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80后视角的回忆录 > 第192章 历史课的启蒙教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中主题聊完英语,米云第二个想回忆的话题就是历史课,历史本来是个敏感的话题,但历史课没那么敏感,在我国,历史学科通常在初中阶段开始正式学习,也就是在七年级或八年级。不过,具体是从哪一年级开始学习历史,可能会因地区和学校的教学计划而有所不同。米云那个年代的学生都是是上初中后开始接触历史、政治、生物地理等学科。

米云只记得初一上历史课的是个女老师,比较有特点,短发,粉笔字写的歪歪斜斜的,语速很快,是校长夫人,米云见过第二语速快的老师就是高中的数学老师,也是女老师,就是讲课的语速比正常说话提速了三四成语速,你上课打个炖,开个小车,可能已经讲了半节课的内容了,男老师没见过语速快的,只见过节目主持人的超快语速。初二和初三的历史课都是男老师,初二的历史老师是班主任,教语文和历史两门学科,米云是初二第二学期当历史课代表,第一学期是同村的小学同学,后来村里人在初一第二学期集体搬迁,他在初二第二学期就转学进城了,米云就接替了课代表。

米云当过几次课代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是数学课代表,说来讽刺的是,米云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乘法口诀都不会,十以内的加减法也不会,就是个文盲,米云记得自己上过幼儿班,可父母坚持说没有,因为那个时候,村里还没有幼儿班老师,是米云的后几届,出政策后,才开设一年幼儿班课程,幼儿班老师都是母亲亲自考察挑选的,当时村里找不到合适的人,母亲就找了初中毕业的女学生,还上门走访劝了好久,才说服上岗的,米云母亲也是十五六岁高中毕业就在学校教书,也是出学校就站在讲台上,没有其它工作经历,一直干到退休。

米云没上幼儿班,但一年级可以上几个,二年级也是,反正就是进教室而已,上课铃一响,米云喊了一声起立,然后就跑出教室去玩了,没正经上过一节课,也难怪念了几年书还是文盲,什么都不懂,声母韵母不知,数字不识,米云只记得看过连环画册,应该是幼儿班的课程,三十多年过去了,也没多少人记得,90年村里到底有没有开始幼儿班课程,父母是坚定没有,米云又有一丁点印象,父母近七十了,可能记不清了,米云也有近四十了,也可能记不清。

米云从小在村学校长大,兄弟两个出生就在学校,对学校还是有感情的,整个学生年代都是呆在学校,比一般人要多呆五六年的学前班之前的时间,在学校吃喝拉撒,住在教师的休息室,可能就七八平方米的空间,只能摆下一米五的木床,米云四岁多的时候才在学校附近买了一个房子,才有了自己的家,之前四口人挤一个七八平米的空间确实小了,教室白天供师生学习,晚上和节假日供米云一家四口人做饭,这就是90年代的生活。

米云从出生就在学校泡了五六年,也没打下好学习的基础,对后面的学习多少还是有影响的,在二年级第二次留级的时候,米云终于有羞耻感了,重要的是再不是米云父母当老师了。终于开始认真学习了,三年级正式开智,四年级当选数学课代表,一票之差落选班长,当时就这两个官,一个班长和课代表,第一次唱票选举,三年级是直接被外村的代课老师指任班长和体育课代表。

初中的历史课代表对米云的影响是有的,米云一生懒惰,不爱学习,三年级开智,初二开智,还有高一开智,就是这三次让米云从小学念到了大学,同辈的好多止步于小学,初中和高中,因为米云的那个时代还没有九年义务教育,失学率还是蛮高的,大家主要是交不起学费,学杂费,附加费,等各种费用,单纯的学习跟不上退学的还是很少的,80后和90只有上不起学退学,没有厌学跟不上退学的,这都是当时的时代环境。

初二第二学期当选历史课代表,对米云来说是个转折点,米云又再次开智,开始学习了,村里同学是第二学期转学走的,米云就直接被班主任指定历史课代表了,要知道米云那时候的成绩基本上是中下,从进入初一的三四百人中稳稳的排名300名左右,基本上不会有老师和同学关注的,米云也是完全摆烂,学习也坚持,玩乐最重要,上节英语篇章就说过,在威严的英语老师讲课的时候,米云还可以和同学在课桌下面玩牌,玩的不亦乐乎,不是书本砸过来,都没有丝毫的愧疚感。

