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一把攥住林之孝的衣襟,急切的问道:“祖母怎么了?”
林之孝把自己的衣襟从贾赦手中夺了出来,慢条斯理的说道:“老夫人他们如今正在荣庆堂等您呢,您再不快点,饭菜只怕要凉透了。”
“你……你可真是好样的。”贾赦气得用力点了点林之孝的额头,大步踏进了国公府。
看着贾赦气急败坏的身影,林之孝高声喊道:“奴才多谢大爷夸奖。”
贾赦闻言,脚步一顿,接着走的更快了。
杜若无奈地摇了摇头,轻声说道:“大爷这些日子也不好过,你又何苦快来招惹他。”
林之孝冷哼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愤怒与担忧:“哼,他不好过?他就没想过,万一他有个什么,老夫人和大奶奶要怎么活?都要当爹的人了,还像以前那样顾头不顾腚,日后又该如何是好?”
此时,国公府内一片宁静,只有偶尔传来的鸟鸣声打破了这份沉寂。夕阳的余晖洒在青石板上,映出斑驳的光影。贾赦穿过一道道回廊,每一步都显得异常沉重。
走进荣庆堂,他一眼就看到了端坐在太师椅上的贾源夫妇。他们比自己离京时,更加苍老了。
“祖父、祖母,孙儿回来了。”贾赦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膝行至两位两位老人面前,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哽咽。
老夫人见状,再也无法掩饰心中的激动,双手颤抖着扶起一脸憔悴的孙子。她的眼中满是心疼与责备,忍不住重重地拍打着他的后背。
“你这个孽障,你这些日子去哪了,你……你吓死祖母了!”说完抱着他嚎啕大哭起来。
待到贾赦安慰好老夫人,已是一炷香的时间过去。贾源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却也夹杂着更多的忧虑。待老夫人情绪稍稳,他才缓缓开口。
“贾赦,你可知错?”
贾赦低下头,沉默片刻后,才缓缓开口:“孙儿知错,让您和祖母为孙儿担心了。”
贾源看了一眼,从贾赦出现后就一直沉默不语的张慧,冷着脸看向贾赦:“就只是让我和你祖母担心吗?”
贾赦顺着贾源的目光看去,就看到了一双平静到冷漠的眼睛。张慧静静地站在一旁,脸上没有丝毫表情,仿佛对贾赦的归来无动于衷。贾赦只觉得心中一哽,想要说些什么,却怎么都张不开嘴。
张慧淡淡地扫了贾赦一眼,对着贾源夫妇行了一礼:“祖父、祖母,看到大爷平安,孙媳也就放心了。孙媳这会实在乏得很,就先回了。”她的声音清冷而疏离,仿佛与这个家格格不入。
老夫人这会也察觉到了二人之间的不对劲,她忙对一旁发呆的贾赦喊道:“赦儿,你媳妇不舒服,你还不快些送她回去休息?”
贾赦这才回过神来,他忙点头应道:“是,祖母。”说着,他上前几步,想要去搀扶张慧。然而,张慧却侧身躲开了他的手。
“就不劳烦大爷。”说完又对着贾源夫妇行了一礼,在丫鬟的搀扶下越过贾赦,径直往门口走。
贾赦看了一眼自己空荡荡的手,眼底滑过一抹晦涩,随即打起精神对着老夫人笑道:“孙儿奔波了一天,腹中实在饥饿难耐,不知祖母可愿赏孙儿一顿饱饭?”
老夫人见状,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她明白,张慧的冷漠不仅仅是因为贾赦的失踪,更是两人之间长久以来积累的裂痕。但她更不愿看到孙子继续这般失落,于是忙对贾赦笑道:“一天天的净说胡话,祖母这就让人传饭。”
饭毕,贾源看了一眼,一脸餍足的孙子。沉默片刻,还是开口问道:“你这会是回去梳洗一下,还是直接同老夫去书房?”
贾赦略一思索,沉声道:“孙儿先随祖父去书房吧。”
老夫人闻言,顿时不乐意了。她白了贾源一眼,沉声道:“什么事值得这样当紧,你就不能让赦儿歇歇再说?”
