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王迪在为360安全卫士降温后,便继续在台上来回踱步,仿佛在酝酿着更加震撼人心的信息。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他再次面向镜头,以一种沉稳而自信的语调缓缓道来:
“1967年,米国Ibm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直径达32英寸的软盘,它的发明者是阿兰·舒加特。
“1983年索尼推出容量达到1.44兆的3.5英寸软盘,这一规格沿用至今已逾十六年,却未曾迎来任何实质性的容量提升。全球的科学家们为此不懈探索了整整十六年,始终在寻找着能够颠覆这一传统的替代品而不得。
而今天,1999年7月11日,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我非常自豪地向大家宣布,我们华夏的科学家已经成功找到了那个能够彻底取代软盘的全新移动存储设备。在场的每一位,以及电视机前的广大观众,都将共同见证这一计算机时代的重大变革,见证一个全新移动存储设备的诞生,它将彻底颠覆软盘的地位,成为未来移动储存领域无可争议的唯一选择。”
此言一出,现场与电视机前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被王迪这番石破天惊的言论深深震撼。
取代软盘?还唯一?
若是在发布会之初,这样的断言或许会引起一片质疑,但在接连目睹了两个创新产品之后,人们不得不承认,王迪虽然口气不小,但他所带来的新品确实拥有令人信服的实力。
此时,王迪再次转身面向后台,以洪亮的声音邀请道:“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朗科公司U盘的共同发明者——成大华先生与邓顺国先生!”
相较于之前的两次亮相,此次的掌声尤为热烈,观众们对即将登场的U盘新品更是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期待。
王巩权凑近沈南平,低声问道:“王迪这小子究竟是从哪里挖来了这么多顶尖的项目和人才?”
沈南平无奈地摇了摇头,苦笑一声道:“谁知道呢,这或许就是命运的偏爱吧。”
沈南平觉得只能用玄学来解释,才能忍住不对台上的少年生出嫉妒之心。
成大华与邓顺国各自手持一款U盘,自信地站在舞台中央,相视一笑后,成大华率先开口道:“大家好,我是成大华,U盘的发明者之一。”
邓顺国紧随其后自我介绍道:“大家好,我是邓顺国,U盘的另一位发明者。”
与此同时,LEd大屏适时切换出一张图片,清晰地展示了黑、白、黄三色U盘的精美正面照,下方还标注着8兆与16兆两种规格。
现场观众的目光瞬间被这些小巧精致的U盘所吸引,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女孩们,更是对它们一见钟情。
而业内人士,尤其是前排的东芝代表,一眼便看出了U盘的大致技术结构,惊叹于这天才般的设计。
USb接口加上闪存芯片,那不就是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移动软盘吗?
还是容量可翻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移动软盘。
这看似简单的设计,却困扰了业界十六年之久。
更令他难以置信的是,这天才设计竟然并非出自他们国家,而是来自科技实力相对薄弱的华夏。(注1)
在成大华与邓顺国详细介绍完U盘的发明过程及规格后,他们再次在热烈的掌声中回到后台,将舞台重新交还给了王迪。
观众们知晓,按照之前两次的流程,又到了公布新品价格的关键时刻。与前两个并非迫切需求的产品不同,无论是现场还是电视机前的商务人士,都对这小巧便携、容量巨大的U盘充满了迫切的期待。
“只要价格合理,我一定入手一个。天天出差带着那么多软盘,既怕碰又怕磕,实在是太不方便了。”台下第三排一位不太上网的媒体人士由衷地感叹道。
他对前两个软件新品并无太大兴趣,唯独对bt协议有些印象,但眼前的U盘却让他心动不已。
王迪再次回到舞台中央,望着台下观众那热烈的反应,心中暗自得意。看来,举办这场发布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他强压下心中的喜悦,直面镜头,语气坚定地说道:
“毋庸置疑,朗科的U盘绝对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小巧轻便、耐摔耐用,外观更是精美可爱。无论是存储资料还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都是绝佳的选择。想当年,第一张软盘Ibm卖出了390美元的高价,折合人民币高达3120元。那么,作为比软盘容量大出十几倍的全世界首个U盘,我们应该定价多少呢?”
