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宋士 > 第123章 水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隋炀帝开大运河,宋得其利。大名府周围有良湾三处、渡口八个,尽得水运之利。

除了运河,还有黄河,同样贯穿河北东路,直到宋金两国的边界,东流入海。

不知何时,大名府城西30里,黄河和运河交汇处,一个巨大的船厂建成了。

一级级的水泥阶梯,沿着河堤一直向上延伸出去大约两里,便是巨大的“黄河船厂”了。

黄河船厂沿岸达十里左右,清一色的水泥墙,巨大的厂房里,木料堆积如山。船厂西头,两个巨大的船坞,则是用来修船和建造船只。这样船坞内修造船只的方式,比西方最早的船坞要早400多年。

除了“磻阳务”旧有的一些船匠,有来自民间的匠人,也有来自原大宋朝廷都水监的都料匠,组成的船厂的技术骨干。

即便如此,整个“黄河船厂”也不过有300多工匠,比起东南沿海,甚至是长江沿岸的各大船厂,规模也要小上不少。总的说来,“黄河船厂”更像是一处军用码头和造船的合成体。

船厂不仅制造漕船,也制造战船。为了制造船只,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船厂按照船样设计图纸进行造船施工。先绘制船图,然后造船,这也是船厂的一套标准生产流程。

“相公,如今修造的战船,乃是湖船底、战船盖、海船头尾,用桨四十,江海运河无往不可,往来极轻便。这也是参照了黄公从福建带来的船只。”

络腮胡子杨范,规规矩矩地给王松介绍着船只的生产情况。

王松点点头。泉州造船技术,独步海内,福船更是天下闻名。相比于海船,内河战船的构造和建造也是截然不同。

海船一般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尾高昂,密封仓,吃水深,抗风浪强。而内河船吨位小,平底构造,也和内河水流平缓,水位浅有关。

“船厂可以造海船吗?”

王松的话,让杨范一阵苦笑。

“相公,船厂的工匠,多是北方人,平日里造的都是漕船,造海船的太少。山东的海船造船工匠不少,但山东吗……”

杨范没有说完,王松心里明白,山东是刘豫的地盘,想要挖人,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况且,海船所用木料十分苛刻。船底的龙骨要用黄花梨木。这种黄花梨木,只有在山东密州当地的一两处山林才有。小人知道去那里可以找到。”

杨范苦笑道:“相公,如此折腾,还不如从南方,比如泉州买进海船,一来价钱上便宜,二来海船的好坏也有保证。”

王松长吸了一口气。看样子,是得找一处造海船的对方了,最好是出海口,否则,海船造出来,难道要从内河拖到海里去?

“这内河的战船,也用水密舱吗?”

看到船匠们正在铺水密隔舱,王松有些诧异。他没有想到,如今的战船,也已经要求如此严格。

“相公,这是自然!”

杨范点点头,正色道:“战船上要放火炮,事关将士们的生死,水密舱马虎不得。要查看水密舱是否用扁铁和钩钉钉牢隔舱板;还要查看隔舱板与船壳板的隙缝处有没有用桐油灰完全密封;还要查看隔舱壁板是否紧密结合。一旦船底破损,也可继续作战。”

战船长十丈,宽三丈,三层,前后两支桅杆,主桅杆为风帆,每侧二十支船桨。船头尾都是海船尖头,乃是不折不扣的战船,即便是用于海战也未尝不可。可载兵150-200人,船上不设篷窗,避免着火自困。船头重炮,两旁则分列6门小炮。

更重要的是,此船的坚硬程度远远高于普通的漕船。毕竟这些船只原来用于海上贸易,能经得起海上风浪,自然在内河横冲直撞了。

关键是战船是湖船底、战船盖、海船头尾,江海运河无往不利,可见船匠们的智慧。

看着一艘艘带着木轮的中小战船,王松惊叹不已。这就是“飞虎战舰”了。

“飞虎战舰”,乃是黄师舜从好友王彦恢得到图纸,由“黄河船厂”的工匠们经过改良后制作。“飞虎战舰”属于中号战船,船身两侧分别设置4个轮桨,每轮有8个桨片,装载二十到三十战兵,十分轻捷,可日行四五百里。

工匠们取掉了船上的立楼,而只是增高了船舷高度。忠义军使用火炮为先,立楼这种保护弓手的设施,自然就被清除了。这也使得船只更加轻便,更加迅速。

船舷两侧各有两门火炮,船头和船尾各有一门,总共6门火炮,两大四小。

由于“飞虎战舰”是车轮战船,使用脚力,车船不能航行浅水,也不能用于航海,灵活轻便,适应浅水的舢板得以大行其道。

每艘舢板小船上大约有10名士卒,船头、船尾各有一门小炮。

王松身后的众人都是感慨万千。没有想到,忠义军的水师,很快就要成立了。

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十艘巨大的战船一字排开,停泊在河面上,桅杆上面挂着巨大的彩旗。