贾赦见状,忙出言安慰道:“祖母,这事迟早都要说,早些说清楚,孙儿也能早些安心不是。”
老夫人听后,虽然心中仍有不舍,却也不再阻拦:“行了,随你们去吧,我就不惹人厌了。”
祖孙二人又宽慰了几句,方才一前一后的往书房走去。
听完贾赦这些日子的经历后,贾源沉默了许久,最后重重的吐了口气说道:“太子确非明主,可你能保证四皇子就能笑到最后吗?
赦儿,咱们这样的家族,实在没有必要去争那所谓的从龙之功。将来,不论是谁坐上了那个位置,咱们在京都的地位都无人可撼。
可,一旦咱们参合到夺嫡这件事上,哪怕将来四皇子坐上了那个位置,也会对咱们心生忌惮。”
贾赦闻言,神色凝重,他深知祖父所言非虚。按理来说,家族历经数代,积累了无数的财富与声望,本已立于不败之地,确实无需再去冒险争夺那虚无缥缈的从龙之功。
可是……贾赦摸了摸自己光滑的脖子,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
“祖父所言孙儿又何尝不知,只是朝中勋贵同太子牵扯太深。哪怕如今咱们府上已经明确的表示,只忠于君王,不参与夺嫡之争,但太子与那些勋贵们岂会轻易放过我们?
投靠四皇子,从长远来看,对咱们还是利大于弊的。就是将来,他对府上生了忌惮之心,看在以往的情分,也不会太过分的,最多就是冷着咱们罢了。”
贾源闻言,眉头紧锁,他深知贾赦所言非虚。近年来,太子与朝中勋贵们越发嚣张,对不支持他们的家族和官员进行打压,手段之狠辣,令人发指。这也是下定决心远离太子的原因。
想到这里,贾源一脸颓废的说道:“罢了,这国公府迟早要交到你手中的,你心中有数就好。”说完他脸色一凝,冷声道:“赦儿,有件事我一直不明白,今日你必须如实告诉我!”
贾赦闻言,忙收起脸上的轻松之色,正色道:“祖父请讲,孙儿定知无不言。”
贾源直视贾赦的眼睛,颤声问道:“你这次失踪,其中可有贾政的手笔?”
贾赦见状,轻叹一声:“祖父,孙儿这不是好好的回来了吗,这事您就不要再追究了。”
听到贾赦的回答,贾源苦笑一声:“我就知道此事同他脱不了干系。”
“祖父。”贾赦担忧的看向贾源。
“我没事。你回去好好同你媳妇陪个礼,这些日子她也不好过,还险些着了王氏的算计。”
“祖父,孙儿……”
“去吧。你父亲那里就不用过去,他这会也没功夫搭理你。”
贾赦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些什么,但在看到贾源眼底那抹难以掩饰的疲惫时,他终究还是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只低低地应了一声:“孙儿记下了,您……您也早些休息吧。”
贾源轻轻地点了点头,声音略显沙哑:“嗯,去吧。”
“是,孙儿告退。”贾赦躬身行礼,转身退出了书房。门外,夜色已深,一轮明月高悬天际,洒下柔和的月光,给这寂静的国公府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银纱。
从书房离开后,贾赦没有立即回房,而是屏退了随行的下人,独自一人漫步在府邸的花园小径上。月色下的国公府显得格外宁静,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无人知晓的秘密。
贾赦的脚步不自觉地放缓,他的目光在四周游走,试图从这座他从小长大的府邸中寻找一丝慰藉。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心中更加沉重。
他停下脚步,抬头望向那轮明月,心中五味杂陈。
“大爷这是后悔了?”一道清冷的声音从一旁的花架下传了过来。
贾赦一转身,就看到了站在花架下的张慧。月光洒在她的身上,为她平添了几分清冷与高雅。她的眼神中带着几分锐利,仿佛能洞察人心。
看着张慧苍白的脸色,以及微微起伏的小腹,贾赦忍不住皱了皱眉,责备的话是脱口而出:“你怎么过来?”
张慧轻轻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讽刺:“大爷这话说得,难道这国公府就不是我的家?我就不能来逛逛?”
