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父王,那如果沈丘不是章华学宫的学子,而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寻常百姓呢?”

王子恒深吸一口气后,缓缓地抬起头来,目光直直地望向坐在高位之上的熊章,他的眼神之中带着一丝忐忑,但更多的却是鼓足了勇气之后才有的坚定。

终于,他还是将这句在心中反复斟酌许久的话语问了出来。

听到王子恒提出的这个问题,原本正端坐着的楚王熊章,神情先是不由自主地微微一愣,显然没有预料到自家儿子会突然抛出这样一个有深度的问题。

然而,仅仅只是一瞬间过后,他脸上的表情便慢慢恢复平静,熊章的目光落在王子恒的身上。

沉默片刻之后,楚王熊章收敛了心神,整了整神色,恢复了往日里的威严与庄重。

只见他一脸严肃且认真地开口问道:“恒儿啊,此等问题究竟是出自于你自身的思考所得,还是受他人之托前来询问寡人?”

“启禀父王!儿臣前些时日跟着老师一起离开襄郢,一路辗转抵达南郡,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奔赴荆门县。

这一路走来,由于老师既是大理寺正卿,又身兼章华学宫祭酒之职,所以在途中所经之处的大小官员们无不对其毕恭毕敬、礼数周全;

而沿途的黎民百姓呢,则一个个都显得有些战战兢兢、畏首畏尾。

而后,直至在荆门县儿臣在见到了沈丘之人后,儿臣在他的提醒之下,儿臣才如梦初醒,这才知晓这一切都是权势使然!

老师位高权重,地方官吏和百姓有所畏惧,儿臣身为王子王孙,自然也拥有一定的权力,可以轻易调遣禁卫军甲士和黑衣卫协助。

正因如此,凭借着我们尊贵的身份与强大的权势,轻而易举便能将南郡以及荆门县内那些犹如毒瘤般存在的恶势力一举铲除。

待返回襄郢之后,儿臣也曾私下里向卜子夏老师虚心求教这个问题。

怎奈老师并未直接给出明确答复,而是叮嘱儿臣要自行思考琢磨。

这些日子以来,这个疑问始终如巨石一般沉甸甸地压在儿臣心头,令我苦思冥想却迟迟未能得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来。

故而今日,儿臣斗胆在此恳请父王能够为儿臣指点迷津。”

言罢,只见那王子恒缓缓站起身来,对着端坐在王位之上的楚王熊章深深地行了一礼。

“孔子曾经言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寡人看来,你在知之一道十分踏实,寡人虽然不用孔子为政,但寡人对其学问确是十分敬佩”

熊章的那威严的目光正紧紧地锁定在王子恒的身上,并来回扫视着,仿佛想要透过表象洞悉其内心深处的一切。

就在这短暂却又漫长的时刻里,楚王熊章突然间惊觉到一个事实,自己这个一直被视为稚嫩懵懂的儿子,竟不知不觉间已然成长起来,甚至其进步速度远远超出了他原本的预期。

“此次你能问出这样深刻且关键的问题,足以证明你在荆门县这段日子并未虚度光阴,所获甚丰啊!”

熊章的脸上渐渐浮现出一抹欣慰的笑容,那笑容如春日暖阳般和煦温暖,让整个宫殿都似乎明亮了几分。

面对自家父亲的夸赞,王子恒颇有些不好意思。

然而,很快熊章的话锋一转,紧接着抛出另一个更为严肃的问题:

“但在寡人回答你此问之前,吾儿可否告知寡人,对于过往的楚国,你究竟有多少了解呢?”

说罢,他那双深邃如海的眼眸直直地看向王子恒,等待着对方的回应。

面对父亲突如其来的发问,王子恒不禁微微一怔,但很快便回过神来,略作思索后有些不太确定地反问道:

“父王问的是变法之前的楚国吗?”

“不错”,熊章回道。

“儿臣对于变法之前的楚国的认识与了解,大抵皆是源自于浩如烟海的书籍记载,以及在那尚书房中,聆听诸位先生们口头讲述而来。

当年,在父王您尚未继承大统之时,咱们的楚国,在外可是饱受着晋国和齐国联合实施的疲楚之策的折磨。

与此同时,东边那迅速崛起且野心勃勃的吴国,更是犹如一头凶猛的巨兽一般,对我们楚国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与压迫。

在内呢,那些受封的君侯和大夫们,一个个骄横奢侈、放纵无度,终日沉溺于纸醉金迷之中,不思进取不说,还为了争夺权力与利益而相互算计、明争暗斗。

如此一来,楚国上下可谓是乌烟瘴气、混乱不堪。

最终,在这般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楚国竟险些被吴国一举灭国!

幸得先昭王力挽狂澜,于危难之际带领楚国臣民奋起抵抗,历经千辛万苦方才重新复国。

然而,此时的楚国早已是满目疮痍、支离破碎,百姓们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一片萧条衰败之象。

在此后的整整二十年里,楚国采取了休养生息之策,好不容易才勉强恢复了昔日大约三成左右的元气,好歹算是保住了楚国的国祚,使其得以在这乱世之中艰难存续下去......

“够了!”楚王熊章猛地一挥手,直接毫不客气地打断了王子恒滔滔不绝的陈述,他眉头微皱,脸上流露出些许无语之色,而后直接说道:

“寡人今日询问于你,乃是变法之前楚国的地方制度,而非要听你长篇累牍地追忆往昔。”

王子恒闻此言语,心头不禁一颤,连忙止住话音,不敢再有丝毫怠慢。他定了定神,略作思索后,这才小心翼翼地开口接着说道:

“回禀父王,据儿臣所知,楚国往昔曾仿效周天子分封诸侯之举措,故而亦将众多公室子弟分封为封君或是大夫,并派遣他们前往楚国境内各处领地去镇守一方。

当然,其中也有为数不多者被赐予县、邑之地,这些地方则是由楚王亲自指派官员前去治理,对于之前制度的了解,儿臣就只知道这么多了”。

王子恒说完就一脸忐忑的看着楚王熊章。

楚国的历史书籍上对于楚国重大事情或者是国际上发生的大事才会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对于楚国的政治制度,却没有详细的表述。

毕竟,现在这个时代还不像是后世,今朝要对前朝的制度进行分析和研判,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虽然古往今来,后人在前人的身上什么教训都没有得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