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在金融业的发展相当落后,李哲登基以来,着重发展工业和工业,并未放开金融业。
早期,高卢国想在夏国投资,那都是有限制的。
而且夏国前面几年,基本在战争中,开放金融业对国民经济不利。
从一九零二年开始,夏国的金融业才慢慢放开,民间银行如雨后春笋,新增了上百家,国外符合条件的银行,一样可以在国内展业。
证券业方面,李哲一直没有放开,连相关的部门也没有成立。
这算是一种滞后吧,因为夏国国内没有相关的人才,请国外的人才过来,不把你搞空就算烧高香了。
这十几年,大学的金融专业培养了不少人,让国内有了一定的人才储备,是时候可以放开了。
在李哲的授意下,政务院成立了证券监管部,预备设立三大交易所,分担不同的功能。
三大交易所分别设在津门、沪城、珠江。
在帝京周围,帝京是政治文化科技军事中心,津门是北方的经贸市场,保定是工业基地,南直隶是农业区。
津门成为了北方第一大都市,沪城是东部大都市,珠江是南部的大都市,人口密集度相当高,地理优势明显,工商业发达。
将交易所放在这三大城市,让金融企业有土壤发展。
该政策的下发,让国内的企业激动了,百姓也翘首以盼,国外的资本在做准备。
夏国的市场有多大,全球都知道。
李哲放开的原因,也是考虑到国内的的存款越来越多,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
经济要发展,货币要流动起来。
金融是经济的血管,李哲不知道这句话对不对,反正他顺应大势,将该做的做了。
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一年准备,两年试行,预计到第四年才能正式放开市场。
一旦碰上战争,这个过程要延长。
而且,战争的时间不会太远。
到目前为止,联盟国人口总量依然是最多的,超过北盟成员国的人口总和。
联盟国战舰总数接近一千八百艘,一九零六年以后制造的都是大型战舰,对高卢国和夏国数量上完全碾压。
联盟国陆军人数相当多,这七八年实行了强制兵役制度,成年男人均接受军事训练,受训人数高达上千万,这数量相当恐怖。
很明显,这是奔着一战定输赢的目标。
鹰国专注于海军,应该是联合海军,一千八百艘战舰,海军服役人数达百万;陆军方面,鹰国在南洋有十万驻军,在印度有三十万本土军,五十万殖民军。
在南非方面,鹰国有五万本土士兵,不过,普鲁士增派了十万陆军,这是布尔人不敢再行动的原因。
当然,李哲让情报人员告诉布尔人,暂时不要行动,以免错过时机。
等大战打起来,背后动刀子更爽。
鹰国在本土的守军五十万,这是必须的,高卢国百万大军,直布罗陀有几万夏国陆军,还有夏国的大西洋和地中海舰队。
虽然鹰国在海军上有必胜的把握,可他们依旧不放心。
李哲明白鹰国的担忧在那里,那就是夏国还有数量庞大的潜艇,而且技术一直在更新。
普军除开原有的两百艘战舰,陆军人数一直保持在百万人,对标高卢国,这给高卢国很大的压力。
罗马国、奥利国、沙俄国均是发展陆军,罗马国和奥利国保持常备军六十万,沙俄国保持一百五十万,无论何时,沙俄国的兵力都是欧陆最多的。
武器方面,联盟国的基础武器不断仿制夏国和创新,差距越来越小,可以说,下一场大战,除开夏国的秘密武器,基本上是打综合实力了。
在飞机方面,联盟国发展得稍微滞后一些,不过,从情报上来看,已经在试验一些战机了。
联盟国的总体资源弱于夏国和高卢国,一旦开战,南阳和印度将被夏国迅速占领,欧陆会被高卢国陆军快速拿下,失去了这些地区,联盟国的资源将难以支撑。
若联邦国在背后输血,那有得打。
反观高卢国,海军数量无法在扩编,各种战舰五百艘,到极限了,甚至超越了任何时候的高卢国帝国时期。
陆军保持一百五十万人,应对伊比利亚、普鲁士、罗马国的压力。
国内工业在夏国的支持下,军工建设了不少,这是为了下一次大战准备,能就近补充夏国士兵。
高卢地区和伊比利亚地区的总人口接近一个亿,潜力还很大。
不过,由于伊比利亚各族保持自治,不怎么配合兵役,让高卢国的兵员来源少了很多。
在防御方面,高卢国在低地三国边境大肆修建碉堡,拿破仑五世的理由很简单,先防住,再反击。
至于海岸线,重要的港口城市也修建了堡垒。
只有这样,拿破仑五世才感到安全。
至于国内,李哲这几年并未扩军,保持上次大战裁撤后的规模,而且,随着装甲部队的扩编,帝国军队的战斗力不需要用人数来衡量。
当海上有航母、天上有飞机、陆上有坦克,人数再多也不起用。
但是,国内的兵役制度一直在实行,每年五十万人从预备役转为在征预备役,夏国极限扩军的情况下,轻松拉起千万受过训练的部队,一点不输联盟国。
除此之外,两个附庸国能各提供百万士兵,帮助帝国守护后勤。
至于乌尔拉山西部的五大王国,李哲并未将他们算上,他们能自保就不错了。
这几年,军务院在乌拉尔山修建了大量的武器仓库、机场、铁路线,为的就是越过乌拉尔山做准备。
沙俄国在乌拉尔山下修建了大量的堡垒,防御部队有五十多万,超过了夏国的数量。
不过,当飞机和坦克从山上进攻的时候,拔除这些碉堡不算难事,而且,夏国的穿甲弹威力变强了。
当几百万大军在坦克和飞机的掩护下,从乌拉尔山征伐欧陆,那将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恐怕史书会这样写,‘东方之鞭再一次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