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君之所以建议多尼给皇上和郑亲王之间掺些沙子,除了要让皇上与济尔哈朗之间有些嫌隙之外,她也想让多尼与仅存的一辅政大臣济尔哈朗之间保持距离。
在多尔衮活着时,两位辅政大臣面子上过得去,主要是济尔哈朗展示了对多尔衮的服从,但实际上,济尔哈朗一直在暗地里较劲。一方面,这也是太后和皇上的需要,以免多尔衮一方坐大;另一方面,济尔哈朗也一直视多尔衮为劲敌。
现在多尔衮突然暴毙,朝廷内部的政治均势被打破。李香君冰雪聪明,一下子就洞悉到,现在清廷内部的政治天平两侧,一面是刚刚亲政的皇上,一面是刚刚除去政敌的济尔哈朗。
而济尔哈朗很有可能想对以前的宿敌一派进行秋后算帐,所以李香君就想让属于多尔衮这支的多尼,既要明哲保身,又要向皇上那一端靠拢。
但,李香君没料到的是,济尔哈朗在清廷政治中更是老谋深算。
济尔哈朗是多尔衮的堂兄,从身份上没有多尔衮在爱新觉罗家族中那样核心。但济尔哈朗在家族中的地位却非常重要,也正是因为他相对超脱的地位,家族中各支下的兄弟都想和济尔哈朗处好有关系,以谋求本支弟兄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而济尔哈朗从小与先帝皇太极一起长大,多年南征北战,战功显赫,最重要的是,他见风识舵,非常善于在各方势力中保持平衡。这让他成为各方都想借重的力量,在皇太极一辈的皇亲里,济尔哈朗逐渐确立了德高望重的地位。
济尔哈朗深知,他所依靠的,正是与先帝皇太极之间的深厚情谊。他原本支持皇太极长子豪格接替皇位,也不能让多尔衮篡夺大位。虽然最后双方妥协,只是让皇太极的九子福临接替了皇位,但至少没有让多尔衮掌握最高权力。
在两个辅政大臣辅佐的过程中,济尔哈朗始终是以扞卫幼帝利益的庇护者身份自居,虽然不去挑战多尔衮,但也让多尔衮无法夺权。
可是,多尔衮暴毙后,他和已经决定新政的福临之间的关系一下子尴尬起来。济尔哈朗虽然自认为问心无愧,但皇上看待他的眼光,恐怕已经从寻求保护,转变到觉得他是个障碍了。
济尔哈朗坐在郑王府后堂书房的太师椅上,眼睛半眯,也在思考最近一段时间里朝廷内政局变化。
虽然济尔哈朗对多尔衮突然死掉感到惊喜,因为这样他的压力会大为减小,但他仍然觉得,福临年纪太小,如果不加以辅佐,恐怕对大清不利。
然而,不知为何,福临却显示出亲政后极强的自信心,似乎希望马上做出政绩,让太后和济尔哈朗看到他的政治智慧。这让济尔哈朗反而不知怎么来行使自己的职责了。
济尔哈朗对政治风向的敏感度极强,他很担心,多尔衮这个飞扬跋扈的权臣死掉后,他变成了皇上的眼中钉。
要怎么才能让福临皇上显示出他高超的执政能力,又让福临觉得自己和他是站在一起的呢?济尔哈朗这些天一直在为此事犯愁。
济尔哈朗看着书房墙上挂着的楹联发呆。这幅楹联是他一直喜爱的:
“常爱此中多胜事,更于何处学忘机”。
虽然他经常督促自己不要机心过盛,但在宫廷中,没有机心,就意味着被整肃,甚至被灭门。
济尔哈朗权衡再三,最终意识到,政敌多尔衮的消失,使太后、皇上与他之间的政治联盟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再。如果想保持以往的局面,必须要树立新的共同敌人。
可是,济尔哈朗把皇亲国戚们挨个想个遍,又遗憾又恐惧地发现,没有一个人能够替代自己,成为皇上的眼中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