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殿内,楚王熊章正在批复一道理政殿刚刚提交的关于襄郢官吏考核的申请,这所谓的考核也就是实际上的京察。
南郡那起惊天动地的大案才刚刚落下帷幕没多久,由朝廷派遣出去的四支巡按使队伍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对楚国各个郡县的巡查工作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陆陆续续地发现了许多令人瞠目结舌的问题。这些问题犹如隐藏在黑暗中的暗疮,一旦被揭露出来,就引发了轩然大波。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因为失职、贪污或者其他违法乱纪行为而遭到严肃处理。
在过去的这短短两个月里,整个楚国仿佛陷入了一种微妙的氛围之中。
无论是地方上的小吏,还是身处都城之内位高权重的大员们,无一不变得敏感且神经紧绷。
他们深知,如今正是多事之秋,稍有不慎,自己头上的乌纱帽恐怕就要不保。
值此关键时刻,身为总理大臣的弥生瞅准时机,向楚王熊章进言,提议针对襄郢地区的所有官员展开一场全面考核。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此次考核绝非以往那种每三年举行一次的例行公事,其力度和严格程度定然会远超从前。
面对这样一个建议,楚王熊章不禁陷入沉思。
作为一国之君,他自然深谙治国理政的精髓所在,既要保持权力的平衡,又要做到张弛有度。
因此,对于是否应该继续对襄郢的百官施以如此严厉苛刻的考核手段,他必须深思熟虑一番。
正当楚王熊章在心中权衡利弊之时,突然间,寺人伍急匆匆地奔入殿内,跪地禀报说王子恒正在殿外请求觐见。
“让他进来吧!”,楚王熊章轻声说道。
“拜见父王!”只见王子恒身着一袭青袍,那正是章华学宫的统一服饰,其衣角随风轻轻飘动着,仿佛还带着学宫里书卷的气息。
很明显,他刚刚从学宫归来。
此时,坐在书桌前的楚王熊章缓缓地抬起头,目光落在了王子恒身上,开口问道:“今日下午学宫没有课吗?”
王子恒微微躬身,一脸恭敬地回答道:“父王,因明日将要进行月度考核之故,所以今日学宫内并未安排课程。”
楚王熊章闻言点了点头,然后放下手中正在书写的毛笔,凝视着王子恒,若有所思地说道:“最近你们学宫似乎不太安宁啊。”
听到这话,王子恒面色一正,赶忙回应道:
“回禀父王,自那沈丘杀人案彻底被揭露以来,此事在学宫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仅各学院的学子对此事议论纷纷,就连学宫的博士和先生们也都加入到讨论之中,甚至为此发生过激烈的争执。
如今,这股风潮不但未有平息之势,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迹象。”说罢,他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楚王熊章的神色。
楚王熊章见状,伸出手指向王子恒身后的一个小凳子,示意他坐下来慢慢回话。
王子恒见此情形,不敢怠慢,连忙谢过后便规规矩矩地坐了下去。
“说说看,现在你们学宫的学子和先生们都是怎么议论这个案子的”,楚王熊章听到王子恒的话后,也是来了兴趣问道。
熊章一直忙于各种事务,虽然知晓沈丘杀人案在章华学宫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对于其中的具体情况却无暇深究。
此刻,当他听到自家父亲的询问时,王子恒微微皱眉,开始认真地整理起脑海中的信息来。
过了片刻,王子恒缓缓开口道:
“父王,关于这沈丘杀人一案,在章华学宫内可谓众说纷纭,不过主要是两种声音。
其一,众多学子与先生们皆认为,沈丘之所以痛下杀手,实乃形势所逼、情非得已。
因此,大家普遍觉得朝堂应当对其网开一面,予以法外施恩。
尤其是那礼学院的博士公羊高先生,更是直言不讳地宣称,沈丘为报父母亲人之仇而杀人,此乃真丈夫之所为,断不应受到严惩。
不仅如此,这位公羊高先生竟还在礼学院内公然开讲,抛出‘九世犹可复仇乎,虽百世可也’这般惊世骇俗之言。
此举一出,顿时吸引了大批来自礼学院乃至其他各院的学子前去聆听,一时之间,公羊高先生风头无两,俨然成为了章华学宫中最为炙手可热的博士。”
说到此处,王子恒顿了一顿,接着又道:“亦有相当一部分人士坚决反对公羊高先生的观点,这也是第二种言论。
在他们看来,无论沈丘因何缘由杀人,终究是触犯了楚国律法,楚法应该凌驾于情感之上,沈丘杀人就理当依法惩处。持此种看法者,以法学院的师生居多。”
“公羊高?寡人记得你们祭酒有一位学生正是唤作公羊高吧?”楚王熊章微微眯起双眸,当他听到这个名字时,原本平静无波的眼眸中突然迸射出一道锐利的精光,饶有兴致地开口询问道。
不知道这个公羊高是不是后世写出公羊传的公羊高。
站在一旁的王子恒赶忙躬身施礼,然后恭敬地回答道:
“回父王,公羊高先生确乃我学宫礼学院结业的优秀学子。据说他在十年前便满怀敬仰之心,毅然决然地拜入子夏先生的门下,专心致志地跟随老师学习儒家和法家经典。
但此人对治学和论经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与天赋,并无入仕之心,所以他并未参与楚国那一年一度的春闱考试。
公羊高先生在成为学宫的先生之后,凭借着自身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在短短五年时间里,公羊先生已然成为了我们礼学院备受尊崇的博士。”
说到此处,王子恒不禁流露出钦佩之意,言辞之间更是毫不吝啬对公羊高的赞美之辞。
听闻此言,楚王熊章的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轻声呢喃道:“呵呵,公羊高……复仇论……”只见他轻轻挑起眉角,深邃如海的目光中仿佛隐藏着无尽的深意,令人难以捉摸其真实想法。
稍作沉吟后,熊章再次将视线投向王子恒,语气平缓却带着一丝威严地问道:“关于这学宫之事,难道你们祭酒就未曾出面干涉一二吗?”
王子恒面色凝重地说道:“老师一直认为,章华学宫乃是一处纯粹致力于治学的圣地。
在这里,莘莘学子与诸位先生皆可自由地展开议学和论证,因此他并未加以干涉。先生说,这也是当年,父王您亲自下令赋予了章华学宫的博士们参与政事讨论的权利。”
楚王熊章听完之后,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但却并未多言。
遥想当初,在他组建章华学宫之时,为了吸引天下名士入楚,便授予了学宫的博士们议政和参政之权。
对于这一决策,时至今日,熊章内心依然毫无悔意。
熊章心中怀揣着宏伟的愿景,他期望能够将章华学宫打造成一片学术繁荣、思想活跃且相互交融与碰撞的乐土。
而如今看来,这个目标似乎已然初现端倪,开始展现出令人欣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