在十艘大船周围的江面上,除了十余艘搜刮起来的中型战船,其余密密麻麻、足足百余艘的就是“飞虎战舰”和舢板小船了。

十艘主战船1500水兵,30艘“飞虎战舰”600人,90艘舢板900水兵,十艘运兵战船2000战兵。

主战船上军士人数数百不说,光是船舷两侧的火炮就有十四门,五六百斤的重炮占了一半。

一阵微风吹来,杏黄牙旗迎风飘舞,正面一个大大的“宋”字,反面则是同样尺寸的“王”字。远远看去,字体赫然在目,清晰可见。

河堤上的忠义军将领们群情激奋,虽然军中的战船已经是巡弋于运河、黄河之上,并曾击退完颜宗弼部,令其撤往山东,但水师的创立,对忠义军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陆运只能通过马车、人工驮运等方式,劳民伤财,尤其是大型战争、辎重如山,靠肩扛车载,实在是费力的。

水运则是便于运输,安全省力,速度快,可以把士卒快速运到战争前沿,迅速投入战斗。其优点不言而喻。

尤其是河北,运河和黄河并行,漳河、洺水、滹沱河、清河纵横,水系发达。这里如今又是宋金交战之地的前沿,在忠义军骑兵并不占优的情况下,水师就显的相当重要。

更不用说,大运河贯穿大江南北,一旦漕运受阻,两淮和江南的物品就无法运到河北,这也是忠义军无法忍受之事实。

张横两眼放光,口中喃喃自语:“我忠义军,终于也有自己的水师了。”

李宝看一切已经安置妥当,带领众人上前,抱拳肃拜道: “相公,忠义军水师军士5,000人集结完毕,如今吉时已到,请相公上前祭祀。”

水师5000人,除了1000原来的运河漕丁以外,2000多人全是黄河、运河沿岸的水手、船工,其余的2000军士,则是直接从军中调拨,这些人也是战斗的主力。

在中国,传统的下水仪式是准备三牲礼,祭奠诸神祈福保佑。王松虽然不迷信这些,却也是满怀肃穆之情。这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那是中华的千年文化使然。

祭坛上,来自漕运司的主祭官员读着祭文,王松则是和一众军政要员,一起焚香致祭,叩拜天神、江神、土神和船神。人人都是面色庄重,一片虔诚。

王松心里默念,祝健儿振奋国威,中华文明延续,永祚我汉邦。

祭祀完毕,王松举起令旗,大喊一声:“开拔!”

“开拔!”

一艘艘船只慢慢驶离,观看的军士和百姓们,此刻都是高声欢呼的起来。所有的乐器一起奏响,鞭炮声齐鸣,那些船厂的工匠们也是又蹦又跳,一个个像孩子们一样。

王松轻轻点了点头,浓眉大眼,国字脸,身材壮实,20来岁的水师统制李宝和沉默寡言的副统制黄飞虎纷纷告辞,带领着一众水师将领,向着岸边的船只疾步而去。

“李宝,一定要找到一处出海口,大军将来要驻军。”

“李宝,黄飞虎,水师就交给你们了!”

看着李宝等人登上了船只,随着船只一个个离开,王松心里也是充满了期待。

有鉴于李宝历史上的名声,尽管知道对方只有二十来岁,王松还是义无反顾地把他列为水师的统帅。

王松十分欣赏他的自信和见识,他力排众议,任命了李宝为水师都统制。

黄飞虎乃是黄师舜的家人,稳重细致,沉默寡言,常年在海面上与死神打交道。由他担任副统制、辅佐李宝,自然是再恰当不过。

水师由李宝节制全军,黄飞虎在旁赞画。此次的作战目标,乃是先扫荡黄河和运河两岸的金军战船,伺机救助运河两岸孤城驻守的官军,以及沿途的百姓,与河北西路的步卒形成夹击之势,早日平定河北两路。

平定了河北西路,水师也得到了锻炼,可以南下江淮,打通运河和海路。

大小船只浩浩荡荡,顺流而下,很快便进了黄河,迤逦向北而去。

“相公,这李宝能堪大任吗?”

朱梦说看着顺河而去的大小船只,心里面还是有些七上八下。

“时势造就英雄,没有人天生就战无不胜。”

王松笑道:“即便李宝稍有差错,也有黄飞虎在一旁参划。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忠义军火炮之利,足以纵横天下,你就无必担心了。”

若是王松没有弄错,这位李宝就是南宋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水师将领。此人曾以3000水军,全歼金人几万人的庞大水师,成为扭转南宋历史的关键性人物。这样的人物,自己应该不会看错眼。

“向微唐岛之捷,则完颜亮之死未期,钱塘之危可忧也,宝之功大矣!”

存在即是合理。能在宋史正史列传记载的,绝不会是滥竽充数之辈。

黄纵站在码头上,望着滚滚而去的河水,沉声说道:“相公,金人畏暑,只能秋冬用兵,如今酷热将去,女真人南下已成定局。接下来我军如何打算,你可心中有数?”

李若虚和朱梦说都是停了下来,一起看着王松。

“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决战就是。”

王松点点头,面色也是郑重。河东一趟巡游,百姓的拥护,让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