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早晨。

王家小院。

王可起来洗漱之后,开始吃早饭。

昨天是又在家休息了一天,今天可就不行了,也不能这么悠闲了,他得下地干活了。

这几天,地里的棒子也熟了,也需要掰了拉回家剥皮,再挂起来晾晒上。

而在昨天的时候,他就找了个时间,给猛哥他们,分别打了电话,问他们认不认识文物鉴定方面的专家,主要就是研究历代书画的。

猛哥和李威接到电话说没有接触过,但是可以找人给问一下,而慧姐那边直接就说了认识,还问他怎么了。

王可也就说了自己有一些字画需要鉴定一下,所以就想找人问一下。

……

两人电话里聊了一会,慧姐那边直接让他假期结束,回泉城了,再给她打电话,到时候她领着去找她大舅。

原来,慧姐的大舅就是鉴赏方面的专家,还比较厉害,从小就师从名师学习书画,后来也有了很大的成就。

现在就是国内有名的书法家、着名书画鉴定家、国家文物鉴定特聘专家。

还是国家书法家协会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齐省博物馆的名誉顾问,省书法协会名誉主席……

同时,还在多所着名高校任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可一听慧姐介绍的名字,自己也去网上查了一下。

他看着那一大堆的头衔,也是大吃一惊,随即心里也就稳了,这种人物给自己鉴定几幅书画,还不是小菜一碟。

随后又马上给猛哥李哥回了个电话,说自己找到了,就不用再麻烦他们了。

但是,要知道书画的具体情况,也只能等自己回泉城再说了。

这也没几天了,在家帮着老妈把地里的活给忙完,玉米给晒上就行了。

了却了一件心事,也不用一直想着了。

养足精神,接下来,就得干活了。

所以,今天一早王可就醒了,而王妈六点多起来做饭。

母子三人七点多吃完早饭,也就开始今天的工作。

“走吧,咱们也早点下地,小可你俩带着外套,不要被秸秆伤到。”

……

说了一下需要注意的。

王可王欣就跟着王妈,坐着三轮电动车下地了,再晚天气就热了。

而他家的地,一共分成了三块,今天来了最小的一块,也是离家最近的,直线距离也就五百米,在他家东边,不过都是小路,大车开不过去。

不然的话,王可肯定也建议王妈用机器收割,也不用那么累,虽然有些不值当的花钱。

也是因为有机器的原因,王爸才没有回来,不然老妈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往年没有机器的时候,一到农忙,在外打工的人都会回来,一家老小齐上阵。

王可还记得小时候没有机器,全靠人力,那就太辛苦了,效率也低。

现在好了,科技改变生活方式,机器节省了人力,也方便了百姓,免除了很多辛苦。

母子三人出了家门。

王妈开着电动三轮车,很快就来到了地里,从家到地头也没花几分钟的时间。

这块地也比较小,还不到半亩田。

接着,王妈分配了一下任务,现场教学了一遍,随后就开始辛苦忙碌。

“小可,你……”

“小欣,你在后面……”

王妈和王可一人几排,先是掰玉米,丢成一堆一堆的,王欣在后面捡了放麻袋里。

之后,王可再提着放车上,一趟趟拉回家倒在空地上。

忙碌几小时终于弄完了,一共装了不到五车,也都拉回家了。

期间,王妈把玉米秸也都砍倒了晾晒,冬天拿来喂羊或是当柴火。

……

中午吃过饭,在家休息到下午两点。

然后,王欣留在家写作业,她也快开学了。

王可跟着王妈来到了大西地,村里人都这么叫,再往西就是属于别的村庄了。

今年,王可家一共种了有五亩多点的玉米,这里有个四亩半的地,全部都是种的玉米。

这块地也比较开阔,适合使用机器,老妈也和人谈好了,一亩地一百八,村里都是这个价。

现在那台收割机正在工作,收割别家的,村里的地之前分地的时候,都是一家挨着一家,所以顺序也是这么来。

听老妈说还有四家就到他们家了,上两家就是王可大伯二伯家的地,一家子分家兄弟是挨着的。

王爸在家里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算是家里的老幺,这是直系的,然后还有堂的,一个爷爷一个老爷爷的。

