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色如墨,深沉而静谧,一轮皎洁的明月悄然升起,银辉洒落,仿佛为大地披上了一层薄纱。

柳家书房里,柳夫子从书桌上拿起一封来自长安的书信递给王平。

王平望着手中书信略感疑惑,见柳夫子点头示意,才取出书信仔细阅读起来。

书信中所写正是前些时日,关于关内道乡试一事在长安城中所造成的影响。

柳夫子早已看过,倒也不着急,静静地等待着王平的反应。

半晌过后,王平揉了揉眼睛,抬头看向柳夫子,满脸震惊和错愕。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乡试,竟能引发如此大的波澜,从考官辩驳到学子争议,再到朝堂改制、六部争论,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他尚未参加会试殿试,却已卷入这场风波,心中不免忐忑。

想到自己成了朝堂上的争议点,王平不由得面露苦色,看着柳夫子,语气中带着希冀:“老师,这事我该怎么办啊?等以后改制了,全天下的读书人不得恨死我?您老一定会有办法帮弟子的吧?”

古往今来,得罪谁都不能得罪读书人,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啊。

柳夫子笑呵呵地坐下,极为果断地摇了摇头:“嘿嘿,没办法。”

“没办法?”

王平明显一愣,还未反应过来,就见柳夫子起身走到他身后,按着他的肩膀让他坐下。

柳夫子打开窗户,负手而立,望着天边的明月,敛去脸上的笑意,神色认真地说道:

“平儿,虽说此次科举改制是因乡试而起,但根源并不在你,你这小子顶多算个引子罢了,朝堂对科举改制的议论早已有之,只是借此事爆发而已。”

王平眉头微展,心中稍安,但仍有些疑惑:“老师的意思是……此事并非因我而起?”

柳夫子点了点头,目光深邃,缓缓说道:“正是如此。你可知前朝官员选拔制度?”

“前朝官员选拔?”

王平思索片刻,答道:“察举制?”

“没错,察举制。”

柳夫子沉声说道:“自东汉结束以来,朝代更迭,天下风云变幻,兵戈不断。察举制虽能让一些有识之士进入朝堂,但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和监督机制,

权力滥用、腐败横行,地方豪强大族操纵选拔,任人唯亲,贫民百姓苦无出头之日,老死于田亩之间,何其哀哉。”

柳夫子深深叹了口气,随后目光中又翻涌起希冀,笑着道:

“可是,科举制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面。科举制以考试为选拔标准,不论出身,只看才学,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虽然它并非完美无缺,但比起察举制,可好歹已经给了这天下一丝希望.....”

王平听得入神,眉头渐渐舒展,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柳夫子转过身来,拍了拍王平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平儿,此次乡试引发的争议,表面上看是因为你,但实际上,这只是朝堂上下对科举制积弊已久的不满的一次爆发。

“科举制实行多年,早已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考试内容僵化、选拔标准单一,读书人只识四书五经,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堂堂进士出身的县令,却被油滑胥吏所架空,以至于政事荒废,贪赃枉法之事层出不穷,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大宣的日后只会越来越差。”

王平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老师的意思是,此次改制并非因我而起,而是大势所趋?”

柳夫子微微一笑,点头道:“正是如此。”

“你不过是恰逢其会,成为了这场变革的引子,朝堂上的争论,表面上是为你的事,实际上是为了科举制的未来,六部争论的焦点,更深层次的却是朝堂官员的派系斗争,如今的朝堂之上,底层出身的官员毕竟还是少数啊。”

柳夫子叹了口气,王平眉头一皱,似是想到什么眉头紧皱,有些担忧的压低声音试探性开口问道:

“老师是说.....那些世家官员?”

“嗯....”

柳夫子转身,欣赏的看了眼王平点了点头:

“自往以来,世家大族对一朝的危害已经极为明显,当今陛下乃是雄主,对于这世家之祸定是无比清楚,依为师所料,此次科举改制不过只是个开始罢了。”

“世家势大存在久远,若想彻底根除,绝非易事,只是此次科举改制虽与你无关,可日后难免会遭小人记恨。”

“但你也不用太过担心,既是陛下和朝廷诸公通过了科举改制的提议,他们也不会在乎你你这么这么一个小小的男爵。”

王平听了,心中稍安,但仍有些不安地问道:“那老师,弟子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柳夫子沉吟片刻,缓缓说道:“你只需专心备考,不必过多理会外界的纷扰,无论科举制如何改制,终究是以才学为根本,要你才学出众,无论制度如何变化,你都能脱颖而出,至于朝堂上的争论,那不是你该操心的事。”

说到这里,柳夫子目光一凝,语气坚定地补充道:“平儿,此次乡试风波虽已过去,但管是接下来的会试殿试,还是日常平时,你务必尽数展现才华”

“在此之前因你年岁尚小,老师恐你太过注重名声二字,而累了自己的前途,可现在你长大了,就不必藏拙了,眼下正是朝廷用人之际大变之时,只有抓住机遇才能走的更久更远,也能间接得到一些安全保障。”

王平郑重地点头,肃然道:“弟子明白了,多谢老师指点。”

柳夫子满意地点了点头,再次转身望向窗外的明月,悠悠说道:

“平儿,你要记住,读书人当以天下为己任,而非为一己之私,此次改制若能成功,天下读书人将受益无穷,你虽无意中成为了这场变革的引子,但若能因此为天下读书人谋得更好的前程,那也是你的功德。”

王平肃然起敬,深深一拜,道:“弟子谨记老师教诲。”

柳夫子转过身来,笑着拍了拍王平的肩膀,道:“好了,天色已晚,你且回去休息吧,明日还要继续读书呢。”

王平点了点头,恭敬地退出了书房。走出房门时,他抬头望了望天边的明月,心中豁然开朗,他知道,无论前路如何,只要坚守本心,努力前行,便无愧于自己,也无愧于天下。

夜色依旧深沉,月光洒在王平的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银色的光辉。

窗外,王平的身影渐渐拉长,柳夫子望着天边的明月,长长叹了口气,年轻人他与师兄因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

如今却没想,自己收的得意弟子,竟然会再一次阴差阳错走上他们曾经的老路。

可是这一次,王平有他们在身后护着,也有陛下的支持,亦有不少民家学子,虽说这孩子不知道,可他早已身处漩涡中心,当年没成功的,现在怎么着也得试试,世家这座大山怎么也要试着搬一搬。

千年暗室,一灯即明。

“希望陛下,能撑得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