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魔法世界的道士 > 第208章 新宋恩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00年5月,随着高碑店水泥厂的水泥大量产出,除了售卖给南北商人,让火车拉走之外,剩下的水泥,李连胜都用来开始铺设水泥公路。

现在新宋政府没钱搞这个工程,地方上有钱有能力的人自然要搞起来,而且附近公路建设好了,来往买李记商品的商人也会更多不是。这钱也不算白花了。道理和在附近剿匪能繁荣商业是一样的。

李家军编制扩大之后,到如今已经有了八千多人的规模,这样的实力在北方山河四省也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了。这种水平,已经相当于北洋新军一个加强旅的规模。

而且李连胜的李家军训练水平和装备,是超过北洋新军的。

轻武器上面,班长副班长都装备了长枪之外额外的盒子炮当作冲锋枪,一个班一挺轻机枪,两个机枪手都装备盒子炮手枪。一个班四支盒子炮当做冲锋枪作为近战的火力补充。基本不太用考虑刺刀战了,但就是这样,李家军也让士兵在剿匪期间,用土匪练过刺刀。

今年也是新宋政权恩科之年,为了庆祝新朝鼎立,开恩科取士,再正常不过。

不过今年的恩科取士,和以往还是有些区别的,那就是废除八股。八股文章,明清两朝五百多年都已经被写烂了,后来只能搞出一堆截搭题。到了清末,甚至只看写字好坏取士了。

例如清末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其楷书比印刷的丝毫不差,民间素有大楷颜真卿、小凯刘春霖之赞誉。

四书五经虽然还是要考的,不过根据读过几年书的赵三多陛下建议,四书五经只考贴经墨义,也就是填空题和背诵题——这么考绝大部分秀才和大半童生基本人人能过关。

所以重中之重开始考策论题,其实会员殿试的时候,就是考策论决出名次来,可以说,能进科举一甲(状元榜眼探花)前三名的甚至前十几名的,用空策根本选不上。

所谓空册并不是交白卷,而是泛泛而谈,什么轻徭薄役、鼓励农桑、远小人亲君子之说这一套老生常谈,又拿不出实际治理国家的办法的就算是空策了。

用现代话说,就是假大空套的官样文章,假大空套就是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可见虽然八股和空策已经消失了,但也没有完全消失。

考秀才的最后一关院试就要以策论来取士了,考举人更是如此。

像是其他的诗和公文书写、数学等,也占据了和贴经墨义一样的次要位置。

这一次新宋恩科,最后拿下第一名的仍是清末最后一个状元现在是新宋第一个状元刘春霖,刘春霖在这个时代的眼光,已经远远高于其他的读书人,再加上刘春霖的小凯书法冠绝天下,不取刘春霖都说不过去。

恩科殿试的策论上,刘春霖主张应该仿效日本,大量的利用本国的宗族祠堂和寺庙办学(日本的大量初级小学寺子屋就是用寺庙的房子办学的),想要强国,就需要人才,而文盲是无法成为人才的——自古穷文富武(练武之人要天天吃肉还要定期吃补药甚至药浴打熬身体,其花费远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赵三多和阎书勤等人能自幼学武,其实家境还不错,也都念过几年书,只能说不是科举的料子,才弃文从武。

除了大量利用祠堂和寺庙办学,还要通过工业化来强军富国,这也是列强之所以称为列强的根本。但最根本的,还是人才,只要有大量的读过书的人才无论以后他们从事什么行业,何愁中华不兴。

这一点是说到了新宋高层的骨子里。赵三多也就因此点了刘春霖的第一名。

考举人和会试的时候,刘春霖也都是第一名,分别是解元、会元、状元,也是新宋第一个连中三元的。

刘春霖这个经历,简直和小说一样梦幻——写科举的小说你不连中三元都不好意思出来跟人说话。

这一届的恩科榜眼是号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的辜鸿铭。

辜鸿铭可是比刘春霖更加厉害的传奇人物,辜鸿铭其人在欧洲已经拿了一堆学士、硕士、博士头衔,可以说是中国西学第一人。原本在南方教书的辜鸿铭,听说朝廷开了恩科以策论取士,当下也和学校的一些学生一起去参加本地的恩科考试,结果辜鸿铭在策论上连战连捷,也是一路以第一名过关斩将到了会试才遇到刘春霖这个劲敌。

辜鸿铭殿试文章是讲,要把西方好的那一套拿过来用,西方不好的那一套弃之如敝。例如洋教,信个锤子也好过信洋教,毕竟锤子能代表公平,但是洋教没有。

但是洋人搞发明创造建工厂大生产乃至向德国一样普及义务教育,这一套是可以学过来的。

新宋这一次恩科,取了进士一百五十余人,因为不是所有会试的会员都得到了进士出身的荣耀,而是殿试一旦写了假大空套的空策之后,都被赵三多刷掉了。以后还想考进士,还要重考会试。

为此事,赵三多还当庭大骂了取中那些写空策中举的举人、会员的考官们一顿。

考官也冤,毕竟他们大部分人,也只会写空策啊,那些考生动不动写学东洋强国学西洋强国的,这些考官也不懂啊。

清朝的一个秀才听说书店有本书作者是司马迁后,问司马迁是哪年中的举人或进士,听书店老板说司马迁根本就没有中过举人进士,于是决定不买他写的书。

清朝读书人就这样,大家每天大量时间都用在背时文(科举中举的范文)和练书法上面了。什么司马迁,又没中过举人进士,那读他的书有个屁用啊。

其实不是那个秀才傻,而是那个秀才是个实用主义者,既然科举不考史记里面的内容,那读史记干嘛,闲书读多了岂不分心。

因为新宋第一届恩科取士数量不足,赵三多又不愿意滥竽充数,宣布明年继续开科取士,一直取到官员足够为止。现在不说山河四省的地方官,就连京城六部九卿的位置,也有着大量的空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