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大方士不欺君误国还能干什么? > 第214章 三府大迁徙,许青云是要谋反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4章 三府大迁徙,许青云是要谋反吗?

宿醉的许青云醒了。

日上三竿,比往常晚了两个时辰。

他也像往常一样,起床洗漱,喝粥。

可和每天不一样的是,他眼神很空洞,胡子上沾满粥,也没有去擦拭。

妻儿和下人们都看出了异样,却都是垂头不敢言。

读书人的家风,食不言寝不语,更不能妄议家主威仪。

显然,许青云家风很正统。

吃了饭,他便这样眼神空洞地出了门。

会议要求的很多事,都要他亲自监督执行。

首先,那粥棚要撤,换成白米饭。

这事安排下去,又能给流民大惊喜。

只是那产出也要保证,按陆尘的吩咐,都要入锅的。

安排了粥棚,他又召集户吏和捕快发文书。

各厂房都要扩建,还要召集更多的人手。

好在流民够多,只要放宽限制便可。

年龄可以放开了,由二十八到三十五,改成十八至六十。

性别也无所谓,缺胳膊少腿也行。

这样一来,中州必是一番基建狂潮。

同时,陆尘还特别指出,有一技之长者,要着重遴选,这事也要安排...

一整个上午,许青云虽将各事务安排的井井有条,可在下属们眼中,许青云整个人都不正常。

眼神空洞,神情麻木,似是受了莫大的打击。

他们很难想见,连面对洪水和反军都坚挺的许青云,为何变得如此消沉。

许大人可是他们的精神支柱,这样的状态,实在让人担心。

还好,下午时分,他们在许青云的眼中看到坚定。

他们知道,许大人回来了!

不但如此,许青云还下达了命令。

下辖三府四十二郡县,所有府尹县承,郑城议事!

有大事发生吗?

他们不敢耽搁,急忙去安排驿站执行。

只是,担心还没有消除。

许青云虽然眼神正常,表情却相当严肃,整个下午都没有一丝笑容!

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人的情绪而停止滚动,该发生的都在悄然发生。

只有努力,做出该做的事,才会扭转历史的方向。

许青云抛弃了情绪,摒弃了喜好,甚至不再想以往所学,只按照陆尘所描述的思路,努力着。

同样的,也有很多人在努力着。

有身居上京的皇帝和朝廷,有奋战的边军士兵,有为躲避战争四处逃窜的百姓…

当然,也有西番、蛮族、勾丽、倭寇,这些想要瓜分大乾的异族。

十一月十二日,郑城,许青云纠集所有县级以上的下属议事。

议事过程中,两名县丞被当场杖毙。

然后,许青云作为中原三府,河间府,中州道,济东府的总提督,下达了一份强制迁移指令。

要求河间府全境,除了驿站外,所有官府和百姓,十日内迁入中州府郑城。

要求济东府放弃对倭寇的抵抗,所有官员百姓迁入中州府郑城。

抵抗的府兵集合,分别在中州通往济东府,河间府的要道防卫!

很荒谬!

一府何其之大,下辖十几个郡县,辖区数百万百姓,全搬来中州?

济东府还好说,毕竟被倭寇占了一半,已经岌岌可危,随时都会沦陷。

可河间府没有啊!

恰恰相反,河间府东北紧邻上京城,算是大乾腹地,只要上京不失,几乎不可能有战事。

全员迁到中州,难道上京城已经危在旦夕,中州府更安全?

即使是这样,也应该是纠集兵力勤王,誓保上京不失,为何要在中州设下防卫?

唯一的解释,许青云心怀叵测,或者…谋反!

当即有两个县承站出来质问。

回应他们的,是质疑上官,杖毙!

就这样,所有主官屈服了,返回各自州府,准备迁徙事宜。

一同随行的还有许青云派出的官兵。

从他们离开郑城起,这些官兵会全天候跟在他们身边,护卫他们的安全。

可真的是护卫吗?

他们心知肚明。

两日后,十一月十四日,原本和倭寇激战的府兵接到了一道不可思议的命令。

随后,在府兵的掩护下,逃亡的济东百姓,踏上了一条更远的逃亡路程。

没了府兵抵抗,倭寇立刻狂性大发,他们数日间便占领整个济东府,并在所有城池村庄搜刮。

可是,原计划的烧杀抢掠,没了百姓,就只剩下烧和掠,兽性大发的他们,觉得少了一多半的快乐。

所以最终,他们把目光看向了一些不愿走的人。

官府的号令,并不是谁都会听的,比如某些诗书世家。

大豪之后,千年的朝代更迭而声望日隆,纷争却不受其扰,他们才不会像流民一样逃荒。

哪怕倭寇,他们亦不怕。

圣人泽宇内,仁义之教化能被历代皇帝推崇,自然也能征服倭寇蛮夷。

即使无法征服,也只是家财败尽罢了。

这没关系,只要大儒之家风和傲骨犹在,钱财还不是予取予求?

可惜,他们想错了。

读书世家的大门敞开,来犯的倭寇在懵了数秒后,眼睛立刻放着绿光,嗷嗷叫着扑向惊慌的丫鬟。

正妻和小妾自然也不能放过。

而世家的男丁们,倒是没有被吓破胆,他们一字排开,人手一本大儒经传,满身正气且心无旁骛地诵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可惜,没有君子,只有耳边传来女眷的呼喊。

还有呼啸而至的倭刀。

“八格牙路,耽误抓花姑娘,全都死啦死啦地干活...”

倭人对所谓的经传视而不见,对着一众男丁便展开了血腥屠杀。

长者惊愕地倒下,至死也不明白,明明中门大开,是欢迎客人的礼仪,这些倭人非但不守礼,反而未出一言便麾下了屠刀。

倒是些年轻子弟,也倒在血泊中,却做了明白鬼。

他们终于想清楚,在大刀和蛮夷面前,儒风就是狗屁不通...

地主,豪绅和商贾们,则没有这些歪歪绕。

他们很多都没有搬离。

明眼人一看便知道,官府大迁徙,定是又有哪个王爷或者大官在搞事情。

不出三天,必有造反的消息传过来。

但他们才不会带着家财去送上门。

自古以来,谋反者哪个不是拉拢他们这些富户,并许下高官厚禄。

所以他们在等,哪怕等来倭寇,他们也不怕。

与反军相同,倭寇也需要他们这些地头蛇策应。

这事他们也不是没干过,倭寇上岸抢掠,他们还接应过,并得到了不菲的好处。

更何况,财可通神,倭寇只是贪财的人,虚与委蛇行不通,暂时加入也无妨。

可是,这次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