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6 章 挑事儿

就在此时,远处扬起一阵尘土,只见一名传令官骑着一匹快马如疾风般疾驰而来。他一边挥舞着手中的旗帜,一边高声呼喊着:“上头有令,准许乌孙使者入境!”这声宣告犹如一道惊雷,打破了现场原本紧张凝重的氛围。

听到这个消息后,一直高度戒备、神情紧绷的侍卫们那根时刻紧崩的神经总算是稍稍放松了一些。侍卫长更是长长地舒出了一口憋闷已久的浊气,仿佛心中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然而,他深知任务尚未完成,不敢有丝毫懈怠,旋即迅速整理起略显凌乱的队伍。

在侍卫长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指挥之下,原本略显混乱的队伍迅速做出调整,没过多久便又恢复到了井然有序的良好状态之中。只见每一个人都像是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一般,重新振作起精神来。他们的目光坚定而明亮,透露出对未来的期许以及些许难以掩饰的忐忑不安。

就这样,怀揣着满心复杂的情绪——既有着对未知旅途的期待,也夹杂着因肩负重任而生出的紧张感,这支队伍迈出了谨慎的步伐,缓缓地踏入了那片广袤无垠、充满神秘色彩的大秦土地。

对于这些远道而来的乌孙国使者们来说,接下来的每一步无疑都是极为关键的。毕竟,他们深知自己此次出使任务的艰巨性以及背后所承载的重大意义。唯有顺利地抵达大秦皇宫,成功地谒见那位高高在上的大秦皇帝陛下,并能够将乌孙国如今所面临的诸多艰难险阻毫无保留、一五一十地如实呈报上去,乌孙国方才有可能迎来转机与希望之光,从而得以挣脱当前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危机泥潭。

而就在此刻,远在那乌孙国内部,局势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成功地联合了周边众多小国,形成一股强大无比的势力,这股力量犹如汹涌澎湃的浪潮一般,不断向高昌国施压。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原本实力不俗,且跟大秦已经成功盟约的高昌国也渐渐感到有些力不从心,并对其产生了深深的忌惮之情。因为高昌国深深的知道。论盟约。大秦在西域可不止是跟他高昌国盟约。而大秦之所以跟他高昌国盟约也是为了平衡西域的局势。

他们深深地明白,如果再持续这种与乌孙国对峙不下的局面,那么极有可能引发一连串超乎想象、无法预测的严重后果和错综复杂的棘手难题。这些潜在的危机犹如隐匿于黑暗深渊里的毒蛇一般,伺机而动,稍有不慎便会猛然窜出,恶狠狠地咬住要害部位,从而给整个国家招致难以估量的巨额损失和灭顶之灾。

就这样,在历经了漫长岁月的殚精竭虑以及对各种利害得失进行反反复复地斟酌衡量以后,高昌国位高权重的高层人士们最终还是紧紧地咬住牙关,痛下决心作出了一项异乎寻常艰难困苦的重大抉择——把那些在此前已经遭到拘捕并且被羁押监禁起来的乌孙国人统统给予释放!

毫无疑问,这一决策对于高昌国而言简直就是一种心如刀绞般的痛楚和万般无奈之举,然而从当下所处的局势着眼去审视,这却又是最为睿智英明的不二之选。要知道,按照目前的实际状况来分析推断,如果不能果断施行如此举措的话,那么两国彼此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必然会愈发激烈尖锐化,甚至很有可能直接引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规模战争。

到那个时候,所酿成的毁灭性破坏以及恶劣影响必定会比现在还要凄惨恐怖得多。更何况,如果他们真的很乌孙国打起来,损耗的只会是自家的国力。大秦肯定不会出手帮助他们的。

更何况他们之前就已经得到了消息,乌孙国已经派人去了大秦。虽然之前他们泄露消息给西域的马贼,让他们垂涎那些珍宝,从而去抢劫了那批使臣,可是,乌孙国不可能只派遣一队人马。因此,他们总能成功到达大秦。只要他们到了大秦,只怕这个事情,大秦肯定也会发文询问。在这之前,他也需要安排人前往大秦。

