤洞洞主,于是设下了这祭奠大会。

古代丧礼,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以丧礼哀死亡”在古代是“礼莫重于丧”更反应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教化和“悲天怜人”思想情怀。“人命关天”、“吊死问生”无不流露人们内心情感的深厚。

“夏”朝时期,由于年代比较久远,文字记载的丧事礼仪方面较少,真正的记载是在“商”朝开始,《连山》、《归藏》就这时期的埋葬死者方面的书籍。有明确的丧葬制度:认为人死后只是肉体和精神分离了,精神则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要妥善地处理已死亡的肉体,那就是把尸体埋入土里。因有“灵魂”存在,所以就形成了必须尊重死者,让其在另一世界里过得安心,这样一来就有了丧事方面的礼操仪式。

对死者的埋葬,古代基本上是土葬,也是我国最常见和最普遍的葬法。汉代之前的华夏族及汉代、少数民族都以土葬为多,在土葬时以能相地的人相个有生气的地方把死者下葬。

“商”朝初兴丧礼,到了周朝代时对丧礼制度有经典的记载:《周礼》中有《仪礼》四书,分别是《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土虞礼》。丧礼也有不同的等级,上到帝王、达官贵人,下到庶民百姓丧礼举行的样式程序各有不同。有从复杂的、有从略简的,也有因地方不同而有所不同的,科目繁多、程式繁杂。

帝王的丧礼是无比的隆重,就清代来说,虽是少数民族统领大中国,但其丧葬仪式还沿续汉文化古制的礼仪,称死了即将入的皇帝为大行抂帝。大行皇帝死后小殓时,为死者穿好衣服、鞋、帽,皇子、皇孙穿孝服,宫女及皇后去耳环、头饰。第二天将大行皇帝入棺,文武百官瞻仰其遗容,嫡亲行大殓礼。大殓后设灵堂,供人祭奠。还要颁发大行皇帝遗诏于天下,宣布全国致哀。

然后是出柩,出柩之前送到停柩的殡宫去,到出柩时,文武百官、嫡亲之属哭送。

帝王的丧礼隆重繁杂,民间丧礼也不会简单,纵观各地的丧葬礼仪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内容都基本相同。

江西兴国这边的丧礼,兴国丧礼有着悠久的历史。兴国人把丧礼又称为“白喜事”,满六十岁以上的人死去认为是善终,上了“花甲”。过去的丧事显得很严肃认真,有一阵子比较简单,大概是大集体的时候,那时提倡“红白喜事”都得从简,其实从简是件好事,不会形讲排场、摆阔气、奢侈浪费。可现在有钱了,丧事又回到了从前的大操大办。

以前是以“血葬”为主,现在多以“火葬”为主了。人快要死时(多指老人),死者的亲人和嫡亲围在其榻前含泪相守,叫“送终”,直到老人断去最后一口气时,亲人边烧粗纸边祝愿死者有个好去处。然后是给死者穿上衣、帽、鞋、袜,抬到厅堂停放,按男左、女右的贯例。这样好了之后就有关家庭长辈和理事人员前来帮衬议事:组织有关人员去向死者亲属通报,这叫“报丧”;如果是“火葬”的就联系火葬场。“血葬”的就继续放着,请地师择日、选地。

选好吉时后,就把死者入棺又叫“大殓”,“大殓”后就是做“法事”又叫“做香火”,是对死者灵魂的超度。做“香火”的程序很多很复杂,“库房”(理事的一班人员所在的地方)要和“做香火”的一班人员配合好。

上面讲了葬礼的“送终”、“报丧”、“大殓”,接下来还有几个步凑,摆“灵堂”、“发丧”、“做法事”、“出柩”、“安葬”。

摆“灵堂”就是把死者“大殓”后在棺材肖前挂上白布,设好“灵位”供人烧香祭拜,此时跟“做法事一起进行,在做“法事”时,死者的至亲和嫡亲要和做法事的人员配合好。在做“法事”的进行中有很复杂的细节,如:“起鼓鸣炮”、“祭灶神”、“超度念经文”、“成服”、“提字笔”(请求死者的姻亲对死者生前的评价、即给个说法或称“谥号”、“建天桥”(道士招亡灵前来“法堂”,让其后人知其在阴间落何“道”、也就是佛称的六道)。

做“法事一般在夜间进行,大多都只是做一个晚上,等“法事”做完就基本上天亮了。天亮后就根据地师选的日时出柩,在出柩后由“家族理事人”按排好死者的亲属“行祭”,在“行祭”完后由“理事人”呼柩出走,此时便是组成的送葬队伍相继而行鞭炮齐声、锣鼓雷鸣,哀声动天、山谷回响。

人生啊,就是这么回事,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自古以来谁逃不过死劫,所以人生在世苦短,没有必要事事计较。所谓“人生好似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

送葬送到葬地前,余下的事就是地师安葬的事了。到这里就算丧事基本结束,安葬继续进行。以后还做七,也就是一七、二七、三七……七七。

妖虽不同于人,但自古以来妖都学人之礼仪,把人类的那套丧礼做到惟妙惟肖,甚至分毫不差。有的时候人简直不如妖,妖魔自有妖魔心,虎毒尚不且食子,人心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