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宿将塔海贴林儿出征长宁的行动,实际上可以称之为惨败。但左丞曲立吉思帅、右丞也速答儿与平章政事纳速拉丁(元代的平章政事有荣誉头衔的作用)三人联名,向大都皇帝告罪,同时力保老将塔海贴木儿。
忽必烈年事已高,精力不济,这种事他本不想多管,但对这些曾经跟他出征入死过的部下,他又担心丞相府不能稳妥的处理。
他现在忧心的事很多,首先是如何平定诸侯王乃颜在漠北的叛乱,这是最伤脑筋的,乃颜有兵马二十万,中有精锐铁骑达八万,这等雄兵,可以随便攻灭一个国家。就是忽必烈自己,也不敢说自己有必胜的把握。眼下,他调集超三十万的大军,在漠南、大都等地分头出击,但战况互有胜负,双方打得异常凶险。
乃颜对大汗之位势在必得,若是自己不能击败乃颜,其余的四个汗国,必定同样会觊觎蒙古大汗之位,毕竟都是黄金家族的子孙,谁都有资格。哪怕他们在各自的汗国内都称自己为大汗,但谁的心里都有一个梦,那就是做大元、四大汗国共同的大汗。
第二件事,西北部,窝阔台之孙孛儿只斤·海都联合都哇,再次集结超过七万人马,与元军打得有来有回,战况处于胶着状态。忽必烈与这位堂侄打得都四十年了,到目前为止,谁也没有讨到便宜,当然,这也导致忽必烈不能完整的统治西北地区,这是他内心里一直觉得很遗憾的一件事。
第三件事,镇南王正在讨伐不愿臣服的占城、安南(又称交趾)余部,但是安南等地,复降复叛,极是令人烦恼。
第四件事,就是皇孙云南王也先贴木儿数次征讨蒲甘,未竟全功,耗费巨大,到现在还没有班师。
第五件事,是他这几年特别忧虑的,那就是太子的选择!!!
原太子--他的嫡子孛儿只斤·真金自幼深受汉文化影响,忽必烈也认为真金可堪大用,让其参与政事,真金作为汉法派之领袖与阿合马等理财派对立。但是,五年前,京城千户王着、高和尚等,自称奉太子之命,袭杀了阿合马及其左右亲随。忽必烈得报后,大怒若狂,令严审主使之人,虽王着等人至死也没有攀附真金,但无疑忽必烈与真金父子间的嫌隙已出,且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而日渐尖锐。
两年前,忽必烈足疾加剧、行走不便,因此连续多日不能上朝理政,包括宰相安童及各位重臣都极少有机会亲见其面,只好都向皇后南必奏事。这种情况传到外省后,江南御史台的御史们联名上奏忽必烈“春秋高,宜禅位于皇太子,皇后不宜预外事”。
这犯了大忌,忽必烈震怒,虽然后来这场谣传太子逼宫的风波得以平息,但太子真金经此一吓,大病不起,一个月后竟忧惧而薨,忽必烈闻信后,也是痛悔不已,老年丧子,对他的打击也是巨大的。
其实,如果从小学习汉文化的真金上台,这也是元代有可能完全汉化的唯一一次机会,但一切都随着真金去世化为泡影。
百年之后,谁来接他的皇位,这是忽必烈非常痛苦的选择,本来他看好爱孙云南王,但也先贴木儿在面对蒲甘复降复叛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疲于应付,表明其行事没有预见性,也缺少了一些决断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还经常犯朝令夕改的错误,让忽必烈大失所望。
带着对真金的愧疚,他将目光转向在寝宫外待命的真金第三子孛儿只斤·铁穆耳:“铁穆耳,四川行中书省左丞、右丞与平章政事,联名上书,请求朕减轻讨伐宋国余孽朱雀军、长宁军不利的塔海贴木儿,这是他们的帖子,你看看,并说说你的看法。”
良久,铁穆耳恭恭敬敬的回复:“皇祖父,第三孙思虑不周,不敢妄加评论。但孙儿窃认为,万户塔海贴木儿此战失利,当罚。然则川蜀地广人稀,物资匮乏,堂弟也先贴木儿又抽调精兵猛将征讨蒲甘,面对以逸待劳的上万宋国精锐军伍,四川行中书省颇有难言之隐。
“因此,孙儿分析,勿论是塔海贴木儿还是谁征讨,在此种情况下,落败实属正常,皆在情理之中。但战败受罚是律例,必须遵循,只是,不宜重罚。孙儿愚昧,万望皇祖父饶恕!”
忽必烈龙心大悦,这第三孙可堪大用!!!
于是,忽必烈网开一面,除了轻轻的罚了塔海贴木儿两百头羊之外,并没有太多计较,与此同时,连下四道旨意。其一,从北方地区、湖广等地,迁十万户百姓入川,充实当地丁口;其二,令湖广、江南等道,调集粮草百万担、辎重无计入成都;其三,令也先帖木儿在年内解决蒲甘叛乱,除却留下必要的军队驻扎与拱卫云南外,其余人马皆调四川行中书省供其调遣;其四,责令四川行中书省,以一年为期,在明年立秋之前,扫平长宁宋国余孽。
事实上,四川行中书省左丞、右丞已经统计过了,各地除却防守城池堡寨的兵力外,在经过三轮的征丁后,穷一省之力,能集结到成都的兵力,不过三、四千,还都是民夫。因此,想要在短时间内再次集结重兵攻打长宁,几乎不可能。
甚至城防官李昱还道:“如今宋军势大,当务之急,是力保成都、重庆等要地不失,若是宋军攻打其余州县,可酌情暂时放弃,宋军每占领一地,必然分兵驻守,以此分化其兵力。”
因此,李芗泉逐步发觉,在朱雀军势力外围的元军,开始收缩兵力,以防卫城寨为主,绝少主动对朱雀军发起攻击,因此,朱雀军、长宁军以长宁为中心,不断向四周拓展势力。
恢复实力的易云霄,联合李芗泉,在一夜之间便攻破豹尾寨,尽诛寨内高于车轮的一切男丁。于是,挡在联军面前的城池,便只有泸州、武夷城了。
......