王迪故意卖了个关子,在台上来回踱步,给观众留下了充足的思考时间。
观众们一听这话,纷纷大呼买不起。
毕竟,第一张软盘就卖到了3120元的高价,而这比软盘还要厉害的U盘,价格肯定更加昂贵。
“不会要卖到五千以上吧?这价格我可承受不起。”
台下观众纷纷猜测,有喊一千美元的,有喊五百美元的,直到一位靠近前排的媒体记者高声朝王迪喊道:“王老板,就卖100美元吧,再贵我可就真的买不起了。”
王迪听到这位观众的喊话,不由露出会心地微笑,指了指他道:“我听到了,这位朋友喊的是一百美元。看来,大家心目中我们的U盘最少也能卖到这个价。不得不说,这位朋友的眼光确实很独到。
在我们U盘刚刚研发成功的时候,我们就曾认真讨论过它的售价。U盘的两位发明者为了这个项目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他们认为U盘的价格不能辜负他们的付出;而生产和市场部门的同事们则认为U盘的价格必须能够确保公司的盈利。
因此,他们在经过反复讨论后,最终得出的8兆U盘的定价,正是刚才那位朋友喊出的一百美元。”
王迪说到此处,故意停顿了下来,又开始在台上来回踱步。
有观众以为这U盘的价格肯定是100美元了,虽然有些贵,但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而那些觉得买不起的人,也没觉得这个价格贵了,只是觉得暂时不急着用,就决定等等再买。
然而,前排的几位老总却敏锐地捕捉到了王迪话中的潜台词。看来,这U盘的价格应该不是100美元,大概率会便宜几块,搞个打折促销。这种营销手段他们再熟悉不过了。
就在这时,台上的王迪感觉火候已经差不多了,突然提高音量,朗声道:“不过,一百美元的定价,虽然在大家看来都很合适,但我听后还是觉得太高了。我并不是认为U盘不值一百美元,而是觉得这样的价格不利于U盘的推广。
U盘应该像软盘一样,成为人手一个的必需品。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所以,经过我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终于说服了朗科的同事们,他们同意降价。那么这个降价后的价格到底是多少呢?
大家请看我身后的LEd大屏幕。”
随着王迪话音的落下,舞台中央的LEd大屏幕上突然显现出两组醒目的数字:
“39——299;63——499。”
王迪指着屏幕上的数字,高声宣布道:“没错!8兆的U盘我们不卖390美元,也不卖100美元,只卖39美元!折合人民币,国产只要299元人民币!16兆的U盘也只卖63美元,折合人民币499元!”
“哇喔……”
现场的观众在短暂的沉默之后,爆发出了比之前两次更加热烈的欢呼声,掌声如雷鸣般响起,后排的大学生更是激动得从座位上站起来又跳又叫,整个会场瞬间沸腾。
在这个年代,国内一张1.44兆容量的软盘价格大约在10到20元之间。以16兆的U盘为例,那就相当于11张软盘的价格,最低价也要111元。(注2)
而安装一个系统至少需要准备24张软盘,不仅非常麻烦,而且软盘还极易损坏,用个四五次就可能报废了。
这就意味着,安装五次系统,111元就打了水漂。
如果再来五个五次,也就是25次系统安装,一个16兆U盘的钱就没了。
但如果直接使用U盘,别说25次,就是用几年、十几年,只要不进水,一般都会完好无损。
这样的性价比,只要上过小学数学的人都能算明白哪个更划算。
在上个时空,朗科U盘的价格是王迪现在这个价格的一倍,但依然卖得不错。可见,只要有钱且用得着这玩意的人,都会愿意购买。
那么在这个时代,价格便宜了一倍,虽然对于这个时代的老百姓来说还是有些贵,但买得起和愿意买的人肯定会更多。
更何况,U盘这个东西不仅国内需要,国外也同样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事实上,早在今天发布会之前,王迪就已经让成大华将库存U盘优先发往了脚盘鸡、米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