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嘀——”
“火车来了火车来了!”
听着人群的骚动,萧何和吕雉都忍不住瞪大眼睛盯着车子来的方向,一刻也不肯放松,打算好好瞧一瞧传闻中可以日行千里的神车到底长什么样。
随着“嘟嘟嘟”声越来越大,只见一条头顶冒着“黑烟”的黑色“巨蟒”由远及近,瞬间就由远处的一个黑点,蹿到所有人眼前。
“神迹啊神迹!”
楚地民风彪悍,根本不害怕这个庞然大物,甚至有些还兴奋的跪地拜服,高喊“神迹”。
站台旁边维护秩序的小吏一遍又一遍的解释这只是火车,并不是神器,毕竟他们秦国最忌讳搞封建迷信,每年都要捉走无数坑蒙拐骗的方士。
他们这些在培训过的小吏可不敢犯这些忌讳。
萧何和吕雉看着小吏努力的心酸却还无人听从,坚持要拜,十分想笑,但也各自暗自记下了秦国禁止搞封建迷信。
他们自认读过书,见多识广,但也对火车竟然是人造之物感到惊讶无比,他们读过庄子,以为“鲲鹏”不过是前人夸大之语。
恍然在现实中看见,如在梦中,不敢置信。
秦国有此神器,六国哪里抵挡的住秦国的攻势?
难怪秦国花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就踏平了六国。
据说秦国的火车乃是出自墨家,秦国还专门为墨家之人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墨工部,墨工部在秦国的地位与重要性,仅在三公之下。
如今秦国人人以墨家之学为傲,朝廷还设立了一个奖项,以奖励所有制造出新奇的、对国家有用的墨家机械。
两人踏进车厢,按照列车员的引领坐在自己的铺座上,还晕晕乎乎的。
随着一声轰鸣,列车开始启动,窗外的景色迅速向后掠去。
七天七夜的时间,萧何和吕雉在车上结识了不少楚地的读书人,他们也是去咸阳参加此次春闱的考生,他们聚在一起谈论时事,谈论秦国层出不穷的新政策,谈论秦国所有的新奇的一切。
待到第八个日出,就听见车内列车员温柔的声音响起,“前方已到咸阳站,请各位旅客……”
“咸阳到了?这么快?”
出了站台,咸阳又是另一番不同的风貌。
此刻咸阳到处都在谈论陛下新立的《秦宪》,以及奴隶制的废除。
百姓关注更多的是《秦宪》的颁布,《秦宪》可比过去的秦法宽松多了,再也不担心半夜出门游荡,或是半夜喝酒之类的罪行被抓进大牢,真是太不容易了!
关东百姓都跟疯了一样,之前被严酷的秦法约束约束久了,乍然改变,都有点不习惯。
等到正式确认《秦宪》的正确性,他们开始出门畅饮庆祝,咸阳城内彻夜通宵达旦,好不欢乐。明明新年已经过去了一两个月,所有人都还是跟过年一样。
瞧见萧何这一群外乡人,也热情的不得了,得知他们是赶考的学子,纷纷给他们介绍附近便宜的客栈和住房,还邀请他们出来喝酒聚会。
安顿好了,很快几人又收到了文会的邀请,这个文会是由咸阳学宫的学生举办,邀请各地的有识之士交流学问、思想的清谈会,席上有许多大佬、巨匠,还有墨工院与各府的官员,可谓是每个学子都要必不可错过的文会之一。
萧何和吕雉都拿出自己最贵最体面的一套衣服,稍作打扮后去赴约。
到了文会,发现所有人也就《秦宪》以及最近的朝廷的大变革谈论的热火朝天。
两人行走其中,时不时的也会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身在文会当中,两人才忽然意识到,秦国真的离过去六国对他们的称呼“西北蛮夷之地”截然不同。
在商君改革之后的百年,秦国又进行了一次大的变革,他们广纳贤才,不拘一格重用客卿,开科举之先河,重用百家之学说,这一次变革,将秦国带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们无比清楚的认识到,秦国在腾飞!
他们对自己的咸阳之旅充满了期待,无论如何,秦国朝堂、咸阳终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能与这个新生的庞大的帝国共同奋进,随它一起走进盛世,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该是何等的幸运!
*
始皇二十七年,秦国第一任女相吕雉开始踏入她的政治生涯。
二十七年四月,秦国实施新税法,将人头税改为田亩税。
二十七年五月,匈奴来犯,始皇震怒,派兵北上。
二十七年七月,横空出世的左将军韩信与校尉章邯平定匈奴、统一西域。
二十七年八月,秦国开始征召各地民工,修建长城。
二十八年六月,秦国发行新钱,由秦墨工院最先进的铸造技术打造的五铢钱为秦国统一货币,同时朝廷开设官方钱庄,称“银行”。
二十九年,蒙恬因带海军发现新大陆,获封上将军,秦国疆域加一。
秦始皇三十年,墨工院发明发电机,从此秦国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秦始皇三十五年,有人在高奴县发现一种可燃的“洧水”,经墨工院鉴定,应当是石油,自此秦国的科技又一次腾飞。
秦始皇三十七年,太后赵婠逝世,帝大悲,辍朝一月。
秦始皇四十年,吕雉登上丞相之位,并发布宣告,与楚郡郡守刘季和离。
秦始皇六十七年,帝改继承制于竞选制,并将皇帝任期改为十年,每十年重新竞选,从宗室选出新的继承人。第二任皇帝由公主赢阴嫚脱颖而出,即位。
为了改革这一制度,始皇帝整整做了三十年的努力与铺垫。
始皇帝退位后,已年逾花甲,却仍旧无病无灾,身体硬朗,他知道,这是娘亲对自己的赐福。
他开始放下工作,学着享受生活。
带着旧日的老臣诸如还在世的蒙恬、张良等人出巡云游四海,去看一看自己打下的六国领土。
新朝的纪元开始了。
明天的日出又是新的。
秦国的余晖必会笼罩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