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奕誴虽然性格随意、能力平庸,看似是个“不着调”的王爷,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并不糊涂。他身为天潢贵胄,却丝毫没有王爷的架子,也不喜欢繁文缛节,而是乐意整天和市井小民在一起厮混。
这种性格使得慈禧太后叾家畏惧他三分,尽管奕誴从未在公开场合表示异议,但总能通过一些“小事”让嫂子不痛快,令慈禧太后虽然恨得牙根痒痒,却也拿他没有任何办法。
虽然奕誴同奕两人有些矛盾,但是看到慈禧要对自己的六弟“下狠手”,他还是不得不全力以赴地替奕辩解。
而这惇亲王刚提出反对意见,醇亲王奕譞也求情,而奕是他的六哥,他排老七。他向慈禧上奏道,“被大号各款查无实据,若因此罢免,不免骇人听闻。”
很快,满朝不少大臣纷纷上手,替奕请命求情,显然形成了一股洪流,这也充分显示了奕的影响力。
这股洪流,不仅让慈禧担忧起来,看来这恭亲王的力量,的确比想象得还要强大许多啊!这奕要造起反来,自己可是吃不了,得兜着走啊!而且不仅有大臣,还有洋人也露出干涉之意,知道奕确实是个不好惹的人物,也怕这样下去,与己不利。
慈禧见自己与奕的矛盾已经拉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她屡次三番地召集大臣,把自己的理由反反复复地讲,希望得到大臣们的支持。然而满朝文武上至亲王,下至御史却全众口一要给你看,要求奕复职,这大大出乎慈禧的预料。她有一丝丝后悔,看来自己太着急了一点儿。
不过这股力量,让慈禧感觉到胆寒,还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一个人,也感觉到了胆寒---那就是处于风口浪尖的恭亲王奕本人。奕虽然当时也刚30出头,但他是有个有大格局的人,虽然看到慈禧骑虎难下的样子,心中有几分得意。但看见她不断利用皇帝的名义发圣旨,斥责自己。
不由想到这位西太后看来真是个铁腕,她这样一直斗下去,搞得群臣也人心惶惶,开展起来工作也比较困难了。关键是奕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东宫皇太后慈安的支持,但慈安却装聋作哑,有时候慈安还说奕几句,“六爷,你大忙人, 有时候应该休息的时候,还是要休息一下。看看先帝,就是因为太过劳累,三十岁出头,就去世了。”虽然慈安没有明确支持慈禧,但她是暗中支持慈禧的,毕竟慈禧这么做,是为同治皇帝争权,相当也是为慈安母子争权。
自己的对面是“两宫皇太后+皇上”,奕最初没高兴几天,然后就有些忧虑了,在他看来,高层的团结十分重要。自己要是和“两宫皇太后+皇上”,完全闹翻了,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皇上越来越大,肯定的是亲自专政的,那么自己这样算什么,大清历史上的多尔衮、鳌拜,下场都是很惨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虽然当时已距清朝亡国只40多年时间,也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结束期,但是皇权的影响力仍然巨大无比。
一个月后,慈禧又传旨召见奕。奕想好了,不与慈禧他们斗了,自己也有些累了,决定向两宫皇太后和皇上妥协。慈禧见到奕后,仍然是板着一副面孔,严厉训斥奕。奕已决定完全放弃之前的所有傲气,从进门之后,就一改往日大大咧咧的样子,而是如同一个犯了错的臣子一样。
一进门,便双膝跪地,痛哭谢罪。这次哭得可真是认真,眼泪鼻涕一起下来了,比他老子道光皇帝死的时候,还要伤心难过。这招还真有效,慈禧这种女人,根据性格来看,属于那种你强,她非要让你低头那种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什么内斗会耽误军国大事,耽误国家发展,她都不管,她要是极强的掌控欲。
这下奕一进门就哭,慈禧心中的火气就消了一大半,面色也缓和起来了。这火气一消,看到奕又哭得这么难过,慈禧也动了些恻隐之心,打击奕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且奕还是能人,军机处也确实还需要奕,还离不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