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从关菲菲那里离开,我与赶过来的卫维恩汇合,我们要去寻访住在深山老林里的一位古琴制作者,他是现在为数不多的古琴制作传承人。

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深秋的树叶已经斑斓,沿途的风景如画。我们谈论着古琴的韵味与传承,对于即将见到的古琴制作大师,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敬意。终于,在山的深处,我们找到了那位近乎隐居的大师,他的居所简朴而宁静,仿佛与世隔绝。

在现代,古琴还有制作的,可瑟已经很少有人制作了。我们找到的钟师傅,或许会是最后一位瑟制作者。

瑟,古老的汉族弹弦乐器,共有二十五根弦。古瑟形制大体相同,瑟体多用整木斫成,瑟面稍隆起,体中空,体下嵌底板。瑟面首端有一长岳山,尾端有三个短岳山。尾端装有四个系弦的枘。

首尾岳山外侧各有相对应的弦孔。另有木质瑟柱,施于弦下。曾侯乙墓共出土瑟十二具,多用榉木或梓木斫成,全长约150至170、宽约40厘米。通体髹漆彩绘,色泽艳丽。

瑟的起源十分久远,在考古发现的弦乐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它的出土地点集中在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并且绝大多数出自东周楚墓。其他如江苏、安徽、山东和辽宁等省,只有一点零星发现。文献记载“庖羲氏”作瑟。

钟师傅见到我们,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转为温和的笑容。他邀请我们进入屋内,屋内摆满了各种木材和工具,散发出淡淡的木香味。钟师傅开始为我们讲述瑟的制作工艺,他的声音平和而富有感染力,让我们仿佛置身于古代的音乐殿堂中。

钟师傅引领我们走向屋内的一个角落,那里摆放着一架尚未完成的瑟。他轻轻地抚摸着瑟身,眼中流露出深沉的情感。他告诉我们,这架瑟的每一根弦,都需经过精心挑选与调试,方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音色。我们屏息凝听,仿佛能感受到那远古的音乐在耳边轻轻响起。

钟师傅还告诉我们,制作一架完美的瑟,不仅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一颗宁静的心。他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古琴制作的魅力和价值。我们被钟师傅的执着和热爱所感动,更加敬佩这位古琴制作传承人。

我们定制了一具瑟,一张琴,钟师傅突然从角落里取出一个古老的盒子,小心翼翼地打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扑鼻而来,里面是一串泛黄的瑟弦。他告诉我们,这是他用古法亲手制作的瑟弦,声音独特,是稀世珍品。我们惊叹不已,为这意外的收获感到惊喜万分。

我们决定,将这串古法瑟弦用于新制的瑟上。钟师傅微笑着点头,开始忙碌起来。他细致地安装着瑟弦,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专注而神圣。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脸上,映照出他坚定的眼神。我们静静地等待着,期待着那架带有古韵的瑟,能奏出最动人的乐章。

随着钟师傅的手中的动作,新瑟逐渐散发出悠扬的琴音。那琴音如流水般清澈,又如春风般温柔,仿佛带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音乐殿堂。我们沉醉在这美妙的琴音中,感受着古琴制作传承人的匠心独运与深厚底蕴。

听钟师傅讲:在古代,“琴\"的体积相较于\"瑟\"为小,音量也较小,弦也少,常常用于当着客人的面演奏。琴大多为男子所弹,而瑟呢?很多时候女子是可以弹的。\"瑟\"体积大空腔大故音量大,弦多则音色变化多,弦数二十三至二十五弦不等,以二十五弦居多。用于帷幕后面,隐匿处作为背景音乐的演奏。

卫维恩和我,一人弹琴,一人弹瑟,

琴声悠扬,瑟音绵长,两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音乐画卷。我们沉醉其中,仿佛与古人共舞,感受着那份跨越时空的韵味与传承。钟师傅微笑着看着我们,眼中流露出欣慰与自豪。这一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古琴制作的魅力与价值。

在我们离开之前,钟师傅赠予我们一本泛黄的古籍,上面记载着古琴与瑟的古老曲谱和传说。我们接过古籍,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敬意。这不仅仅是一本古籍,更是古琴制作传承的宝贵财富。我们怀揣着这份厚重的礼物,踏上了归途,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我们离开钟师傅的居所后,沿着原路返回。山间的树叶在秋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我们抱着新制的琴瑟,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激动。回首望去,钟师傅的居所已隐没在山林深处,但那份宁静与和谐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

我们决定,要将这份古琴与瑟的韵味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它们的魅力。我们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让琴瑟之声在世间流传不息。同时,我们也会珍惜钟师傅赠予我们的古籍,将其中的智慧与传承延续下去。

我们回到家中,将新制的琴瑟置于案头,每日清晨,我们便在琴瑟声中开始了一天的修炼。随着琴瑟之音的日渐和谐,我们仿佛能感受到自己与古琴瑟之间建立了一种奇妙的联系,仿佛它们成为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与我们共同呼吸,共同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人都晓得人养玉,玉也养人。这琴与瑟,也要养的,我和卫维恩养琴,琴与瑟何尝不养我们呐。在中国古代的哲学里,世界是从无到有的,于是有“无中生有”一说。按道教的观点,“无”为最高境界。而“声音”在古人眼中,是非物质的,琴声也是虚无的,好的曲调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得到情感的共鸣,所以琴之“虚”可理参河洛,滋养人心。

一日,我们受邀参加一场古乐演奏会。

舞台上,灯光柔和,观众期待的目光汇聚。我们怀抱琴瑟,款步上台。随着指尖轻抚,琴瑟之音响起,如同山涧清泉流淌,又如云端鹤鸣,令人心旷神怡。

观众们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仿佛穿越千年,与古人共赏这绝世之音。我们的音乐,仿佛打开了时光的通道,引领着他们穿越历史的长河。

一曲终了,全场静默,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如同海浪般涌向我们。

观众们起立,为我们鼓掌,他们的眼中充满了赞赏和敬意。我们相视而笑,心中充满了满足和自豪。这就是我们的音乐,它能打动人心,跨越时空,让我们与观众共享这份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