初二第二学期能当历史课代表,也是前一学期的积累,前一学期的历史期中和期末考试都考出了90多分,比历史课代表都要高,比一般同学的分数都高,至少是班级前六的成绩排名,这可能也是天赋,也是米云对历史几十年都有兴趣的来源,其它学科就不说了,全部都在及格的边缘徘徊,化学也是初三第二学期才爆发,可以领先跑赢班上所有,或者全年级,也就是一时兴起的发光。只有历史一直影响米云。

历史课其实没啥好说的,在米云那个年代没有任何技巧,就是死记硬背,那个年代没有多媒体和网络,只能靠粉笔板书,学生死记硬背,没有偷懒的变通教学方法。米云也没有特别的,就是看了一遍就记住,就和米云在高中大学看完24史和25史一样,一刷就全部记住了,过目不忘,就像在历史的长河穿越了一遍一样,一眼万年不忘,哪怕米云三十年没有翻越历史,只要再翻一遍可能还是过目不忘,这就是天赋,没有什么技巧可以比的过。

初二的历史课代表经历短暂的影响了米云,整个初中三年没有什么闪光点,基本上不温不火,不值一提,三年的学生生活就是吃着猪食,然后进行繁重超负荷的学习,早上天不亮就有两节早自习等着,晚上还有三四节晚自习课,吃的差,学习任务重,基本上很难学习好,也不愿意学,上课打瞌睡是常有的事,考试的时候都有一次睡着,班主任还捏了下米云的鼻子,口水自留,回忆起来都觉得丢脸又那么珍贵。

历史课的三个老师并没有给米云留下太多印象,三年初中历史,换了三个老师,初一女老师,初二班主任男老师,初三男老师,三人教学没有明显的区别就是照本宣科的念教材,在黑板上板书关键知识点,而且三个老师都给米云灌输了死记硬背四个字,历史除了背诵,没有任何技巧可言,一切都是为了考试,前两年是中国史,几千年的跨越,最后一年是世界史,有点深奥,当时米云的看法,因为没有技巧可以,只能死记硬背,老师都是照着教材念,学生在下面跟着看,题外话很少说,初一和初三的老师年长点,照本宣科,基本上不会插题外话,也不会针砭时弊,初二的班主任可能毕业没几年,还是有点血性,题外话多点,近现代史也会多说点,下放到农村的老师可能就是被学生运动影响的一批,不便展开,很多当时的名牌大学北大清华生都分配到啤酒厂当普工,当年是包分配工作,米云念大学的时候已经不包分配了,还是有点浪费人才的,我国从来就不缺人才,只缺人脉。

初二班主任上历史课的时候,经常会说现在的大学生没有血性,米云当时还不明白说的啥,当时还没有互联网,反正当时有讽刺社会的意思,说不重视人才,怀才不遇的感觉,90年代的北大清华生在啤酒厂洗啤酒瓶是有点浪费人才,现在去看确实浪费 ,说现在的孩子基本上不敢上街搞学生运动,米云大学上法律课的时候,有个法学教授也讲了类似的问题,说当代大学生已经没有血性了,90年代以后的大学生都没有血性了。米云当时听了难受,也没有办法,谁敢在外面市场喧哗,会被扰乱治安管理处罚进局子。

话题扯远了,回到历史教材,现在可能有些学校可能会在小学阶段就引入一些简单的历史知识,作为启蒙教育的一部分。有条件的学校都会在教室走廊尽头安排小型的图书室,供小学生阅读,米云就见过女儿的教室走廊尽头有一些图书陈设,一般都是初中阶段,学生会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内容,了解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小学还是语文数学打基础的时代,不过现在多加了一门英语学科,米云那个年代要到初中才能接触到英语,不像米云女儿三岁就可以接触到,还报了一学年英语启蒙班,费用大概两万左右,属于激发兴趣爱好的学习班,一堆两岁到十岁的孩子一起学习。

