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火锅店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炉子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通风,不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所以苏鑫儿没有设置小包厢,都是大开间,并且窗户都换成了移动的平开窗,没有用常见的推窗,在给店伙计培训的时候,交代他们第一条就是每日都要开窗,不能让窗门紧闭。

煮火锅的炭火她也进行了改良,教工人制作了蜂窝煤。

在试验蜂窝煤效果的那天,霍辰安看着用土和煤渣加水做出来的可燃烧的一个个蜂窝状炭火,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鑫儿,如果有了这样的炭火,那许多百姓在冬天都能使用上炭了!”这蜂窝煤用的都是煤末煤渣,简直就是废物利用。

“那我把煤和泥土的混合比例写给你,你可以呈给父皇,把这个技术推广出去。”苏鑫儿也不是没想过再开一个蜂窝煤作坊,肯定能赚钱,但是她现在银子赚的太多了,便想到了让利于民。让朝廷去推广,百姓去享受结果,也是一条不错的路。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苏鑫儿的第一家火锅店正式在魏县开张了。店里推出了五种汤底,肉和菜有二十多种选择,调料有八种,完全按照客人的喜好个性化定制。

这时候天还不热,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围坐一桌,点上几盘肉,几盘菜,再来一壶小酒,热锅子吃起来,谈天说地,说不出的惬意。

李县令已经是食为天的常客,听说公主的围炉火锅店开业之后,带着一帮朋友就来了,看着生意爆满,根本没有空余的桌子,急的团团转。

店小二忙得脚不沾地,也没空招呼县令大人,他只能老老实实的跟着别的客人坐在等候区等候。这时候,一个店小二给他拿来一个上面写着“十六”的号码牌。

“李大人,这是您的号码,前面还有十五桌客人,等他们安排好,才能轮到您,您看要不要等,如果等不及的话,那只能改日再来了。”

李县令无语的看了店小二一眼,别的地方他只要亮出身份,保管是最先安排的,可这里是公主的店,他可不敢班门弄斧。

但是要等十五桌,确实是太久了。于是只好跟友人商议,转战去食为天吃。反正就是一个东家的店,那边的菜色也十分美味。

有像李大人这样不想等的,也有一定要等,今天非吃不可的。所以围炉火锅店从中午开门一直开到快宵禁,才送走了最后一桌客人。

掌柜的等客人都走了,才垫了垫肚子,开始盘今天的账,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竟然光利润就有一千多两!这一个月下来得有三万两啊,怪不得人人都说永嘉公主是大周首富,这日赚千金的本领可不是人人都有的。

况且,她名下还有多个产业和铺子,一日的进账高得吓人。

天色太晚了,掌柜的算好账目,锁好银两,便安排着伙计和丫鬟们收拾铺子,该擦的擦,该洗的洗,明日又是新的一天。

霍辰安关于蜂窝煤的制作技术呈报给了朝廷,皇帝也十分重视,亲自让户部去试验过,做出来确实很好用,才专门将这项工艺推广下去,让贫困的百姓们可以自制蜂窝煤。

有钱人家是不会用的,一来这种蜂窝煤虽然节省,但是烟比较大,富贵人家烧的都是无烟或少烟的金丝炭、红罗炭、黑炭、银丝炭;二来都觉得只有穷人才会没钱买炭,不想失了身份,所以这个技术真正惠及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苏鑫儿一开始也想过使用人群的问题,所以没有去做这笔生意,而是直接给了技术,免费使用。

不过对于百姓来说,苏鑫儿的这个举动真的是既为他们节省了银子,又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不知道这是公主想出来的,便都感谢朝廷,连连拜谢皇帝,是他让百姓们过上了几十年的好日子。

正月十五之后,码头的建设又启动了,颜辰现在每日除了学习之外,还有三件事情要做,一是练武,每日跟着霍辰安练上一个时辰,强身健体;二是了解民生,主要是跟着苏鑫儿去巡视庄子、铺子,也经常带着侍卫上街,四处去看看,体察百姓的生活;三就是每日都要去码头,查看施工进度,也要与工部的人商议其他的工程建设。

待到四月初夏时节,前期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宏伟的城墙拔地而起,水运码头每日都已经有货船在此停留歇脚,有的南下,有的北上,魏县已经是他们约定俗成的一个中转站了。

苏鑫儿的生意也做得如火如荼,客商停留之后,需要吃饭、投宿,购买一些新的货物或者是卖掉一些货物,所以魏县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为了便于来往客商卖货买货,在码头附近还新建了贸易中心,可以付摊位费租几天摊位,将自己的货品摆一些样品在里面,如有大量需要的,便去码头提货,或者将货运到码头去装载。

由水运码头带动了各行各业的繁荣,百姓们找活干也方便多了。如果要在码头干活的话,可以直接在朝廷设立的管理部门登记签约成为码头工人,这个部门根据需要的人数每日给派活。干完了一天的活就到管理部门收一天的银子,也可以签长约,工钱一个月一结算,再也不用担心给人干了活收不到银子。

那些需要工人装货卸货的客商,也不敢不支付银两给朝廷的管理部门,所以在统一管理下,整个码头运作有序,朝廷还能多收一部分管理费,杜绝了脏乱差的局面。

所有的管理办法和条例都是苏鑫儿带着颜辰一点点摸索出来的,哪里不合理,便立即修改。二人身份贵重,却很愿意深入实际,整日都在码头及周边视察,也不担心自己的安危,更不嫌弃靠近的百姓。有时候还会亲自询问干活的百姓,觉得哪里不合理,或者哪里要改进,悉心听取百姓的意见,并一一去落实。

这让所有官员都大为震撼,他们看着太子与公主,仿佛看到了大周更有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