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幕格的轮回 > 第62章 合作开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康为民仔细看完协议后,觉得条件基本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于是他爽快地答应了老者。很快,他便轻松地拿到了 200 万的资金。这笔钱的到手,让康为民欣喜若狂,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终于解决了“钱”的问题。

有了这笔钱,他再次找了沈之光的同学常智德,二人相约见面。康为民再次向对方阐述了自己的构想,并表明现在自己有了资金,只要对方愿意合作开发,一定能给出满意的回报。

常智德听闻康为民给出的丰厚回报,欣然答应合作。康为民拿起手机,毫不吝啬地给他转了 5 万元钱,作为开发App平台的前期费用。常智德开心地收下,向康为民表示一定加快进度,早日将 App 平台开发得令他满意。

康为民看着常智德信誓旦旦的样子,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期待。这一刻,他第一次真正领会到有钱的快乐。钱的力量果然强大,“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他心里想着,也更加坚定了赚更多钱的决心。

告别了常智德,康为民马不停蹄地跑去一家服装定制店。他拿出手机,将在长安街上拍到的古人的照片给服装设计师看,要求设计师为他量身定制一套能穿的唐代服饰。设计师看着照片,虽然有些惊讶,但在康为民给出的高额报酬下,满口答应尽快完成。

搞定服装的事情后,康为民又穿梭于各个店铺。他买了许多自认为可以带到唐代去的小东西,打火机自然是不能少的,上次一个打火机就能换来两块珍贵的古玉,这次多带些说不定能有更大的收获。

准备好这一切,康为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计划着再次穿越到唐代,去往长安城,用这些现代的小物件去交换唐代的物品,再带回现代变卖。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源源不断的财富正在向自己招手,而下一次的穿越之旅,又将会给他带来怎样新奇的经历和收获呢……

关玲开车一路飞驰着回到武汉,幕道早已安排好了酒菜,就等着她入席。还没等关玲坐稳,肖强就赶紧凑过去帮她倒了一杯茶水,对她说道:“关总,这一路奔波辛苦了,先喝点茶。”

李军见状,调侃道:“肖强,你这拍马屁的功夫可真是绝了,无人能及。”

郭浩东也跟着打趣:“关总,回来得这么快,你是飞回来的吗,这么急着赶回来,到底是想见谁?。”

关玲白了他一眼,说:“少拿我打趣,先让我缓缓。”

待关玲喝了一两口茶,幕道这才举杯跟大家说:“好了,我们大家先喝一杯,为关总接风。”

大家纷纷举杯,喝了第一杯开场酒。关玲起身对大家说:“今天大家只谈喝酒,不谈工作,违者自罚三杯,想怎么喝,幕道你得先定下规矩,这酒局才会有趣。”

幕道笑着对大家问道:“咱们顺时针依次敬酒,每个人敬酒时得说一个带“酒”字的成语,若是说不出来或者重复了,同样自罚三杯,看谁能坚持到最后,怎么样?”

大家听了幕道的提议,纷纷叫好。肖强率先端起酒杯,笑着说道:“那我先来,第一个成语是‘酒足饭饱’,敬大家一杯。”

李军紧接着拿起酒杯,思索片刻后说道:“我的是‘酒囊饭袋’,哈哈,来,干一杯。”

郭浩东也不甘示弱,举起酒杯说道:“‘酒色财气’,走一个。”

轮到关玲,她微微一笑,举起酒杯道:“‘酒有别肠’,我敬各位。”

第一轮结束,第二轮开始,幕道先端起酒杯,说道:“‘酒虎诗龙’,来,一起喝。”酒自然也喝的不少。

又过了一两轮,轮到郭浩东。郭浩东站起身,挠了挠头,一脸无奈地说:“酒…酒…酒…哎呀,我刚才想到了‘对酒当歌’,被肖强抢先说了,这下我可说不出来了。”

大家哄堂大笑,关玲指着酒瓶说道:“罚酒,罚酒三杯,自己加满,不许赖皮。”

