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月明秋水 > 第263章 即将放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短暂的相聚,就是为了这样的一场离别?

我生父所想的,是徐海韬的前途和身份。那么,徐海韬所想的,又是什么呢?我,我只是觉得,对于功名利禄,他们是不是看得太重了呢?

上一次离开家乡,我就想着,能够在故里再见他一次。

而现在,我却是要在这金陵城里,目送着他返回故乡!这一切,又是谁在宿命里作出安排的呢?他要专心攻读,如果我就守在他身边,是不是就会影响到他了呢?

那一句“红袖添香夜读书”,似乎并不适合徐大哥和我。

因为,我不想他为我而分心。相反,从生父的执意安排来看,我倒是宁愿他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从此,心无旁骛,埋头苦读。要不然,那些个漫漫长夜,他又如何能够熬得过去呢?哦,那一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道出了读书人的艰辛与寂寞。到了现在,会不会依然如此呢?

生父所想出的那些出路和理由,过于冠冕堂皇,我甚至都不知晓该如何去反驳。人说“士农工商”,这个“士”,也就是“士林”,也就是那读书人的意思。这个排名,也不知道靠不靠谱?

生父属于商界,自己觉得低人一等,于是,他就想着徐海韬能够跻身“士林”?据说,好几百年之前,元室也曾经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匠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不过,那个时代的朝廷,并不重视“儒”,读书人并没有多少门路和出路。

再说,除了那近百年的时间,自隋朝以来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不少读书人甚至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出将拜相。

从这个角度来看,赵仲儒的想法和做法,似乎也不无道理吧?是啊,生父的名字里,就带有一个“儒”字。由此看来,现如今,他对于科举仕途推崇备至,也还是有迹可循的。

我想了这么多,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为生父的一言堂找一些理由?

为徐海韬的返乡攻读扯一面大旗?

为即将到来的离别找一丝宽慰?

其实,我真正耿耿于怀的,说到底还是生父的蛮横无理、包办代替!

如果徐海韬一开始就想着读书考状元,我多半也不会多说些什么吧?都什么时候了,我和徐海韬还要像那提线木偶一般,任人操纵、摆布。这,这就是我怅惘不已、感慨横生的主要原因了。

现如今,身不由己,放任自流……

“昭婷,你看……”也不知晓是过了多久,徐海韬的声音响起。

月亮升起来了,那一轮玉盘的四周,层层叠叠的云彩,脚步轻缓,就那样徜徉着,飘荡着。这样一来,两人脚下不远处的小河,在清凉的夜风之中,更是波光粼粼,恍如仙境。

这样的一大片天地,此时此刻,就只属于赵昭婷和徐海韬了。

痴痴地凝视了好一阵子之后,赵昭婷忍不住这样说道:“海韬,我想,我们就在这儿,哪儿都不去,什么都不想,永远都是这样,那该多好啊!”

徐海韬那原本已经舒展开来的眉头,此刻又聚拢了。再过了一会儿,只听他这样回应道:“就算我们可以不为功名利禄而奔走,日常生活之中,那些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还是免不了的……”

赵昭婷想了想,觉得对方所说的,确实大有道理。是啊,现如今,赵仲儒可谓一代富商了,只是,那些荣华富贵能够持续多久,只怕也说不清楚。再说,他也从未明确地说过,要将家业传给膝下的两个女儿。

“嗯,徐大哥,”赵昭婷接过话语,“我辈凡夫俗子,难免要为二三两碎银而奔波漂流。”

揉了揉自己的肩头,徐海韬苦笑道:“此前,那好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一直都在码头一带做苦力,对此,还是深有体会的。”

“扛活嘛,也是不错的,至少,不用去想那么多……”赵昭婷打趣道。

眨了眨眼之后,徐海韬感慨起来:“这扛活儿嘛,拼的是体力,确实不用太伤脑筋。不过,大概是过于简单吧,你所能够拿到的工钱,寥寥无几,也是难以启齿的。”

“由此看来,看来,孟夫子的那一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也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是啊,单凭苦力,确实难以过上较为体面的生活……”

再闲聊了一阵子之后,考虑到明晨对方就要远行了,一咬牙,赵昭婷就这样说道:“海韬,你,你还是先回去吧?”

徐海韬自然知晓对方话语里的意思,就这样回应道:“是啊,再好好休息一宿,明早就要返乡了……”

两人就此离开这小河边,徐海韬先是将赵昭婷送至赵家大院附近,然后就返回水码头一带,休息去了。

弹指一挥间,就是一年过去了。

这天傍晚,吃过晚饭之后,赵昭婷只觉得心口闷得慌,迟疑片刻之后,就这样对小玲子说道:“小玲子,有什么好去处吗?”

小玲子一听,心里暗自发笑,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就一直陪在你身边,差不多要算是形影不离了。这一刻,你倒是问起“有什么好去处”来了。其实,我又能够找到什么好去处呢?而你呢,赵大姑娘,至少,上一次,你还跟着徐大哥独自外出呢!这样说来,不管当初你到的是哪一个地方,这“好去处”云云,总会比我多一处吧?