有的?学校历史课在小学四年级就可以开始学习?。在小学阶段,历史课程通常通过历史故事来教授,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米云那个年代只有科学才会在五六年级开始学习,音乐、美术和书法在三四年级开始学习。科学那时候只记得摩擦起电和磁铁,还有指南针了,小学的课程主要还是语文和数学两门学科,近二十年才加上了英语学科,一切都是为了考试,应试教育就是如此,不能说好坏,至少在现阶段是最公平的一种教育方式,找不出其他的替代方法。

在初中阶段,历史课程的学习安排如下:

?七年级?:主要学习中国古代史,上册从原始人类到南北朝时期,下册从隋唐时期至清朝前期。

?八年级?:上册是中国近代史,下册是中国现代史。

?九年级?:开始学习世界历史,上册是世界古代史和近代史,下册是世界现代史。

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可以逐步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发展脉络,为高中和更高级别的历史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历史学习内容是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七年级主要学习中国古代史,其中七年级上册讲述从原始人类一直到南北朝时期,七年级下册讲述从隋唐时期至清朝前期的历史;八年级上册是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下册是中国现代史;九年级学习世界历史。

每一个学习板块学习方法都是不一样的。七年级是中国古代史,由于这一时期的中国在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加之世界各地之间联系较少,这也就基本决定了历史中考中国古代史非选择题只考某个朝代方面的内容。

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尤其是中考第一轮复习主要以朝代顺序为线索讲述某一王朝的建立、灭亡及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与思想、科技文化方面的内容,展现这一王朝的基本面貌和发展历程。死记硬背四个字,没有其它办法,现在歌谣背诵也是一个意思。

八年级上册是中国近代史内容,由于中国近代史是在列强的枪炮下开启的,是被动的跟随世界发展潮流。所以,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与世界形势变化紧密相连。因此,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或中考第一轮复习中就一定要与世界历史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换句话来说,此时的世界历史,其实就是中国近代发展变化的国际背景或者是外部因素。体现了历史联系性中的中外联系。

八年级下册是中国现代史内容,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这一时期中国主动融入世界,主动跟随世界发展潮流,所以学习也要与世界史联系进行。在学习中感悟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需要中国。这样,看问题就会更加全面,不仅便于应对历史考试,更能提升学生透过现象看到社会发展的本质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是世界历史,初中世界历史主要讲述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起重大作用的国家和事件。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并行发展的历史。展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其中,世界古代史考查内容较少,一个选择题。

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由于资本主义最早产生于西欧,所以世界近代史就是西欧影响下的世界发展史,而世界现代史则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驾齐驱,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历史。

每个学科都有其学科魅力及学科特色,也就有其学科学习的方法,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才会轻松,学生才会在学习中不仅获得的是知识,还有学有所获的成就感,才愿意坚持学习。

初中历史这门学科需要记忆的知识特别多,随着知识的累加很容易混淆或者是忘记,下面是米云在网上看到的方法,虽然现在米云自己是用不了了,也不屑用,有兴趣的可以看下,主要介绍的是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方法和高效记忆法大全,内容包括了6大正确学习方法和20个高效记忆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准确分析历史事件,为今后历史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历史20个高效记忆法

1、朗读记忆法(口腔肌肉法):

利用晚读时间,反复朗读课文,强化记忆,争取做到让历史知识脱口而出。

2、感官协同记忆法:

记忆时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共同参与记忆过程,高度重视眼看、耳听、口念、手写、脑思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

3、设身处地法(联想法):

想象历史场景,与历史人物对话,让自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从而易于记忆。复习到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可以想象自己是维新派中的一员,正与顽固派展开关于要不要变法的激烈论战,最后你取得了胜利。

再如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着作——《猛回头》和《警世钟》,可一边记为“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了警世钟”,一边想象一个人转头并做撞钟的动作。

4、反复记忆法(循环记忆法):

学历史不必花太多、太长时间,只需要反复利用较少时间,如每天就花几个十分钟来看课本,这样对于熟悉课本有很大用处。总的来说,记不记得住关键是看重复的够不够。所以记忆历史要有恒心和耐心。

5、睡前记忆法:

每天利用睡前十分钟看(或回忆)一遍需要记忆的知识,这样你的历史会很棒的。对于像考试、比赛等情况的短时记忆,你可以利用此法达到最理想效果。当人从睡梦中醒来时,大脑记忆状态所受的干扰最少,你所能回忆的事比你平时清醒状态下多的多。遗忘在睡眠时速度最慢、白天活动时速度最快。

6、顺藤摸瓜法:

以时间为线索(藤),回顾历史事件(瓜)。回忆时,按时间顺序,回想历史事件及与该事件相关的发生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

7、观察法:

从表面上看某些历史事件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平时善于观察、探究,找出其中的奥妙,就可以为记忆服务。

如:东西南北翼五个王中,名字笔画最少的王是冯云山(12画),名字笔画最多的王是萧朝贵(32画)。

8、交叉记忆法:

先按老师上课的思路进行记忆,将每一课的思路整理清楚,再沿着思路看课文,看到同种性质或类别的历史事件时,联想到另一历史事件,进行交叉记忆。

9、问答式记忆法:

经常与同学相互提问,找到自己听课看书的不足,及时回头“补救”。不要以为是在浪费时间,提问的过程也是复习的过程,不仅被提问的同学,还有提问的同学都会有提高。

10、浓缩记忆法:

将每篇长长的课文浓缩、简化,形成知识链条,着重记忆重点知识。

11、归纳、拓展法:

先把繁杂的历史知识归纳为几个字,并写到稿纸上,然后看着归纳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联想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如《南京条约》的内容可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四个小点,然后再拓展具体割占的地名、赔款额……

12、各个击破法:

坚持每天复习一个要点,日积月累来积累历史知识。

13、谐音记忆法:

14、口诀、顺口溜记忆法:

如果把某些历史知识编成口诀或顺口溜,读起来琅琅上口,就会在短时间内记住它并保持长久不忘。

(1)清朝的皇帝:(奴尔哈赤、皇太极)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2)《南京条约》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厦、福、宁、上。

(3)《天津条约》中的通商口岸可记为:汉口、九江,南加镇;沿海营,烟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

(4)中国各朝代的顺序: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东西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15、课堂记忆法:

利用上课短暂的40分钟,尽量把老师所讲的知识当场记下来,不应让40分钟白白流逝,以减轻课后复习的负担。而课后复习重点看那些没记下的就可以了。

16、笔记记忆法:

记笔记很重要,把每一次的笔记总结起来,就组成了一个知识网络,学习就容易多了。

17、错题本记忆法:

准备一个错题本,将考试、练习中做错的或不清楚的题抄下来,每周将答案盖住重做一遍,避免以后再错。

18、纸片记忆法:

将历史课本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整理到小纸片上,随身携带,一有空旧拿出来扫描一下,加深记忆。

19、“蔑视”记忆法:

对于一些很重要的知识,如果产生一种“一定要背下来”的想法,将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读来读去都记不住。我们应看轻它,并联系实际,认真读,这样便可以很快记下来了。

20、临时抱佛脚法:

临到考试猛看几天。对于平时不注意复习的同学,这一方法也许比较适用,起码说明你还是比较看重你的历史成绩的,但学习哥要提醒这部分同学,注意上课做好笔记,否则临到考试你连佛脚都没的抱!

历史考试的成败取决于课本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离开基础知识,任何能力、技巧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由于历史学科知识的纷繁复杂,分布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记忆。为了提高效率,大家最后的复习应对照逐一落实课本知识点,不放过包括地图、插图、注释、诗词、引言、典故、图片等等在内的知识点,并将重点内容整理、默写到笔记本上。

夯实基础的过程中,还要通过少而精的练习巩固复习。每天都要不断地背诵,抽出一点时间做题,做题的时候要注意联想,通过做题来巩固基础,保持良好的解题状态。其次,翻阅以前的错题也很重要。将你前几个阶段做过的题目找出,看看自己最容易做错什么题目,哪些知识点还没有巩固,这样的复习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基础知识是技能、能力的载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很难形成。?

历史所设置的问题带有综合性,需要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或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等角度入手,从多学科联系的角度加以宏观把握。

这一阶段,学生首先要加强审题能力的强化,要根据不同的题型认真审读材料及题目设问要求。

最后,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训练。能否恰当地运用历史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对于考试成功至关重要。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这样也许能够意外提高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