接着,幕道也一时语塞,同样被罚三杯。几轮过后,关玲和李军也陆续败下阵来。

坚持到最后的肖强,每说一个成语,都是肖强一杯,其余四人三杯。终于,多轮之后,肖强也终于词穷。大家哈哈笑着,李军赶紧说道:“肖强,你也说不下去了,赶紧自罚三杯,结束,就此结束,千万别再想出词来,再来三杯我可就要倒地不起了。”

肖强也不推脱,爽快地自罚三杯后,这场酒局才圆满结束。酒局结束,李军、郭浩东和肖强三人各自离开。

幕道找了代驾,打算送关玲回家,不料关玲上车后,一把将幕道拽进车里,对代驾师傅说道:“师傅麻烦您送我们去附近的酒吧。”

代驾师傅先是一愣,随后笑了笑便发动车子。一路上,关玲依偎在幕道的肩上,默默感受着他身上的气息,没有说话。

到了酒吧,两人找了个角落坐下,关玲点了些酒水。喝了一口后,关玲看着幕道问道:“你给我安排的股份为什么不跟我说一下,这么大的事都不告诉我,搞得我今天都有些无地自容,还傻傻地跟你提要求。”

幕道笑着回复:“一来,是想给你一个惊喜;二来,我心里已经有了雪莹,不能再对你用情,这股份算是对你的一些感情补偿。”

关玲不好意思地跟他道歉:“幕道谢谢你,以后别对我这么好,我有些害怕自己难以控制对你的感情,雪莹妹妹人挺好的,我不想伤害她,她比我更适合你。我们俩还是适合做彼此的知己。今天的事,是我的错,请你原谅。”

幕道安慰她:“没事,我们俩今天把酒喝好,这事就过去了,别再放在心里。”

两人又在酒吧里小酌,边酌边聊,直到深夜……

几天的时间过去,康为民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夜幕笼罩,万籁俱寂,康为民趁着这月黑风高之夜,悄然前往时光穿梭机。彼时,整个世界仿佛都沉浸在深深的梦乡之中,唯有他怀揣着对未知的憧憬与期待,独自踏上这场穿越千年的旅程。

康为民熟练的说出了指令“出送到1289年前的盛唐时期,还是那林间的小路。”他特地补充了一句。光芒闪烁之间,康为民只觉眼前景象变换,方才的黑夜转瞬变为了白天,那熟悉的林间小路映入眼帘。康为民快步向前,不一会儿便来到了苏老的家门口。

苏老再次见到康为民,脸上立刻绽开笑容,拱手将他引进屋内,问道:“康公子,多日不见,今日缘何至此?”康为民拱手回礼道:“老人家,小生甚是想念这里的井水,故而前来。”

苏老哈哈一笑,忙去打来一碗井水,递给了康为民。康为民接过碗,一饮而尽,拱手致谢。

苏老笑着摆摆手,说道:“康公子,上次公子赠与老朽之物,老朽在城中居然换得百两纹银,实乃奇物,多谢公子相赠。”

康为民回应道:“不过是些小物件罢了,能帮到老人家便好。

苏老接着问道:“康公子一路奔波,可曾用膳?不如在老朽家中用过吾膳再走。”康为民拱手道:“多谢老人家美意,只是小生还要去城里办些事情,怕耽搁时间,用膳就不必了。不过,小生想借此地换一身衣裳,不知可否?”苏老欣然应允。

康为民走进屋内换好衣服出来,苏老眼前一亮,赞道:“康公子此身装扮甚为得体,唯有这头发与常人不同。”康为民微微一笑,从包里拿出一个假发,在苏老面前晃了晃,缓缓戴在头上,然后站在原地转了一圈,对苏老说道:“老人家,再看我跟你们这的人可有差别,可否进得城去?”

苏老走上前仔细瞧了瞧,又摸了摸那假发,惊叹道:“此发跟真发一般,戴上此发,康公子与我朝之人已无差别。”

苏老接着说道:“正巧老朽也要去城内看望孙女,我们一同前往。”

他们沿着林间小路徐徐前行,穿过树林后来到了宽阔的大道上。走了不一会儿,便来到了长安城的城门门口。

只见那城门高大巍峨,由厚重的实木打造而成,表面镶嵌着一排排铜质的圆头钉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城门上方的屋檐高高翘起,犹如展翅欲飞的鸟儿。城门两侧垂着粗壮的铁链,给城门增添了几分威严。