不过,作为丫头,她也深知,这种话语,最好不要轻易说出口。

“好去处嘛,”小玲子这样回答道,“奴婢一时也想不起什么来。赵姑娘若是有心,奴婢就跟随左右……”

赵昭婷一时也不便于多说什么,就含糊其辞道:“好吧,那就随便走走吧。”

“嗯,随便走走……”小玲子说着,倒是放下心来了。

就这样,主仆俩走出大门口,向外面走去。

走了一阵子之后,赵昭婷暗自发现,鬼使神差,自己正走在前往城南那小河边的路上。

皱了皱眉头,她暗自寻思道:哦,怎么会是这样呢?上一次,也就是一年之前,我和徐海韬前往那小河边。一年之后,说好了只是随便走走的,还是走上了这条老路。

是啊,这一年以来,徐海韬就像那远去的鸿雁,音讯全无。

我,我心里正惦记着他,如果不走去年的那条老路,倒是不正常的了!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一年之后的这一刻,我身边换了一个人。这些日子里,总有着丝丝缕缕的烦恼与忧虑,倒不如利用一下这段时间,跟这小玲子说上几句话,说不定也可以排遣一下。

有哪一条路,会是白走的呢?

徐大哥离开这金陵城,他心中所想的,多半就是,回到家乡之后,如何静下心来,埋头攻读,以便于在科举考场上,能够有所作为。

带着这样的一个愿望,他离开我,离开了这个大都市。从大都市再返回乡下,也不知晓,他是否能够习惯?当然,我可以这样想,而对于他来说,却没有别的选择,是一定要尽快习惯那返乡生活。原本的田园生活,也是颇有诗情画意的,只是,对于徐大哥来说,一旦想起自己的未来,一旦想起接下来的日子里,就只能埋头读书,写一写应试的文章,那些诗情画意,只怕就会大打折扣了吧?

记得,那个陶渊明,曾经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不过,现如今,这样的故事,也还是要具体分析一下的。

当时,还没有较为正规的科举考试,主要是采用举荐的形式。如此说来,徐大哥在乡邻里,口碑也是蛮不错的吧?如果我生父再跟本地官员、乡村士绅说几句好话,说不定还真能够脱颖而出,获得举荐。这样一来,倒是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了。

当然,时代不同了,以前的那一套,既然早已尘封在历史的尘埃里,也就没必要再去多想了。

这位陶大诗人,敢于辞官,确实让人肃然起敬。当然,在当时那种情形之下,他不想跟黑暗官场同流合污,不想委屈自己,选择挂印而去,也自有道理吧?村居生活,赏一下花,种一下豆子,读一点闲书,“悠然见南山”,也是蛮不错的啊!

只不过,徐大哥从来就没有体会过一官半职的滋味,因此,“不为五斗米折腰”云云,还是说不上的。

徐大哥要做的事情,依然是,如何在读书写作上有所作为,只有通过了科举考试,才能过得了我生父这一关。

如此说来,徐大哥的内心,也是颇为无奈的。因为,有些事情本身,并不是他心甘情愿的选择。他呢,是为了某一个特定的目的,只能埋头于书海之中。对于他来说,也就意味着别无选择。

多少个漫漫长夜,孤灯之下,他就那样枯坐在书桌旁,默默地看那些“子曰诗云”,确实有点单调、乏味了。

换做我,只怕也坚持不了多久吧?

当年,我的生父赵仲儒,也曾经在乡下,埋头苦读圣贤书。当然,那种时候,他的家境,还是较为殷实的。我的曾祖父、曾祖母,爱孙心切,除了一门心思读书这一条之外,其他的事情,都还是可以商量的。也就是说,在别的方面,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的。由此想来,生父的生活条件,还是蛮不错的。

那么,那几年,在读书之余,我的生父,究竟在想着一些什么呢?

生父先是在乡下娶亲,然后,又以“游学”为名,要到城里转一下。由此也不难想象,独学的日子,还是比较单调、乏味的。因此,生父才想着要到外面去。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应该就是,他不想在祖父母的眼皮底下生活。毕竟,我曾祖父母的眼光,还是较为严厉的,不允许他懈怠、偷懒,说不定,还不是要数落几句。这样一来,我生父就有点厌烦了,不想再待下去了。那“游学”什么的,也包含着某种借口吧?

如果,如果当初,我生母跟随夫君一起外出,那又如何呢?

尽管人生不能重来,世事无法假设,不过,闲着无事,展开来,设想一下,也未尝不可:这样一来,自出生之日开始,我应该就是,一直都跟随在生父母身边了。

如此一来,在我生命之中,养父和姨娘的故事,也就不会发生了吧?

由此一来,我和徐大哥青梅竹马的故事,也将无从谈起?

那有那些青梅竹马的故事,那么,水码头上的再相逢,现如今徐大哥乡居苦读,又从何谈起呢?如果没有这一切,那么,现如今的这个夜晚,在这小河边,我又会想着一些什么呢?

“如果”这个词,确实是说不清楚的啊!

这一刻,为了接着往下想,我就只能先撇开“如果”这个词语了。

徐大哥跟我生父,确实是不同的:当初,我生父因为乡下生活寂寞,就想着到外面游学。结果呢,就有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影子了。而徐大哥呢,却想着大都市喧嚣繁杂,倒是宁愿回到乡下去,这样一来,才能静下心来,把那些圣贤书,仔仔细细地翻阅一下。

同样是为了科举考试,这样的两个人,他们所走的道路,却是截然不同的!说来说去,读书这件事情,看似简单,其实,背后的一些隐情,却又是那样的大费思量。

我生父的脑子,究竟是用什么料子做成的呢?

读书那么神圣的,当初,他为什么还要放弃呢?

如果,他只是觉得,读书也只是一件普通的事情,那么,他又凭什么去要求徐海韬呢?明明那样的一个梨子,自己都吃不下了,还要想着让别人去吃。而且,还说,这梨子啊,可好吃了!这,这是不是有点翻云覆雨的嫌疑了呢?我的生父,他内心的那种执念,从目前来看,不仅找到了现实的土壤,而且,还有点生根发芽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