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漱芳斋的雅利奇也注意到了坤宁宫的情况,也听到了梁九功禀报的事情:
平南亲王尚可喜的长子尚之信反叛了朝廷,投靠到了吴三桂的手下,这无疑是打了朝廷一个响亮的耳光。
毕竟之前三藩之乱刚起时平南王尚可喜忠于朝廷积极平叛,被康熙特赐封为平南亲王,没想到这才几年呢他的长子就反叛了朝廷,何其讽刺又让人恼火。
被自己额涅和妹妹连番催促着,海兰珠稳了稳心神后小心开口道:
“皇上,若是朝政繁忙尽可去处理,妾这生辰不重要。”
压下心头喷涌不止的怒火,康1庆祝着生辰。”
又看了眼嘎鲁玳和舒舒觉罗氏,康熙眉眼间带着不耐的冷声道:
“后宫事务全都有海兰珠做主,她不愿意的事情就是朕的意思,你们那些小心思都收起来,以后该怎么做久交由海兰珠做主,省的闹来闹去吵的人头疼。”
嘎鲁玳脸色瞬间惨白如纸身体摇摇欲晃,她知道自己这辈子完了再也没有希望了。
舒舒觉罗氏也是脸色煞白很是难看,她没想到自己这个长得国色天香才艺双绝的小女儿,一分半点儿都没得到皇上的怜惜,现在只希望大女儿能够念在亲姐妹一场下手别那么狠。
坤宁宫这边自从康熙离开后气氛就诡异到了极点,海兰珠看着簌簌发抖的妹妹暗自叹息,在她们惊慌失措的神色中开口道:
“原本我想着给你在京城选一个殷实人家,没想到现在皇上都厌恶你了,那就只能是京城之外的地方选出个最合适的人选,蒙古王公贝勒或是封疆大吏家的子孙,嘎鲁玳这是你最后的机会了要好好珍惜。”
低着头的嘎鲁玳掩饰着内心的恨意,论容貌才情她都比面前的皇后姐姐高绝,要不是晚生了几年现在中宫之位就是她的了,只是现在形势比人强还是要面对现实的好。
思忖衡量了许久后嘎鲁玳目带坚决之意的看向海兰珠,斩钉截铁的说道:
“既然姐姐给了我选择那我也就不客气了,家里长姐远嫁蒙古做了王妃,我是嫡女可不能比她地位低了,还请姐姐帮我在蒙古寻个殷实人家。”
海兰珠目光闪动再次开口问了一遍:
“你真的想好了?”
舒舒觉罗氏这下子是真的着急了,拉着嘎鲁玳的衣袖想要劝解她,毕竟嫁到其他人家自小运作得当总能有回到京城的时候,若是真的嫁到了蒙古那可真就是一辈子见不了两面了。
“额涅,我心意已定您不用劝我了。”
甩开舒舒觉罗氏的手,嘎鲁玳倔犟的看着海兰珠,眼泪汪汪的带着哀求开口道:
“姐姐,还请你成全我这一番心意,这辈子我是不想屈居人下的,若不然我是要活不成了。”
“好。”
海兰珠一口应下她的条件,站起身从自己的梳妆台上拿出一个巴掌大的小册子,毫不犹豫的就放到了嘎鲁玳的手里,淡淡开口叮嘱了几句:
“你看看这上面的名单,都是蒙古那边适婚的贝子以上王爷们,路是自己选的就好好走下去,那里可没有家里人宠着惯着你,也没有姐姐我让着你。”
嘎鲁玳看着册子上漠南蒙古喀喇沁部、扎鲁特部、漠北土谢图汗部等七个选择,一时之间心里也做不了决定,不禁有些犹豫了起来:
“姐姐,我可以回家考虑几日吗?”
海兰珠很大度的点头,看着眼前的母亲和妹妹叹息出声:
“蒙古那边的情况也就漠南会好些,靠近噶尔丹部的地方都不太平,你们还是思虑清楚和阿玛说一说,他们在朝廷里得到的消息可比我们清楚,看事情的目光也比较长远,多听听他老人家的不会错。”
舒舒觉罗氏欣然应下心里也有了底,说不定公爷能劝住小女儿呢。
漱芳斋里一场大戏完毕,很多人看皇后还没有来,便也知道怕是出了什么差错,雅利奇也没多少看戏的心情了,同几个亲王福晋说了一声精力不济便回了钟粹宫。
这下子只要耳聪目明的就都察觉到了不对劲,她们刚出了宫门口就得到了准确消息:
尚之信反叛朝廷了。
宗室福晋们可不是那些目光短浅小家子气的妾室们,本就是到了三藩之乱的紧要关头,又有一方大员反叛,无疑是给了那些摇摆不定的墙头草们一份定心丸,恐怕后续会有更多的糟心事出来。
钟粹宫里海兰珠和希芸坐在雅利奇对面,三人手里各自拿着一件小衣服做着,她们也在说着这件事情,想了想后雅利奇便给她们提了个醒:
“估计现在这个消息只是个开始,要不了多久就会有更多的坏消息传来,你们还是要警醒些好,若是手头有宽裕的东西,到时拿出来献一份爱心也行。”
“姐姐说的是哪方面的事情?南面还是北面?”
海兰珠知道这种需要后宫一起跟着捐款的事情,一般的都是民间百姓们发生了什么大事儿,还是那种影响比较深远的才行。
瞧着天边飘过来的乌云,雅利奇心头逐渐沉重了起来,又到了夏季多雨的时候,那几个幸存的证人还未进京,南边的情况有残魂自告奋勇的去盯着了,有她那速度在一旦有任何不妥她这里即刻就能知道。
希芸面色也有些凝重,她虽说是旗人也在皇宫里,可也有人的怜悯之心:
“我听说黄河年年都会决堤,从以前到现在都没有个妥善解决的办法,莫不是黄河那边又发生了什么大事儿?”
雅利奇微微点头心头沉重不已:
“我三弟德浑游学到了南边,我收到消息淮河那里决堤了,还发生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估计要不了几日就会在京城引起轩然大波,只是可怜了那些受灾的百姓们。”
海兰珠和希芸也知道雅利奇不会说谎,面上也不禁露出几分同情来,只希望那里百姓们的灾难能够尽快结束。
六月二十五个男女老少神色仓惶的人进了京城,随行的是面目很普通的中年人,一行人进了一处僻静小院子里。
雅利奇收到阿大的消息后就吩咐他将证据和人都引到两个御史那里,接下来就靠这两位大公无私的正直御史直达天听了。
康熙十五年六月二十一,是康熙这一生最难忘的日子了,朝堂里两个最硬骨头的御史纷纷具折参奏地方官员不作为,各种暴行罪证条条都有证据,更难逃脱的是那两个老头三个小孩子的证人们了,听他们诉说了家乡被无情镇压屠杀的情景,康熙已是无颜面对跪在大殿中央的那几个幸存者。
帝王觉得无颜面时那让他丢脸的人就别想好过,一连串雷霆之意下达,处处刑场被血染红了,在这期间残魂可是撒了欢的折腾,留下了不少骇人听闻的血案,在当地几十年内都起到了警示作用,做了坏事天地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