门口两侧站立着两行守城官兵,个个身姿挺拔,腰间挂着锋利的腰刀,神情严肃,目光警惕地审视着过往行人。

他们进得城去,只见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行人服饰各异,男子们身着宽松的圆领袍衫,那袍衫以锦缎或棉布制成,衣袖宽大,衣摆垂至脚踝,走动时衣袂飘飘,颇具古风。袍衫的颜色多为深色,如墨绿、深蓝、深褐,显得庄重而沉稳。他们头戴黑色的幞头,将头发整齐地包裹其中,有的幞头两角还垂在肩头,为整身装扮增添了几分灵动。

女子们则身着色彩明艳的齐胸襦裙,上襦短而窄,下裙长而宽,长长的裙摆拖曳在地,如同一朵朵盛开的鲜花。裙袂随风飘动,仿佛仙子下凡一般。她们身披轻盈的帔帛,帔帛的材质多为薄纱,或绣着精美的花鸟图案,或织着繁复的几何纹样,为女子们的身姿更添一份柔美与飘逸。

街道上车马络绎不绝,一辆辆马车在石板路上缓缓驶过。

街边的铺子一家挨着一家,镖局门前镖师们精神抖擞,银号里账房先生正忙碌地打着算盘。不远处的米铺,米袋堆积如山;布庄里,各色布料琳琅满目。还有那皖南酒家,酒旗在风中飘扬,阵阵酒香四溢。而那怡春院,门庭若市,丝竹之声隐隐传来。

康为民望着眼前这繁华热闹的景象,心中暗自惊叹。与现代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不同,这里充满了古朴的韵味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这般热闹景象虽少了现代的科技便利,却有着别样的风情与魅力,让他既新奇又着迷。

他们在城中穿梭了一会儿,来到一户人家的后门。苏老说道:“此处便是老朽孙女当差之地。”说罢,苏老走上前去轻轻敲门。

不一会儿,门开了,一个妙龄女子走了出来。只见她身着淡粉色的衣裙,腰间束着一条绣花丝带,眉如远黛,双眸犹如星辰般明亮,樱桃小口微微上扬,透着几分俏皮与灵动,一头乌黑的长发挽成简单的发髻,插着一支素雅的银簪,见到苏老,欣喜地唤道:“爷爷。”

苏老慈爱地看着孙女,说道:“瑶儿,近日可好?”

苏瑶点头应道:“爷爷放心,一切都好。”

苏老向苏瑶介绍了康为民,苏瑶微微行礼。瑶儿带着二人一同走进院子。

康为民来到院子里,只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假山水池相映成趣。花园中百花争艳,彩蝶飞舞,几棵古树枝繁叶茂,洒下一片阴凉。回廊曲折蜿蜒,连接着各个房间。房间的门窗雕饰精美,墙壁上挂着些许字画。不远处还有一座小巧的亭子,亭中摆放着石桌石凳。

苏瑶带着康为民和苏老走进自己的房间。房间不大,却布置得极为雅致。一张雕花梨木床榻靠墙摆放,上面挂着淡紫色的纱帐,床榻上整齐地叠放着绣有精美花纹的锦被。床边是一张古色古香的梳妆台,台上摆着一面铜镜和几盒胭脂水粉。窗户旁摆着一张书桌,上面放着笔墨纸砚,还摊开着一幅未完成的画作。屋子的角落里还摆放着几盆盛开的兰花,为房间增添了几分清幽的香气。

三人刚刚坐下,还未来得及喝上一口茶,一位年纪稍大的婆子便匆匆赶来,对苏瑶说道:“小姐喊你,正找你呢。”苏瑶赶忙起身,对康为民和苏老说道:“那你们就在此稍作休息,待小女忙完,自会过来安排。切莫四处乱跑,在我屋内便好。”说罢,便匆匆离开了房间。

康为民和苏老坐在屋内,打量着房间的布置。苏老轻抿一口茶,叹道:“瑶儿这孩子,在这官宦人家做事,也不知是福是祸。”康为民安慰道:“苏老莫要担忧,看这屋子布置,想来苏瑶姑娘在此处过得还算顺遂。”两人又闲聊了几句,静静地等待着苏瑶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