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王府内。
气氛有些凝重。
苏宇面色憔悴,冷眼看着堂下的太监,淡淡的说道:“说说吧!李国忠派你前来,所谓何事?”
太监在如此氛围之下,有些无助,但想到李国忠的命令,他咬牙回道:“启禀王爷,陛下让小的送来了册封圣旨。”
苏宇看着其手里的精美盒子,吩咐道:“呈上来!”
太监也顾不得苏宇的无礼,颤颤巍巍的将盒子交给一旁的侍从,侍从接过盒子恭敬地放在苏宇面前。
苏宇取出圣旨,随意看了一眼,冷哼一声,“李国忠好大的手笔,竟然封本王为吴王,还将整个东南沿海都划给了本王作为封地。呵呵~”
接着,他脸色一变,怒斥道:“那李国忠,本来不过一阶逆贼,懿宗念其镇压王友建有功,才封其为山南节度使,赐名“国忠”。熙宗皇帝更是加封其为南州郡王,东海王。”
“现如今,先帝驾崩,幼主登基。李国忠深受皇恩,不思报效国家,反倒狼子野心,欺负皇帝年幼,谋朝篡位!此等行径,天理难容!他何德何能,敢封本王为吴王?”
苏宇声音越来越高,充满愤怒与不屑。
堂下,宣旨的太监被吓的差点瘫软在地,凭借着强大的毅力,才战战兢兢地站在大堂上。
苏宇扫了一眼对方,将手里的圣旨,随意丢到一旁,决然说道:“本王身为大周臣子,深受国恩,是不会与李国忠此等逆贼同流合污的,更不会接受这个吴王的封号。”
他挥了挥手,淡淡道:“你回去告诉李国忠,莫要再妄图用这些虚名与权势来蛊惑本王。本王劝他早日退位,迎立天子,否则,将万劫不复。”
太监急忙点头,灰溜溜地离开了金陵城。
三日之后,皋月十六日。
金陵城郊,建起了一座高大的祭天台。
这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
苏宇率领淮北节度府的文武百官,站立在祭天台下。
待太阳升至中天时,周云澈(礼部部长)说道:“王爷,时辰到了。”
苏宇点点头,左手按在腰间宝剑的剑柄上,缓缓朝着祭台而去。
他龙行虎步,身姿挺拔,拾级而上,一步一步,走到了祭天台之上。
接过周云澈递过来的祭文,高声诵读,“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今虽社稷蒙尘,奸佞窃位,然孤忝为周臣,深受国恩,不敢或忘忠义。自当奋身而起,率义师以讨不臣,救苍生于水火。
吾虽非皇族贵胄,然久镇一方,深受皇恩,亦不忍见大周神器就此沉沦。今凭一腔热血与麾下儿郎的忠勇,吾于此祭天告地,自领唐王之号,愿承继大周之志,建国为唐,定都金陵,年号宣武。
孤定兴义师,讨逆贼,还天下太平,让大唐的光辉照耀山河。
此心昭昭,唯天可鉴,愿天赐勇力,助孤成此大业,使山河重光,万民乐业,................”
语毕,他将祭文放入青铜大鼎之中。
熊熊大火,瞬间将祭文燃烧,化作缕缕青烟,直上天际。
苏宇见此,单膝跪地,向着大周昔日京师的方向行参拜大礼。
当他缓缓起身时,一旁的周云澈当即叩拜:“臣参见王上,千岁千岁千千岁!”
台下的文武官员,士兵,百姓纷纷跪拜:“参见王上,千岁千岁千千岁!”
苏宇身穿王袍,头戴王冠,单手按剑,站在祭天台上昂首而立,微风拂过,吹动王袍猎猎作响。
他的目光越过台下的臣民,越过前方的长江,望向远方。
这一刻,神州的东南方向,出现了一个新的国家,唐。
..........
返回王宫后,苏宇对麾下的将士论功行赏,分封爵位。
他将爵位定为两类,三种,六级,八等。
两类,指的是实爵与虚爵。
三种,指世袭,递减,一代。
世袭,即世袭罔替。
递减,就是每代减一级,直至平民,没有保留最低爵位一说。
一代,指的是只有一代的爵位,不可传承。
六级,指王,公,侯,伯,子,男,六个爵位。
八等,在王爵分为亲王,郡王;公爵分为国公与县公。
对于王族,苏宇为了避免将来王族数量过多给国家带来负担,设置了玉蝶与族谱,而且王族只有递减爵一种类型。
上玉蝶者,可享受王族权利。
目前,玉蝶的名额,仅有五百之数,如果疆域扩大,后期可能会增加。
这五百名额中,四百为常规名额,剩余一百则是为族谱上有特殊贡献的王族所留。
在苏宇的计划里,最多只会增加到五千,就不会在增,并将其列为祖制。
其中,四千为常规名额,一千为特殊名额。
族谱就没有人数限制,凡是王族,皆会录入,但这些没有上玉蝶的王族,就只是普通王族,与寻常百姓没有区别。
这一次封爵,苏宇册封司徒月为王后。
长子苏沐被封为太子,次子封为荣国公,长女封为长公主,三子安国公。
其余子女,因为年幼,苏宇没有册封。
麾下的将领,所封也是实爵。
不过,考虑到将来的扩张,苏宇所封爵位都不高,人数也不多,皆为递减爵。
其中,徐大牛,张浩,韩大海三人被封为候爵。
杨雄,刘明远,周元,沈杰四人被封为伯爵。
蒋立山,方磊等十人被封为子爵。
男爵也只分封了二十几人。
虽然爵位不高,人数不多,但众人都非常兴奋,一个个的斗志昂扬。
因为,苏宇既然称王建国了,那么肯定会称帝。
那时,才是真正大肆封爵的时候。
所以,苏宇麾下的文武官员,皆满怀期待,心潮澎湃。
徐大牛等武将们个个摩拳擦掌,想要通过开疆拓土,以赫赫战功换取更高的爵位与荣耀。
刘明远等文臣们则目光灼灼,心中筹谋着治国理政之策。
或思索如何整饬吏治,使政令畅通;或计划着发展农桑,兴修水利,让百姓富足,仓廪充实。
他们深知,此刻的辅佐之功,将是未来飞黄腾达的基石,在这风云变幻之际,定要倾尽才华智慧,助苏宇成就帝业。
待苏宇登上帝位之时,自己必能成为新帝国的肱股之臣,名垂青史,家族也将因之而荣耀昌盛。
在这样的氛围下,一场新的军事会议,在唐王宫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