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胥放慢了返回安西城的脚步,他决定好好陪伴公孙嫣游览一下陇右的风光,并顺便视察一下后、右军都督府。

这两个都督府按照既定计划已经成功登上了雪域高原,目前正与苏毗展开激烈战斗。战争进展顺利,但强度较低,然而由于西藏地域辽阔且交通条件极度落后,物资补给成为了一大难题。

因此,他们只能缓慢地吸纳苏毗的人力和地盘,逐步侵蚀这个国家。一旦拿下那曲地区,依靠当地的物产资源,他们就能够向吐蕃、象雄两国进军。

根据现有的情报,尽管西藏表面上存在着三个政权,但实际上只不过是由三个不同族群统治的众多小国家组成。只要解决了补给问题,凭借卫所军强大的战斗力,可以轻松地征服这片土地。

刘胥对两军都督府的战略规划表示认可,同时加快了将青海郡从卫所改为郡县的进程,下令青海郡全力支援两个都督府,确保后方的后勤保障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这样一来,前方的军队才能安心作战,无后顾之忧。

等到他们再次回到安西城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秋天。此时,刘焉在朝中大臣们的辅佐下,监国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由于战争带来的红利充足,整个西域地区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随着新一代年轻人的成长,原本只有一百多万人口的西域三十六国,现在汉人和新汉人加起来已经接近四百万人了。这其中,还包括那些被同化的匈奴人、鲜卑人以及其他各族人。

然而,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一个严峻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西域的可用土地已经越来越少,而大量新增人口在成年之后,却没有足够的土地可供分配。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内阁已经制定好了应对方案。他们计划将中军都督府所在地——乌孙故地收归国有,并将左军都督府所在地——月氏故地同样处置。这样一来,就可以满足现有人口对土地的需求。只要秦王点头同意,这项计划就能立刻付诸实践。

秦国对于五军都督府的定位十分清晰,一是以最低成本保卫边疆,同时也是对外扩张时的先锋力量;二是新征服土地需要以军管的形式,强制推进转变其语言文化;三是将其中大部分青壮纳入军中方便管理,降低当地造反的可能,同时为帝国输送战士。

如今印度地区因为瘟疫反复,数年内无法进行大规模战事,士卒可以抽调出来开拓新的疆土,那中军都督府和左军都督府可以换个地方了。

刘胥给他们选择的新驻地是康居、大夏和罽宾三地,康居这些年摄于秦国的强大十分乖顺,但是挡在了秦国前往中亚的通道上。

同时大月氏大夏等地和安息接壤,这些年双方贸易往来繁荣,但是边境多有摩擦,只是当时秦国忙于印度战事,一时退让让其变得嚣张。

看着指着地图侃侃而谈,将秦国与周边国家情况介绍的十分细致的刘焉,秦王十分感慨,自己的太子真的长大了,这些年监国让他成长的非常迅速。

“太子觉得接下来秦国应该如何行动?”刘胥想听听儿子的高见。

刘焉看了一眼父亲,眼神坚定地说道:“儿臣认为我们应当先派使者去安息和康居等国,探探他们的口风。然后再决定是否要对他们采取军事行动。如果他们愿意与我们合作,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问题;如果他们不愿意合作,那么我们就需要考虑使用武力来维护我们的利益。不过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我们能够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情况。”

秦王听了刘焉的话,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示意他继续说。

王太子十分恭顺的行了一个标准的臣子之礼,然后直起身来,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说道:“届时可命令中军都督府开始对康居进行占领,国中派出数支精锐前去主导战事。战后依然以卫所形式统治该地,同时内阁接收中军都督府遗留下的土地设置郡县,分地给新增百姓。”

刘焉说完后,抬头看了一眼秦王,见他脸上露出满意和鼓励的神情,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自信和勇气。于是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左军都督府将兵力集中在边境,阻止安息国的继续侵扰。我国主力移驻月氏,分出一支人马与中军都督府左右夹击康居。”

秦王听完后,目光扫向在场的重臣们,询问道:“诸位对王太子所言可有疑问?”

众大臣们沉默片刻,随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认为刘焉的计划可行,而且布置得十分周密。尤其是军机处的一群人,更是大声嚷着,认为军队与其放在国内耗费大量财力养着,不如让他们去开疆拓土,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国家的负担,还能增加国家的领土和财富。

刘胥看着因为军机处众人鼓吹战争而面色不愉的内阁诸人,阻止了即将爆发的两方,开始针对王太子的计划进行具体布置。

“尔等对王太子夸赞过甚,他还是个孩子,不能只夸赞不批评。他的战略大致没有问题,但是说周密就不至于了。焉儿毋要骄傲自满,需戒骄戒躁,仔细听着父王是怎么安排的。”

说完拍了拍刘焉的肩膀,示意他坐下来好好听。刘焉有些惶恐的看了一眼秦王,发现他并未有不满之色,这才放下心里端正坐姿,准备听他如何布置。

其余诸人看到秦王严肃起来,一个个也是正襟危坐,竖起了耳朵。身侧众多秘书摊开笔墨纸砚,做好了记录的准备。

刘胥看众人端正了态度,示意侍从将地图拿近一些,同时取来他的马鞭,并上了新的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