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是日。

京城气氛骤然紧张。

内阁李国普为首的官吏,兵部尚书孙承宗冒着严寒匆匆进宫。

李国普详实汇报林丹率部南征,兵锋抵达喀喇沁部,喀喇沁部初战失利,仓皇派使者向西部顺义王卜失兔求援,又派使者南下希望获得明廷帮助。

顺义王深知土默特和喀喇沁唇亡齿寒,林丹覆灭喀喇沁,相邻的土默特难以独善其身,故而派使者同时南下,希望说服明廷派兵参战,再不济,获取些许物资驰援。

呵呵。

朱由校获悉蒙古变故,起初内心焦虑,害怕朝廷无兵可派,又怕出兵铩羽而归,朝廷在草原损兵折将,浪费人力物力。

不过,他深知历史走向,清楚置身事外的结局。

此战明廷以内部问题繁杂,陆续拒绝喀喇沁,土默特的求援,林丹汗领兵以秋风扫落叶的之势击败喀喇沁,土默特。

皇太极又趁察哈尔部远离故地,陆续击溃林丹留在故地的部落,开始征讨林丹汗,消灭察哈尔部。

进而绕过辽东的关宁锦防线,率兵从蒙古各地突进长城,洗劫北直隶地区,史称“己巳之变”。

事实上,隆庆议和以来,北疆土默特部和明廷关系良好,始终是明廷在草原最可靠的盟友,更是明廷在北方的屏障。

然而,察哈尔部南征,崇祯不吸取广宁之战林丹汗放明军鸽子的教训,认为林丹汗壮大会协助明廷攻打建奴,故而,漠南蒙古发生巨变时放弃卜失兔为首的土默特部。

结果,喀喇沁,土默特两部陆续遭林丹汗击败,其后或投降建奴或依附建奴,

纵观林丹汗的所作所为,他对大明勒索无度,欲获取大明海量赏赐,宁可做卖队友之事,亦不愿意和建奴冲突。

又欲一统蒙古各部,对蒙古内各部重拳出击,打的各部鸡飞狗跳,各部宁愿投奔建奴都不归顺他这个成吉思汗直系子孙。

对生死大敌建奴,始终是闻风而逃。

俨然是蒙古的崇祯,或者说林丹,崇祯是蒙古和明朝卧龙凤雏。

鉴于清楚拒绝喀喇沁,土默特求援的造成恶果,鉴于清楚林丹汗的败局,朱由校内心渐渐做出决定。

迅速召见朱童蒙为首的京营官吏,吴牲为首的五军官吏,商讨林丹汗南征事宜。

支援。

肯定要支援。

到底该怎么支援,支援力度多大,都需商量出个子丑寅卯。

朱童蒙,李邦华,梅之焕,郑崇俭,吴牲,王家桢抵达乾清宫,李国普道出林丹率部南征,喀喇沁,土默特派使者南下求援。

嘶...

朱童蒙,李邦华,梅之焕等深口呼气。

朝廷忙于内部改革,聚重兵于辽东,草原突然掀起战事,着实超出所有人预料。

几名官吏窃窃私语商讨片刻,刘鸿训出列率先表态:“陛下,万历朝兵部尚书宋以翰在《边事略》中形容林丹汗是 \"穷饿之虏\"。此后兵部尚书萧大亨上书称林丹 “少韩思礼,懦弱不强\"。辽东巡抚熊廷弼亦认为林丹 \"未得合众\"。

广宁之战,林丹汗出工不出力,臣以为林丹汗不足信,当驰援喀喇沁,土默特两部,阻挡林丹汗率兵南征。”

此言出,好些官吏点头附和,支持不能轻信林丹汗的建议。

刘鸿训的想法和朱由校不谋而合,朱由校没有表态,面不改色望向孙承宗,李起元,朱童蒙等。

这时,刘一燝出声驳斥,进言说:“陛下,林丹兵强马壮,近年来对外屡屡犯边,对内征讨各部,实力日渐强大,朝廷不可小觑对方,若驰援喀喇沁,土默特部,必然开辟新战场,给建奴造成浑水摸鱼的机会,臣以为不宜再树敌。”

林丹抓住万历三大征后大明休养生息期,以及努尔哈赤尚未崛起,不断扩大在漠南蒙古诸部内的影响力,并且取得不错的成效,隐隐有成为蒙古诸部共主的趋势,现在俨然是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若驰援对付林丹汗,兴许是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朝廷刚刚积攒点钱财,决不能全浪费在草原部落身上。

话刚落音,孙承宗望了眼刘一燝,出列高声驳斥:“陛下,刘大人言之有误,林丹雄心壮志,妄图重现蒙古昔日荣光,长期施行先安内,后图急的策略,即攘外必先安内。

早年,的确隐隐有控制诸部的趋势,然而,近年来蒙古内部巨变,以蒙古现状来看,林丹非但没有达成所愿,连续征战反而造成内喀尔喀部,科尔沁部,和察哈尔内部的部落陆续投靠建奴。其势力有限,臣认为不能寄希望于林丹。”

“反观土默特部,隆庆议和以来,双双保持长期和平,通商贸易日渐扩大,何况,土默特支持朝廷对草原的政策。臣建议支持卜失兔,对抗林丹。”

连续三名朝廷重臣表态,有支持驰援喀喇沁,土默特,也有驳斥的。

朱由校耐心聆听,脑海中大概有了思绪。

说起来,朝廷官吏,包括孙承宗,刘鸿训,刘一燝等其实都不了解蒙古近况,以为林丹汗乃蒙古各部汗王。

他却了如指掌,科尔沁部、喀尔喀部处于后世蒙东地区,土默特部,喀喇沁部,鄂尔多斯部位于蒙中地区,各部表面向林丹汗臣服,实际上各行其是,压根不鸟林丹汗。

而位于外蒙的外喀尔喀七部,根本不承认蒙古草原大汗是他们的共同统治者。

位于西北地区的瓦剌蒙古人,因成化年间被察哈尔部达延汗击退,被迫迁移并困守于西北一带,更是与林丹汗所在察哈尔部世代为敌。

所以,林丹汗实际上只统治察哈尔部八部。

这几年,察哈尔部八部内的奈曼和敖汉两部夹在察哈尔和建奴之间,皇太极暗示奈曼、敖汉归顺后金,林丹以为两部和建奴眉来眼去,强势派兵讨伐奈曼,敖汉,两部不堪林丹汗的压力,干脆背弃察哈尔部,背弃林丹汗,依附建奴,并签订盟约。

故而,林丹汗仅能统治六部,即六个鄂托克,或称六个千户。

一句话,朝臣错估林丹汗的实力,错估察哈尔部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