……

反正村里大部分姓王的,几乎都能沾亲带故的。

王可自己有时候也分不清辈分,也就关系比较近的,没出五服的能记得清。

他看着王妈和自己两个伯母在树荫下聊天,过去打了个招呼寒暄几句,问了好之后就走了。

一直待在旁边也不行啊,长辈一直在嘘寒问暖,眼里关心亲切的不行,总把你当成一个孩子。

对他太热情了,也有点不好意思。

所以,他一个人来到地头,站在电动车上,放眼望去。

看着辽阔的田野上,玉米杆矗立着,犹如万箭齐发,箭尖直指天空。

那些挂满棒子的玉米,仿佛是一个个沉甸甸的宝藏,等待着人们来收获。

玉米熟了,一片金黄!丰收的季节,农民的笑容比夕阳更温暖人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农民们辛勤的汗水换来沉甸甸的玉米棒,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辛勤努力的回报。

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地里忙碌,收获来之不易的粮食。

机器还是很快的,一路开过去,玉米棒从机器出口吐出来一列,秸秆也整齐的在地上摆放成一排。

现在,人们只需要把玉米捡起来,装车上拉回家,剥皮就行了。

秸秆就继续在地里晾晒,干了再往家里拉。

……

等了两个多小时,终于轮到他们家了。

这一会把他热的不行,也幸好在树下还有点风。

王可看着机器开进自家地里,开始运作起来。

人也跟着忙起来,把掉落一排的玉米棒装车,往家里运……

黑天白夜的忙碌了几天,终于把玉米都给拉回家了,剥皮也剥了,也都拉到王可住的平房房顶上进行晾晒了。

昨天下午的时候,王可开车也提前把小妹送到学校了,今天她们就开学了,顺路又买了一些礼品,拜访初中时的几位老师,聊了一会家常,就告辞离开。

他把自己小妹安顿好,又额外给了她两百块钱的零花钱,叮嘱了一番就回来了。

期间肯定会有一番兄妹情深。

……

现在家里面就他一个人了,王妈又到地里忙一些活计,一些小活,就没让王可跟着去。

小妹去上学了,家里也少了一分热闹和愉悦气氛。

王可也想着家里也没什么事了,明天再搁家休息一天,后天就启程回泉城了。

所以在晚上,母子俩人一起吃饭,王可也给老妈说了一下自己的行程,准备后天回泉城,在家也待了一个多星期了。

王妈听到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情绪显得有低落,毕竟儿子又要远行了,可能又得几个月不见面了。

儿远行母担忧,也多亏了现在的信息技术,在外也可以经常打电话联系,不会像古代那种音讯全无。

再说现在交通也方便,泉城离的也近,但是这种亲情是免不了的。

吃过晚饭,王可和老妈聊了一会,也回自己屋休息了。

洗漱了一下,躺在床上,还是感觉有点累,身体有点吃不消,还没缓过劲来!

他没怎么干过农活,这几天有点使力过猛的意思,身上还有点肌肉酸痛,但也比昨天好多了。

今明两天再休息一下,也就能基本恢复了。

这几天也确实有点累,也很久没干过这种出力气的活了,猛一干身体也有点不适应。

但是,农村人的生活状态就是这样的,他们必须长时间地在田地里劳作,就是在辛勤的耕耘中,诠释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真理。

却也是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挥洒汗水,付出辛劳和努力。

在种植季节,他们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作物得到充足的养分,在收获季节获得丰收。

在丰收季节,更是得把地里满满的收获带回家。

然而,即使在辛勤劳动之后,农民们仍然要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需要浇水、施肥、除草……

由此,也让王可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和不易!

更坚定了自己心中的那个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