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列队仪式结束,伴随着伊朗主裁判哈曼的一声哨响,中国队和日本队的比赛正式开始。

这场比赛日本队率先开球,而坐拥主场之利的他们也利用开球的机会抢先对中国队发动猛攻。

在全场日本球迷的“板载”声中,他们的攻势对比上一次在中国队主场可要迅猛得多。

这样迅速的进攻是让中国队有些意外和陌生的,因为在传统印象里,日本队的进攻常常是通过在中场的层层控制,徐徐推进,压缩对手防守后,再寻求边路向里的渗透。

而这场比赛一上来,日本队就采取了猛抢开局的踢法,球风凌厉简直类近韩国队一般。

前面也提到过,当今的亚洲足坛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在世界杯上迟迟不得突破的日本队,也察觉到自身的瓶颈,正在通过改革战术体系不断革新自身,突破积年堆加在日本足球身上的限制。

而面对此等攻势,中国队即便观察到了日本队身后的空当,却也没有贸然出击,而是紧收回来防守。

重压之下由不得半点分心。

此情形下,日本队主教练南野浚泗安然坐在教练席的座位上,不时表情轻松地和助教讨论几句。

而与他形成对比的则是中国队主教练徐晋之,他从比赛开始时就站在指挥区的边缘最靠近球场的地方。

一双虎目不断扫视着球场之上,双手环胸,身姿挺拔,笔直得如同一棵白杨树一般。

徐晋之和南野浚泗可谓老对手了,二人从上个世纪的国家队里就厮杀不止,一个后卫一个前锋。

那时候身高1米9,坐镇后场宛如铁塔一般的徐晋之,给了南野巨大的心理压力。其中两人在1984年亚洲杯上的交手,徐晋之单手提拎起畏缩如鸡崽的南野就被引为经典画面。

所以当两人先后接手国家队教练后,每逢中国队面对日本队,这个让南野引为一生污点的画面就要被中国的网友反复提出来拷打。

然而实际上,从步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足球和日本足球的强弱对比就发生了转变。以往还能靠大陆身体派球风横撵小日子的中国队,连身体这个长处都丢掉了。

直到23年后,国青一批青年队员横空出世,各个身体板正壮硕,久不曾在国足身上看到的冲击力也再度回归,而几年来在各类国际大赛中磨炼过的队员们,心性对比以往却是更上一层楼,表现得成熟不已。

所以,在这个时刻,即便日本队开局以来的攻势如同狂风骤雨一般,但年轻的队员们却丝毫没有表现出任何慌乱。

有苏郁在场上呼声不息地指挥后防,加上他每一次精准的封堵补位,中国队的防线一时井然有序,可谓密不透风。

但被动挨打再不是这支中国队的球风。

在抗过最初几波日本队的抢攻之后,苏郁精准卡中日本队攻势缓歇下来,试图转为控球的间隙,一道悍勇凶险的滑铲直直从闻野中行的脚下将球断走。

从旁协防的彭俊浩早已做好预案,不经调整便将皮球直接打向边路。

艾克拜尔抢先卡住位置,沉下身子一抗冢原平次,随即脚下再是将球一卸,在看到酒村平冶及时补防到位后。

艾克拜尔假作突破,实则转身将球领回,一脚横传给向凌云。

凌云接球一套油炸丸子过掉日本队长,面向日本禁区,30米开外他却是毫无征兆地直接拔脚怒射。

皮球如出膛炮弹一般直飞球门,球速之快已经让日本门将惊得胆寒,最后却是稍稍高出。

引得看台上响起阵阵惊呼。

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前场刘景翼和何羡已经被日本队员盯死,身后闻野中行和森木保仁已经逼抢上来。

这个时候,陈懿延和彭俊浩却显得反应慢些,没有及时接应到位。而在凌云眼中,由于日本队盯防住了前场几人,所以阵形松开了一道狭小的口子,这就是一次远射的空当。

没进当然可惜,可之前也提到过,一场比赛里属于进球的机会本就不多,相比于让对手断球重新组织起攻势,这一脚远射的尝试也就显得情有可原了。

这也是中国队这一代球员成熟的体现。

换做是以前,就算如邵宇衡这样的核心,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还是会想着再控一控球,在做这种即时类的选择上不够坚决。

而此时,凌云站在场上,作为发牌员和前场司令官的他,思路清晰又坚决。

在最短的时间里,脚下抉择可谓当断则断。即便何羡已经内收要球,但考虑到他身旁日本队员围抢的程度,凌云还是做出了最遵从内心的选择。

他并不以谁在球场上大牌为传球的标准,只看机会的出现与否。

在徐晋之的战术里,他才是掌握最多球权的核心,现在看来,凌云已经很成熟自然地接过了这个大脑的角色。

而再看场上的局势,有苏郁稳固后防,衔接中后场,凌云手握前场三叉戟,输送炮弹之下,即便面对日本队的高压攻势和窒息的控球节奏,年轻的中国队却并没有被打得晕头转向,反而是在暗中蓄势待发。

宛如一个被堵在墙角狂轰乱拳的人,狼狈护住要害的同时,又已经摸住了身下的砖头。

这一幕和当初在奥运决赛面对法国队何其相似,强大到窒息的对手,连绵不绝的攻势……

而中国队一路顽强取胜的关键因素在哪里?

坚持不屈的斗志?

其实是各具特色又互相嵌合的整体。

放眼亚洲足坛乃至世界足坛,都很难找寻到像如今这支中国队一样,前中后三条线都能有机互补,嵌合得当的队伍了。

即便是以整体战术和紧密配合着称的日本队,他们在球员特色上还是要弱于中国队一头。

只是他们长期浸淫于高水平联赛中,球员积累的经验和实力强过还在发育期的中国队。

所以在场面上,大众看来是日本队牢牢压制住中国队。

但实际当他们推进攻势的时候就会发现,中国队上下真如铁板一块,风卷不动,水泼不进。

有苏郁的心有灵犀光环加持,以及常年训练和比赛积累下的默契,在思维上,这些队员也平均拥有了两到三个赛季的五大联赛级别的经验。

闻声而动,令下则止。

苏郁有时候只需要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能将念头传达给队友,在他统揽全局的指挥下,中国队在后场的防守和传导让日本队都感觉到背心冒汗。

只是相对应的,日本队强大而紧密的联防体系,也让中国队的反击推进得极为艰难。

双方一时攻守形势中僵持下来。

但这股僵持在持续变化的局势中必然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