。。。。。。

乌孙使者一路小心前行,终至大秦咸阳城的皇宫。金碧辉煌的宫殿让他们心生敬畏,却也更坚定了完成使命的决心。

大秦皇帝端坐在那金碧辉煌、气势恢宏的龙椅之上,他身姿挺拔如松,目光犹如闪电般犀利而威严。此时,乌孙使者毕恭毕敬地走上前来,向着皇帝深深地行了一个大礼之后,才缓缓直起身来,面色凝重且带着几分焦虑之色开始陈述起乌孙国目前所面临的艰难困境。

“尊敬的陛下啊!自我乌孙国与伟大的大秦缔结同盟之约以来,一直都怀着敬畏之心,兢兢业业地为维护西域的和平与安宁而努力奋斗着。然而,时至今日,那可恶的高昌国却假借同样与大秦结盟之名,在这广袤的西域大地上肆意妄为、横行霸道,他们的种种行径简直令人发指!不仅如此,由于高昌国的胡作非为,现如今的西域已然被搅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所以,恳请陛下您能够大发慈悲,伸出援手帮帮我们可怜的乌孙国吧,救救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西域百姓们呐!”乌孙使者言辞恳切,声音微微颤抖,仿佛饱含着无尽的委屈和无奈。

看着乌孙国使臣的样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乌孙国活像个小女子。被人调戏的活不下去一样。

就在这时,站在一旁的太子嬴骜向前迈出一步,朗声道:“我大秦当初之所以会选择与你乌孙国还有高昌国结成联盟,其目的无非就是希望能够确保西域地区的长治久安罢了。”

“可如今你却说那高昌国在你们的西域领土上嚣张跋扈、无法无天?不过嘛……据本太子所知,高昌国方面也曾向我大秦呈递过一份国书,其中详细述说了你们乌孙国在西域主动挑起事端,妄图引发整个西域局势动荡不安之事。那么对于此事,不知贵国究竟又该作何解释呢?”太子嬴骜的话语虽然平和,但其中蕴含的质问之意却是不言而喻。

乌孙使者一听这话,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他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再次重重地伏地叩首,脑袋磕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太子殿下啊!您有所不知,我们乌孙国虽然一直都渴望能够发展壮大自己,但绝对没有主动挑起任何事端的心思啊!那高昌国近些年来可是越发嚣张跋扈,不停地扩充军备,毫不留情地挤压我国边境牧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不仅如此,他们竟然还在暗地里偷偷扶持那些反对我王室统治的人,妄图以此来扰乱我们乌孙国内部的安宁和秩序。所以说,这所谓的挑起事端,完全就是高昌国倒打一耙、贼喊捉贼的恶劣行径啊!”

大秦皇帝听完乌孙使者这番言辞恳切的话语之后,原本严肃的面庞上微微露出一丝嘲讽之色。只见他缓缓闭上双眼,微微眯起眼眸,陷入了一阵深深的沉思之中。整个大殿内一时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待着皇帝的回应。

过了好半晌,大秦皇帝终于睁开眼睛,目光如炬地看向站在一旁的太子嬴骜,语气沉稳而坚定地说道:“骜儿,这件事情看来颇为复杂,其中的真相必须要经过详细调查才能水落石出。朕现在就把此事全权交由你来处理,希望你不要辜负朕对你的期望。”

太子嬴骜听到父皇的命令,就明白自家父皇是想姐这个机会,趁机搅乱西域,随后就能有机会插手西域事情,从而进一步占有西域的土地。

心知肚明的嬴骜,立刻恭敬地向前一步,双手抱拳行礼道:“儿臣领旨,请父皇放心,儿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然而,关于这件事情,远在乌孙国的使臣们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啊!要知道,这次乌孙国派遣使臣千里迢迢地赶来,原本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他们想着只要将那些数量庞大且价值连城、世间罕有的奇珍异宝当作厚礼敬献给伟大的始皇帝陛下后,就能迅速获得始皇帝陛下最清晰明了的回应以及强有力的支持。可是,现实往往总是不尽如人意,他们美好的期望终究还是化为泡影,落得一场空欢喜。

尽管如此,就在这些使臣们深感绝望之际,一个消息宛如黑暗中的一丝曙光突然传入他们耳中——原来,负责处理这桩事务的竟然是太子嬴骜!一听到这个名字,使臣们的心中瞬间又重新燃起了一线微弱但却充满希望的火苗。毕竟,这位太子殿下在大秦帝国的朝堂内外那可是声名远扬啊!众人皆知,太子嬴骜不仅聪明绝顶、智慧过人,而且行事果断勇敢、决策英明。若是此番能有他亲自出面来操持此事,说不定局势真就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呢?

