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回大明摄政 > 第383章 水患已解,镇国府人心凝聚力+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83章 水患已解,镇国府人心凝聚力+1

“南京工部?”

朱烈一愣,略做思索后道。

“我会报于二位殿下,这还得看二位殿下的意思。”

朱烈有些无奈,别说他不是成国公府的嫡系,就算是嫡系去工部人家也不会给你任何面子,即便它是南京的。

你武官体系的来我文官体系要人?

不好意思,请走流程。

至于流程什么时候走得完,那就不是我们的事了。

朱烈是隐隐知道备倭卫似乎是二位殿下和文官之间的一场博弈,那文官怎么可能轻易对他们给予帮助。

只能看看殿下那边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了。

而戚景通见状也不再多说什么,他虽然之前身为山东备倭总督,大小也算是一个人物,但却绝对还够不到这个层面。

换做以前他遇到这种层次的上级,说的难听一点,那都是要去和小孩一桌的。

对于这种自己铁定帮不上什么忙的事情,戚景通也很识趣没有硬凑上去。

做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自知之明。

随后,朱烈带着戚景通再度熟悉了一下镇国府备倭卫的情况后,便让戚景通去带入训练去了。

嗯,对。

就是刚来就空降主导训练。

这就是专业人士的特权,专业的人那就是应该安排人家去干专业的事儿。

既然已经来镇国府备倭卫报到了那你还想要空闲?想得美,赶紧融入到充足的生活中来吧!

至于朱烈自己,则是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区,开始给朱厚照、朱厚炜写信汇报状况并询问对南京工部这件事的举措。

朱烈时而书写,时而皱眉。

亲自带队练兵尝试独当一面之时,他才知道这里头到底有多么多的困难,有很多的事情他原本还想当然的觉得没有问题可真当实际操作时才知道自己当初的想法是多么幼稚。

“殿下说的没错,百无一用是书生啊。”朱烈摇摇头,纸上谈来终是浅薄,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啊。

略做思索,朱烈将已经写好的手稿撕毁,于一边烧掉。

殿下选择了他朱烈,给了他这莫大的信任让他于江浙独当一面与王崇一同办这大事,他要是什么都要向殿下诉苦询问那像什么话呢?

沾了沾墨水,朱烈略做思索,重新起草。

这一次,他加上了自己的见解,删掉了许多没太大必要的问题,将汇报再度精炼。

当然,工部的事儿还是要问的,他现在还没能力让南京工部给他面子......

“砰!”

一块巨大的石碑落地,揭开遮掩的幕布,露出真容。

这是昆山水利设施建设的功绩碑。

一面,记载着对本次昆山水利建设与救灾重大贡献的人员名单。

比如钦差王崇、朱烈,县令石碌,县丞......

另一面则是用显眼的红色将石雕勾了。

“镇国府与昆山全体百姓制”

“石县令,恭喜了,昆山此后将再无惧水患。”

看着被坝体阻挡和数条河床疏散了的泛滥河水,穿着粗布麻衣身上泥点般般的王崇笑着出声。

“这多亏了二位殿下的镇国府的全力救灾,对还多亏了二位钦差,若是没有二位钦差昆山百姓哪有今天啊。”

石碌摇摇头,这些时日共事下来二人也算是建立起了不错的革命友谊,但面对此事他的态度还是很坚决。

这功劳,不应该是属于他的,他哪有资格拿这般功劳啊,这王崇、朱烈没带着镇国府的赈灾计划来之前他就是那热锅上的蚂蚁急的焦头烂额都拿不出任何办法啊。

如今得天之幸,昆山这困扰不知多少代人的破事居然真的解决了,他已经很开心了,可不敢贪这个功。

底下,众多的昆山百姓见到完工的石碑。

当其中识字的人将石碑上那几个大字读出来时,一众百姓再难抑制住心中的情感,泪水止不住的流下。

“感恩镇国府,感恩钦差大人感恩青天大老爷啊。”有人哭嚎出声,再顾不上什么形象不形象的。

昆山换了多少代县令,来过多少次救灾的钦差,有谁真心为他们做过这般大事啊。

这真的是能福泽昆山往后无数代人的善政,他们的后人都会受到这份恩泽啊。

“镇国府的大人公侯万代,钦差大人公侯万代,青天大老爷公侯万代!”

情至深处,众人已经自行开始祝福起了上方的石碌、王崇等人。

二人刚开始见昆山百姓失态的样子,只是欣慰一笑,因为这让他们看到了他们这段时间吃苦的意义,不就是为了这里的未来吗。

但听到百姓们对他们的祝福的时候,二人的笑容顿时僵住了。

公侯万代?听起来确实是非常好非常好的祝福,让他们都有些惭愧了,那可是大明王族以下最大的爵位了。

异姓活着不封王的呀。

但是......

你们带上镇国府那两位干嘛?!

那两位需要公侯万代吗,人家皇帝万代亲王万代!

你们这祝福那是怎么听怎么别扭啊!

“石县令,如今虽水灾已完全控制,但昆山的重建也不容耽误,本钦差不日将去与朱烈汇合,昆山的事宜就要你自己多费心了。”

将尴尬的情绪压下,王崇对石碌说道。

“不过,我得从你昆山这抽调一些工匠。”

“昆山能有今天全赖二位殿下与钦差,钦差能用得上昆山的工匠是我们的福气,下官会尽快将昆山的工匠名单整理出来任钦差挑选调用。”

石碌闻言,没有任何犹豫回应道。

现在的昆山,可以说已经打上了镇国府的标签,百姓们对镇国府的好感与归属感达到了顶点远远超过了朝廷。

朝廷这么多年为昆山解决了水患吗?没有。

朝廷这么多年有在石碑或者什么地方给他们这些平民百姓这么大的面子、荣誉过吗?还是没有。

一个冷漠的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和一个为百姓干实事有温度的统治者,百姓的心会滑向谁那是显而易见的。

在人情世故这方面,朝廷的百官已经被完全碾压了。

他们怎么想也想不到,他们一向看不起的草民们,已经被镇国府给拿捏的死死的了。

镇国府插手江南之事,已拔的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