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白皙的玉手拖着腮,沉吟片刻道:“打着自由贸易为口号,行敲骨吸髓之事,此举多少有些见不得光啊。”
潘金莲神色古怪的看了她一眼:“莫非你在乎外人的看法吗?”
赵佶颔首清点道:“毕竟身为天朝上国,怎能如同蛮夷贼寇一样,我们不能只考虑自己,也要考虑周边邦国的想法。”
潘金莲眉头微微一皱,正准备开口反驳的时候。
赵佶白皙的俏脸上,泛起一抹盈盈的笑意:“我们的手段应该更周密一点,在给她们借高利贷的时候,就应该在她们内部专门收买一批二狗子。”
“让这些人在她们的国家担任重要高层,制定出一些符合我们大宋利益的贸易政策,我们私下可以分她们一口汤喝。”
“让她们平日里给我们提供情报支持,等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再让她们立即开城投降,喜迎王师。”
“把这批二狗子扶持上位,对于我们大宋来说,也有莫大的好处。”
“毕竟这批人是靠着外部势力支持,才上位成功的,天生得国不正。”
“为了防止自己被当地势力联合起来推翻,她只能不断的借助大宋的力量,来保护自己。”
“我们都不用张口,她自己主动就会给我们签订各种条约,来讨好我们。”
“这么一来,我们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好处。”
“当地的有志之士,最痛恨的人也是这些二狗子,让她们两波人每天撕咬在一起,我们就可以躲在幕后,悠哉的抱茶看戏。”
“时不时的洒下些许狗粮,谁弱了就支持谁,让她们内部始终无法统一。”
“不管谁上来,都得第一时间跪在我们面前,叫爸爸……”
潘金莲看着面前越说越兴奋的赵佶,他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应该说不愧是当今的女帝吗,她立刻就能举一反三,想出了各种具体可行的策略。
果然,能够跟朝中那些老狐狸天天打交道的人,没有一个心思是简单的。
赵佶白皙的玉手摸索着酒盏,嘴里喃喃道:“想要改革变法,打压士大夫们,首先需要灭掉淮西的王庆。”
“为了防止成平日久,手里的刀子慢慢锈迹腐蚀,无力再控制自己的钱袋子,跟笔杆子,需要在剿灭中原的贼寇,收复失地后。”
“要把目光转移到外部,开始自由贸易,以万邦之国的血泪,来打磨我大宋锋利的刀剑。”
”若是能够做到的话,我大宋将会成为天下,最为繁荣,最为强大的国家……”
一想到自己将来有机会成为千古一帝,远超汉武帝,唐太宗。
赵佶白皙的面庞上,都泛起一抹兴奋的红晕:“公子,真乃旷世奇才也。”
潘金莲忍不住吐槽道:“现在高兴还早呢,想要成就大业,需要把挡在前面的,王庆,田虎,辽国,西夏,金国,这些强敌,一个个都干掉才行,如今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赵佶盈盈一笑:“只要公子在我身边,我就感觉充满了底气,仿佛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潘金莲饶有兴致的看了她一眼:“那你打算怎么感谢我?”
赵佶毫不犹豫道:“只要公子张口,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这这话完全是发自肺腑的。
毕竟朝中的那些官员,她光是想起来,就忍不住一阵摇头。
先不说那些只在乎自己利益,一个个虚伪至极的士大夫们。
即便是一心为国为民,没有丝毫私欲的苏轼。
在很多事情方面的认知上,依旧有着很多的局限性。
丝毫没有察觉到,大宋的心头之患不在外面,而是在朝廷,就在那乾勤宫的大臣当中。
这些人烂一点,大宋国内就烂一片,要是这些人全烂了,那大宋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她死无葬身之地啊。
回想起来,唐殇帝李湛被勒死在皇宫里才几年啊,说不定就站在宫中,天天在盯着自己呢。
一想到自己也差点出事,她白皙额头上都冒出一层细细的冷汗。
潘金莲嘴角微微一勾,凑到赵佶的耳边:“官家还记得跟我的约定吗?”
赵佶感觉自己敏感的脖子,被那灼热的呼吸喷的痒痒的。
她身子都隐隐有些发软,语气也不自觉的变轻了起来:“当然记得,公子与我赌约,说赢了之后让我咬你一口,公子为何会提出这种奇怪的请求,难道不怕疼吗?”
“只要小心一点,自然是不疼的。”
“小心一点,此言何意?”
“这个嘛.......”
潘金莲看着赵佶那一脸迷茫的样子,不禁嘿嘿一笑,靠近她的耳边窃窃私语了起来。
赵佶端庄秀丽的面庞,先是愣了一下,旋即变得酡红一片。
她忍不住嗔了潘金莲一眼,有些气恼道:“公…公子,你这也太过分了,居然让身为女帝的我,做那种事情。”
潘金莲看着面前又羞又恼的佳人,笑着说道:“男女之事,天经地义有何好羞的,若是官家心里介意,那就罢了,我绝不会逼你做为难的事情。”
赵佶有些无奈道:“公子一介弱男子屡次帮我大忙,救朝廷于为难之间,立下如此大功,我又怎么能没有丝毫的表示。”
潘金莲一愣,随即看到了赵佶美眸里的一抹羞涩。
他咂咂嘴,做出一副惊讶的样子:“那官家你的意思是......”
赵佶风情万种的白了他一眼,面色发红道:“正所谓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既然公子想要这样的赏赐,那朕允你一次又有何妨,把…把门关了。”
潘金莲摸了摸下巴,看了一眼面前雍容华贵的赵佶,心头一热。
随即起身将房门,窗户纷纷关上,转眼整个房间陷入一片昏暗之中。
然后回身朝着佳人缓缓走了过去。
这时,一缕阳光顺着缝隙,恰好照在墙面上的一首诗词上。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潘金莲目光眺望着那洋洋洒洒的诗词,忍不住赞许道。
真是好诗,好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