太子嬴骜接下这件棘手之事后,立刻开始全力以赴地处理乌孙国与高昌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纷。在此之前,神秘而强大的情报组织——黑冰台早已将乌孙国和高昌国两国国内方方面面的详细情况如实地汇报给了嬴骜。

嬴骜深知自己要做的事情,那便是巧妙地挑起乌孙国与高昌国的激烈内斗,并想尽办法让他们各自拉拢更多的西域大国卷入这场纷争之中。如此一来,便可趁此机会一举削弱整个西域地区的战斗力,从而为大秦帝国谋取更大的利益。

紧接着,嬴骜拿起一份有关高昌国军队肆意袭扰乌孙国及其附庸国城池的重要奏折仔细研读起来。读完之后,他当机立断,决定立即传唤高昌国驻大秦的使者前来问话。

不一会儿功夫,那位高昌国使者便匆匆赶到。面对嬴骜那如鹰隼般锐利的目光以及严厉的质问,这位来自高昌的使者最初还妄图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进行百般狡辩。不仅如此,他甚至不知羞耻地从怀中掏出了一叠看似精心伪造而成的所谓“证据”,妄图以此来污蔑乌孙国一方率先挑起了事端。

然而,这所有的伎俩与阴谋,其实早就已经尽在嬴骜的掌控之中。只见他稳若泰山般坐在那里,面色平静如水,心跳亦没有丝毫加快之意。面对眼前这些所谓的“证据”,嬴骜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逐一进行审视,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迅速且精准地指出其中存在的诸多破绽和明显漏洞。

随着嬴骜将一个个破绽无情揭露出来,那使者精心编织的谎言就如同纸糊的房子一般瞬间土崩瓦解。而当最后一个关键破绽被嬴骜当众戳破时,那位使者再也无法维持住表面的镇定自若。他瞪大双眼,满脸惊恐之色,仿佛见到了极为可怕的景象。

此时此刻,原本自以为计划天衣无缝的高昌使者终于意识到,自己所设下的陷阱对于嬴骜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他心中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种情绪犹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不断冲击着他的内心防线。

不知不觉间,豆大的汗珠如同断了线的珠子一般,开始从他的额头源源不断地滚落下来。争先恐后地涌出皮肤表面,迅速汇聚成一层细密的汗雾,笼罩着他的额头。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大秦太子竟然能够如此之快地查到这些隐秘之事。心中暗自叫苦不迭,但面对眼前的局面,他深知自己不能坐以待毙,于是硬着头皮开口解释道:“太子殿下,此事并非如您所想象那般简单。想当年,可是乌孙国率先出手,肆意干涉我高昌国内政啊!我们实在是被逼无奈,才不得不奋起反击,以求自保罢了。还望太子殿下明察秋毫,莫要听信一面之词啊!”

然而,面对高昌国所给出的那番看似无懈可击、合情合理的说辞和解释,睿智如嬴骜者,又怎会轻易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洞察不到其中隐藏着的端倪呢?其实,以嬴骜之聪慧机敏以及对局势敏锐的洞察力,他早已将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不过,为了能够顺利地达成自己精心策划已久的那个宏伟目标——挑起高昌国与乌孙国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从而坐收渔翁之利,嬴骜不得不选择暂时隐忍不发,并故意装出一副浑然不觉、一无所知的天真模样来。不仅如此,他还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要偏袒其中一方,以便进一步激化双方之间本就已经剑拔弩张的紧张关系,好使这场一触即发的纷争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般越烧越旺,最终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