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时,崇祯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他俯身将朱慈烺扶起,然后神色庄重的说道:

“你们三个都要听清楚了,如果长平被人黄袍加身,那你们就要向她俯首称臣,绝不可有半点违逆行为。

只要能保住大明江山,那大明帝国就依然是咱朱姓一族的,这个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朱慈烺闻言,马上就想起了武则天称帝,以及后来武则天向李氏归还皇权的典故,他当即就说道:

“父皇的心意,儿臣已经明白了,等到了江南以后,一定以媺娖妹妹马首是瞻。

媺娖想做什么,儿臣也一定会鼎力相助,让她完成中兴大明的心愿。”

崇祯闻言,当即就满意的点了点头,他的目光停留在三个儿子身上,眼中不禁潸然泪下,哽咽道:

“出了宫,你们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子了,而是卑贱的普通百姓。

见到做官的要叫老爷或相公,见到平民百姓要叫老爹或老兄,见到读书人要尊称先生,见到军人要称呼长官,只有这样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你们一定要勿忘国仇家恨,勿忘中兴大明的使命啊!”

就在崇祯皇帝,向自己的儿子们交代后事的时候,朱媺娖已然踏入了北京内城,一路策马疾驰,来到了紫禁城下的天安门。

天安门上值守的锦衣卫,在见到朱媺娖的身影后,没有丝毫的犹豫和迟疑,迅速打开了沉重的城门。

随后纷纷跪在甬道两旁,恭敬的迎接公主殿下回家,他们那一身大红色飞鱼服,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

朱媺娖骑马来到一众锦衣卫面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开口问道:

“为何不盘查清楚,就如此草率的打开了城门?”

“回禀公主,臣是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吴健,受李若琏指挥使命令,在此恭候公主驾临。”

吴健身着锦衣卫的千户官服,头颅低垂,声音洪亮而清晰的回禀道。

朱媺娖听闻吴健的回禀,当即就意识到,李若琏的锦衣卫,已在京城中展开了布局,配合自己进京救驾的行动。

“都起来吧!本宫记下你们的忠心了,回头去找李若琏邀功,他自会妥善安置你们的家人。”

朱媺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威严和赞许,让跪伏在地的一众锦衣卫安心。

“臣谢恩,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吴健连忙磕头谢恩,声音中充满了感激与忠诚。

当朱媺娖骑马进入紫禁城后,曹变蛟快步走到吴健面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满,压低嗓门训斥道:

“你他娘是不是瞎了狗眼,没看到公主身披黄袍吗?”

吴健闻言,脸上顿时露出愕然的神色,下意识的看向了朱媺娖的背影,心中不禁一惊,当即就再次跪地,高声呼喊道:

“公主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的声音因为紧张和激动,而有些微微颤抖。

曹变蛟看着吴健的表现,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伸手在吴健的肩头上重重一拍,脸上露出欣赏的笑容,说道:

“你小子有前途,改天我会和李指挥使讲一讲你今日的忠心,想必他是不会亏待你的。”

朱媺娖听闻身后的呼喊声,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然的苦笑。

她轻轻摇了摇头,手中的缰绳猛然一抖,加快了行进速度。

因为身处皇家禁地,朱媺娖的身旁只有黄得功与何可纲,率领着五百卫戍士兵跟随。

朱媺娖在沿途中,目光所及之处,看到宫娥太监们,就像无头苍蝇一般到处奔跑,个个神色慌张,呼喊声此起彼伏。

她心中不禁感到烦闷,微微皱起眉头,对黄得功说道:

“去将主事太监都找出来,让他们约束好宫娥太监,如此混乱成何体统?”

“臣领旨!”

黄得功这次没有说领公主令旨,而是直接用上了君臣之间的用词,以此表明他与皇家陆军的忠心,只是对朱媺娖一人负责。

朱媺娖急匆匆赶往坤宁宫的途中,她还安排士兵跟随宫女前往后宫,去寻找张太后、田贵妃、袁贵妃、昭仁公主。

但她却没有令人去找寻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焕。

因为朱媺娖是一位时空穿越者,对这一时代的历史事件了如指掌。

她知道,崇祯早已为三个儿子安排好了后路,然而那些后路却根本行不通。

所以她给李若涟的命令,是在国丈周奎的府邸外安排人手,等待走投无路的太子朱慈烺,还有永王朱慈焕。

至于自己的祖先,那位朱三太子朱慈炯,她并不想去过多的干涉其命运,只是想保留天安门至正阳门的通道。

寄希望朱慈焕能顺利逃出京城,去天津府武清县投奔曹化淳,再由曹化淳保护着逃往湖广定居,从此安安稳稳的在民间度过此生,远离这乱世的纷扰。

“母后,您这是要以身殉国吗?”

当朱媺娖走进坤宁宫,看着正在用针线,将自己衣袍缝起来的周皇后,她却是一脸的嬉笑。

那笑容仿佛是春日里的暖阳,完全没有亡国亡天下的悲伤感,仿佛这一切的危机都与她无关。

“长平,你……你……呜呜呜!”

周皇后猛然间听到朱媺娖的声音,手中的针线瞬间滑落。

她顾不上被针扎破手指的疼痛,当即就跑上前,眼中泪光闪烁,一把就将朱媺娖紧紧的拥入怀中,痛哭起来。

那哭声中饱含着对女儿的担忧,对国家命运的无奈,以及重逢的喜悦与悲伤。

“母后,儿臣曾经说过,在父皇走投无路的时候,定会赶回来勤王救驾的,难道您都忘记了吗?”

朱媺娖轻拍着周皇后的后背,柔声安慰道,眼神满是怜惜。

“长平,你不应该回来啊!不应该回来啊!”

周皇后虽然深居后宫,但也知道流寇五十万大军围城,大明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这时突然见到女儿回家,她如何不感到胆战心惊,为女儿的“愚蠢”行为而哭泣不止,心中满是对女儿的疼爱和对局势的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