经过近二十天的修整,大宋长宁州治梅硐城,再一次整军。
如今的朱雀军,控制了泸州府、富顺监、南井监的大部,长宁州的近三分之一,九姓长干司全境,占四川行省接近十分之一的区域。
四川之地,经过漫长宋蒙战争,人口由战争前的超过2000万,锐减至宋末元初的12万户共60万人,当然,这是全境有统计的数据,加上那些藏匿于深山老林的百姓、富户家隐报的佃户、奴婢等,实际人口应该在七、八十万上下。
自宋军收复失地后,藏匿于深山老林的一部分百姓开始下山,也吸纳了一部分民众从蒙元治下的投奔,因此,治下百姓首次超过五万,可喜的是,自从朱雀、长宁联军击败蒙元四川行中书省的大军围剿之后,在蒙元云南王也先贴木儿未从蒲甘撤兵之前,四川一地,暂时没有谁有能力敢轻易进犯长宁的大宋联军!!!
须知,连塔海贴木儿这等宿将,也在李芗泉、易云霄的手下吃了败仗,谁还敢捋考虑的胡须?
防卫战的重大胜利,也给朱雀军充实了兵丁,扩大了财源,李芗泉扫了一下校场内挤得满满当当的军兵,除了驻扎各地城池堡寨的留守兵力一千有余外,他手里,已经有战兵人数一支高达四千五百的的机动作战力量。
谭如许的辎重营因在反围剿作战中的杰出表现,带部分精锐军兵调入选锋营,他实任选锋营副将,黄麻正式任命为常捷营正将,张靖则依然是锐锋营正将,至于表现平平,甚至有小过的王江,则与谭如许对调,接了辎重营的盘子,毕竟王江的能力在那,再充任选锋营的军头,对朱雀军未免是好事。
张靖锐锋营善攻、谭如许选锋营善丛林野战、黄麻常捷营善宁,三人各有优势。每营八百至一千人不等,构成了朱雀军机动兵力的主体。然后,李芗泉扩大了亲卫都,成立了一支数量达四百人的近卫营,令人意外的是,长宁军出身的悍将谭如晓,成为了近卫营准备将,只因塔海贴木儿的拔都鲁军降军,除却不再从军的少数人外,共计有一百八十人,这些人,全都编入近卫营,也只有谭如晓这种悍将,才能镇得住他们。
同时,军伍的基层也进行了调整,总结历次的经验,鉴于朱雀军的战力与统兵能力均有了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参考鸳鸯阵的构成后,经李芗泉与几名将领的共同讨论,步军都或马军军使以下的队一级统兵官十将,只辖四什,一什由什长、伍长及十名军兵组成,共十二人,三什用于战斗,一什作为支援与后勤。一队设十将一名、都虞侯两名,旗手两名,护卫四名,一队共计达五十七人。
这代表之前由一个都具备独立作战能力的方式,调整为队一级具备独立作战的能力,一个都\/军使要管辖三队,另外备一个辎重什,加上正副都头\/军使、虞侯、护卫、医官、赞画、旗手、护卫,一个都\/军使,要管辖一百九十人至二百人不等(马军更有畜医等)。
因缴获的马匹众多,加上投降朱雀军的骑兵不在少数,李芗泉兼任了新成立的“长宁铁骑”营,分别为同准备将单小英领轻骑军使、同准备将刘黑七任重骑军使、同准备将买述丁突阵军使,当前共计有骑兵七百有余,加上李芗泉近卫营近两百拔都鲁骑兵,也就是说,他实际控制了一千名骑兵。
一营中,分三至四都,另附斥侯队、辎重队、营局等,八百至一千人不等。四什一队,三队一都,三、四都成一营,是未来朱雀军的作战编制。
另外,阿古达木下辖的驻地,基本未做调整,仍然驻守博望寨,管理原来的长官司千户所,聪明的他,主动将买述丁的兵马交给了李芗泉,仅保留马西巴雅尔的探马赤军及两百寨兵,要不然,一个博望寨驻有那么多雄兵,没有人会放心。
至于两千驻守各城池堡寨的乡兵,多由不能胜任作战需要或受伤的军兵构成,他们只起到基本的防守任务,平时还需要耕种劳作,减少粮草与财政压力。
另外,大量俘获的新附军,辅兵杂役,则打散编入各地的劳作营,平时从事耕种,但每十天需要进行一次会操与聚餐,以为凝聚向心力,部分表现不错的则选入乡兵或辎重营。这些俘虏在经过数月的管理与洗脑之后,将成为朱雀军的后备力量,一旦蒙元来攻,他将迅速扩充朱雀军至一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