贾赦闻言,神色一怔,随即意识到自己又说错话了,忙解释道:“我……我不是这个意思。你如今身子重,出来怎么也不带个人。”
张慧轻轻抚摸着自己微微隆起的腹部,眼中闪过一抹柔光:“带了人的,看到你这里发呆,就想着过来看看。又怕打扰到你,就没让她们跟过来。”
贾赦闻言,心中一荡,他上前一步,轻轻握住张慧的手:“再怎么着,身边也不能没个人伺候着。这些日子……让你担心了。”
张慧看着被贾赦握住的手,心中一酸,忙收回目光,轻声道:“我倒没什么,虽不知道你具体的行动,却也能猜测一二。老太爷他们这次是真被吓到了,这些日子你抽些时间出来好好陪陪他们,莫要等到……到时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贾赦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愧疚。重生以来,因为种种原因,自己确实忽略了祖父、祖母的感受。如今被张慧提醒,贾赦只觉得脸上一阵火热。
张慧见贾赦没有说话,自顾自的说道:“贾政他们被你逼急了,行动起来就有些不管不顾了,被老太爷的人给抓住了尾巴。
陵游那里传来消息,说他同三皇子他们掺合到了一起,然后被老太爷身边的影主给逮了个正着。再加上王氏算计我和老夫人的事情,彻底惹怒了老太爷。
老太爷直接命人把他们给囚禁了,至于囚禁的地方,除了老太爷,也就他身边的影子们知道。”
贾赦听到贾政被贾源给囚禁,心中不但没有感到高兴,反而升起了浓浓的悲伤。他哑着声音说道:“祖父最喜欢看到一家子和和睦睦,如今却因我而把贾政他们给囚禁起来,我这心里……”
张慧闻言,冷笑一声,用力把自己的手从贾赦手中抽了出来,眼中闪烁着失望的光芒:“哼,你这优柔寡断的性子无论活了多少次都一样!贾政他们咎由自取,若非他们步步紧逼,老太爷又怎会出手?”
贾赦心中一紧,他知道张慧的话虽然尖锐,但却一针见血。他试图辩解,但张慧已经不想再听。
“慧娘,我……”贾赦刚开口,就被张慧打断。
“夜深了,你若不想明天有人到老夫人耳边嚼舌根,现在就同回去!”说完不待贾赦反应过来,转身向回廊走去,
贾赦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此刻的自己无论说什么都无法改变张慧的心意。于是,他快步跟上张慧,两人并排地走在回廊上,夜色中的脚步声显得格外清晰。
“好,我这就回去。慧娘,你如今还怀着身子,切莫同我一般见识。”贾赦在张慧耳边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歉意和关切。
张慧没有看他,只是微微侧了侧身,冷声道:“哪来的那么多话,还不快些?”
一夜无语,次日一早,老夫人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小两口,笑得那叫一个高兴。
然而,幸福的时间总是短暂的。贾赦结束休假的第一天,仁康帝就宣读了东北总督的奏折。
当朝臣们听到罗刹屡屡犯边时,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罗刹国与大盛朝之间的边境冲突已经持续了多年,但最近的情况似乎愈发严峻。朝臣们纷纷议论,有的主张加强边防,有的则提议与罗刹国进行和谈。
仁康帝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底下乱哄哄的大臣们。他眼底闪过一抹厉色,显然对大臣们的纷乱议论感到不满。他轻轻敲打着龙椅的扶手,等待着众人安静下来。
终于,朝堂上的喧嚣逐渐平息,大臣们纷纷望向仁康帝,等待他的指示。仁康帝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爱卿,罗刹犯边之事,朕已知晓。此事关乎我大盛朝的国威与边疆安宁,不可轻视。”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如炬,在众大臣脸上扫过,仿佛在衡量每个人的反应与决心。接着,他继续说道:“加强边防,自是必要之举,但朕以为,仅是加强边防恐怕难以彻底解决边境之患。罗刹国狼子野心,若不严惩,必将得寸进尺。”
仁康帝的语气中透露出坚定与果决,他继续说道:“唯有彻底把他们打疼了,打怕了,方能让他们知晓我大盛朝的厉害,从而不敢再轻易犯边。”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有的大臣赞同仁康帝的观点,认为只有以武力震慑罗刹国,方能确保边疆安宁;而有的大臣则担忧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与风险,主张应谨慎行事,避免陷入无休止的战乱之中。
然而,仁康帝并未理会朝臣们的议论,他继续说道:“朕已决定,即刻调集大军,准备迎战罗刹国。众位爱卿,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