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兴汉 > 第119章 边让大胆天子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边令前面带路吧!”

刘辩随口吩咐道。

“谨唯!”

边让倒是彬彬有礼,“臣让虽假,但自从履职以来,也算兢兢业业,好好研究了一番,正好和陛下介绍一二。”

“可。”

“臣研究发现,似乎天子都喜欢修建园林,而且喜欢修新的。

自孝顺帝修了西苑,后面陆续又修了鸿德苑、广成苑、芳林苑、显阳苑、上林苑(这个非长安的上林苑)、罼圭苑、灵昆苑等。

一般每到饥荒时,天子都会假模假样地下令将皇家苑囿开放给灾民耕种。

事实上往往流于空文。而且情况稍有好转,他们就又开始了新的营建。”

边让的声音不小,“只是不知陛下这次废上林苑、显阳苑,以为屯田,会不会流于空文呢?”

闻言,周围人脸色大变。

毕岚瞪圆眼睛,侍中杨琦则是厉声喝道:“国家大事,自有大夫议郎评论,岂有你一个苑令置喙的规矩。

你若还有忠义礼节,便自赴廷尉吧!”

相对于其他人的愤怒,刘辩倒是面露笑意,暗想怪不得这家伙被曹操杀了,我但凡心胸狭窄点,现在就把你砍了。

如是想着,刘辩开口阻拦道:“大汉亟待中兴,正缺少敢直言纳谏的忠臣。

既然边文礼身为苑令不能评论,那就升为议郎,收拾收拾,去光禄勋报到吧。”

孟他反应比较快,当即跪地稽首道:“圣上从谏如流,愿听直言,实为千古之圣君,大汉中兴在即啊!”

其他人也纷纷齐声:“圣上从谏如流,愿听直言,实为千古之圣君,大汉中兴在即啊!”

刘辩看着一群官员,心中一动,知道到了作秀的时候了。

他深刻的研究过汉末的历史,自然知道这是一个疯狂作秀的时代。

诸如,卧冰求鲤、羊续悬鱼、孔融让梨、李郭同舟、君子四知等等作秀的典故,是数不胜数。

于是,刘辩清了清嗓子,正了正容颜,朗声说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啊!”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边让口中喃喃,忽地一拍手,唱道:“昔有章华台之楚灵王,今有罼圭苑之汉天子。

虽齐桓之一匡,岂足方于大持?

尔乃育之以仁,临之以明。致虔报于鬼神,尽肃恭乎上京。驰淳化于黎元,永历世而太平。”

刘辩嘴角含笑,如春风扶柳。

他自然知道,经由边让这样一吹捧,马上孔融就得加入其中,然后就是蔡邕和太学生。

想不出名都难。

只是来看个园林,还有意外收获。

这时,唱完的边让意犹未尽,跪地稽首道:“圣上,臣请为兰台令史,以祥录圣上英姿,书大汉中兴之过程。”

众人:“......”

饱学儒士拍起马屁来,其他人是拍马也赶不上啊。

不过,刘辩自然不会轻易改弦易张,我刚任命你当议郎,你就蹬鼻子上脸,要去当史官。

“文礼之才,当在治国谏言,兰台令史,我已属意蔡博士。”

“谨遵圣上旨意!”

边让领旨之后,还忍不住拉着旁边人道:“伯喈之才,十倍于我,有他记录圣上言行,书写赞歌,我就放心了。”

被拉着的侍中刘和:“......”

......

罼圭苑引洛水入而为湖。

湖底卵石满积,湖水蔚蓝如镜,倒映着天空中的白云和红日。

微风拂过湖面,泛起一圈圈涟漪,宛如透明的细纱轻轻飘动。

站在鱼梁台上,俯瞰绿树成荫,郁郁葱葱,亭台楼阁,嵌入其中,好似天然而成。

刘辩微眯的双眼渐渐睁开,回头问道:“边让走了没?”

毕岚近前,轻声道:“禀圣上,已打发他去光禄勋府了。”

“嗯,”刘辩点了点头,一副思索的样子,“这个罼圭苑还有灵昆苑,安排人好生修缮。”

这可都是花费无数人力物力财力兴建的,不能因为自己一时作秀,就全部退园还耕了......

“谨唯!”

毕岚应命,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他真怕天子大手一挥,全部屯田......

罼圭苑和灵昆苑都是孝灵皇帝花费无数钱粮人力,顶着朝臣的巨大压力修建而成。

当时的司徒杨赐就屡次上书“建筑二苑破坏衍沃之地,废弃田园,驱逐居民,畜养禽兽,并非所谓‘若保赤子’之义。”

在侍中任芝、中常侍乐松等人的据理力争和支持下,才开始在光和三年(180年)大兴土木。

这两苑的建造耗资巨亿,而且从其他园囿中移植过来各种稀奇的花草树木和玉石。

也正是这两个苑的建造,让孝灵皇帝发现园囿建造中,黑窟窿巨大。

于是在光和六年(183)年成立圃囿署,由宦官出任署令。

鱼梁台西,便是罼圭西苑,其中宫殿建筑就多了些,周围高高的围墙,甚至可以称作是一个小城了。

远远眺望过去,只见西罼圭苑再往西,良田沃野无边无际,似有千里。

“那边是谁的田地,如此连成一片,像是一家。”

刘辩伸手指着西方问道。

毕岚道:“那是太后的汤沐邑。”

“有的多少亩?”

闻言,毕岚一怔,连忙再次提醒道:“启禀圣上,那是太后的汤沐邑。”

刘辩无语:“阿母的,不就是我的。”

众人怔住,一时相顾无言。

毕岚硬着头皮道:“那是先帝赐予太后的汤沐邑,属于私人所有,太后若是愿意赠送给陛下,才是陛下的。”

汉以孝治天下,侍中杨琦也提醒道:“圣上,此乃太后之私邑。”

刘辩笑道:“看你们紧张的,朕只是想了解一下,再说,便是真要收了屯田,那也要先请示太后,哪有随意处置的道理。”

闻言,众人这才松了口气,实在是天子最近收的的田地有点多。

于是一行人当即改道,浩浩荡荡的赶往何太后的汤沐邑——偃师邑。

汤沐邑的管理,根据户数和面积设令和长。

偃师邑有偃师令,听说天子前来,一时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当即率领一众官吏迎了过来。

此时的刘辩还在交代黄门令潘隐和永乐少府毕岚:“无论是园囿和汤沐邑,管理都不能混乱,土地所有权、司法权和行政权要理清楚。

断不可随便派个亲贵子弟或者宦者,聚起一帮无赖,再趁机侵占周边黎庶百姓的土地和财物,甚至侮辱小娘。

如此影响我皇家,和母后何家的声誉。”

毕岚听的头皮发麻。

潘隐倒是道:“臣必加强监察,确保没有此类事情发生。”

刘辩点点头:“如有此类事情,立即汇报于司隶校尉。”

“谨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