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盗庄记 > 第131章 洞显亲情丘陵移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章提到,早晨郑恩之到家的时候,立马就对“一张旧报遮旧痕”的现象产生了怀疑。但因为要赶紧地早饭上学,也就没有时间去深究。

下午放学到家,郑恩之第一眼当然是看着旧报纸张贴的地方。但这一看他更疑问了,张贴的旧报纸没有了,转而多了块湿漉漉的平滑的墙。

郑恩之指着湿漉漉那块墙壁问母亲说:“俺娘,这是怎么回事?”

“孩子,估计俺们家谁也没有想到,拿下来的那张画像的后面,有一个墙洞!”

“墙洞?”郑恩之翻了一下眼睛,“我记得画像在贴上之前那个地方没有洞呀?”

“你爷也在疑问呢。不光有洞,而且洞里还有一堆的旧书旧报。”

听到“旧书旧报”几个字,郑恩之无神的眼睛似乎突然之间多了一丝亮色:“难道那里有董从化舅舅所说的油印文集?”他在心里想。

“那堆旧书旧报呢?”郑恩之随后又问。

“你爷今天下午给学校请假了,他回家后就偷偷地用麦草和厚泥揉了几块泥坯子,把墙洞补上了,外层还用刮铲刮了一层薄薄的平平泥。”厂一宝所答非所问。

“嗯,我说怎么那块地方湿漉漉的呢。那堆旧书旧报呢?”郑恩之再次强调了刚才的问题。

“被你爷用个旧麻袋背到银杏顶了。”

“为什么要背到银杏顶?”

“你爷还没来得及跟俺说。你今晚从月乙哥家自习回来后,你爷叮嘱俺,就不让你到银杏顶了。明天是星期天,你更不要去银杏顶,你爷晚上再接你过去。”

“这又是为什么?”

“俺也不知道为什么,到时候你问你爷吧。你爷还叮嘱,这些事情千万不能说出去啊!”

郑恩之重重而缓缓地点了点头。

周六的一夜,父亲没有回来。周日的一天,父亲还没有回来。周日夜晚互助小组学习回家后,郑恩之终于见到将要送他到银杏顶的父亲了。

见到父亲,郑恩之有一肚子话要说,但郑布山止住了他。

父子俩一路悄悄地到达银杏顶后,非常奇怪的是,这次父亲没有立刻就走,而是前后左右张望了好一阵子,才进了老爹生前留下的棚屋,并挪开了银杏叶和麦草混合物下的那块木板。

“俺爷,你这是?”郑恩之迷惑不解。

“小声点。”郑布山说完,就首先下了坛形的地洞。随之,一盏洋油灯就点了起来,地洞里瞬间充满了暗淡的光。

在郑布山的帮助下,郑恩之也顺利地下到了地洞里,而后郑布山挪盖上了木板。下到了地洞里的郑恩之才真切地发现,现在的地洞比原来宽大很多了。一张小桌子上堆满了高高的旧书旧报,一个矮凳子和一个高凳仔也静静地待在那里。

“俺爷,这堆旧书旧纸有董从化舅舅的油印文集吗?”郑恩之再也按捺不住要问的心情了。

“是的,你抽空就可以在里面看一会了。这一天一夜多的时间,我就是在这里偷偷地挖洞,不光洞大了,而且还有进出的气孔。”

听到这里,郑恩之的眼睛里湿润了:“俺爷,你太辛苦了。但你为什么要这么费事呢?”

“孩子,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堂屋后墙上会无形中多出一个大洞,而且洞里藏着这些旧书旧报?并且外面还张贴一张画像掩人耳目?我怀疑是你老爹背着我们做的事儿。他一定是担心这些旧书旧报属于‘四旧’的东西,怕被别人发现后让我们家再遭一次难,所以才想出了这么一个法儿。”

郑恩之茫然地看着父亲,他的情态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你想看的油印文集,我已经放在这堆旧书旧报的最上面了。你看几眼就出洞睡觉吧。看到了吗?这个高凳仔,就是留给你上下洞方便用的。”

郑布山说完就出洞回家了。而郑恩之则坐在矮凳子上急忙拿起油印文集,迫不及待地开始翻阅,的确是一本引人入胜的文集啊!

也不知道读了多久,但郑恩之仍然没有感觉到一丝的困意。郑恩之感到很奇怪,是油印文集的文字吸引了自己的神经,还是另有别的什么原因?

郑恩之感到不能再看了,一定要休息了。如果再看,肯定要影响第二天的上学了。

郑恩之并没有立即出洞,他似乎感到坐在洞中很舒服,所以就故意坐着迷糊了一会儿。

就这么一会儿,郑恩之感到有一股明显比以前大些的能流,从他的下肢“簌簌”地向上身爬动。

郑恩之端起洋油灯向脚部看去,发现一个很细的地孔似乎通向那棵最粗最大的古老银杏树的根部。

“是父亲用什么挖出的巧妙的通气孔吗?”这样想着的郑恩之,又端着洋油灯查看了地洞的其他地方,又发现了一个粗些的地孔,而这个地孔更像是人工的痕迹。

那这个很细的地孔到底是人工还是大自然造物主的神功?郑恩之不能确定,但他能确定是,这个细孔涌出来的能流,比他睡在地铺上更加快意,而且,细孔中似乎流淌着一些难以觉察的光,但这些光绝不是洋油灯的产物。

迷迷糊糊之中,郑恩之在想,身下的这块地方,也是块奇异的地方。首先一个,就近的大片土地都似乎平整如镜,只有这儿突起如低矮的丘陵。第二个,古老的银杏树这儿不栽那儿不栽,为什么单单栽种在这里?这种奇异的能流,到底是来自银杏顶的突起,还是来自古老的银杏树?而且这种奇异的能流,又为什么只有他能够微微地感觉到?

迷迷糊糊中,郑恩之回想起了自己看到过的一个丘陵的故事。难道银杏顶也如故事中的丘陵?

传说很久以前,湖南的一位村民张一山到一片丘陵中干活,一干就是两个小时。感到累了之后,张一山就在一棵很干净的树下休息了一会。可能是因为太累了,坐着坐着就睡着了。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当他醒来的时候竟然发生了非常离奇的事儿,因为他被周围的环境惊呆了,自己竟然睡在了树上。张一山回想了一下,自己明明是在树下,怎么睡了一觉就跑到树上了呢。而且这棵树有五米高,不借助工具即使是自己清醒的时候也很难爬上去,更何况自己睡着了呢。

难道是有人趁自己睡着将自己移到了树上?但是即使是别人也没有理由费这么大劲捉弄他,而且将一个成年人抬到五米高的树上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张一山想从树上下来,直接跳下来太高,树上也没有枝杈无法自行爬下去,无奈之下他只好紧紧抱住树干,大声呼救希望有路过的村民可以帮忙。最后,张一山在闻声赶来的村民的帮助下顺着梯子爬了下来。他下来之后把自己这段离奇的经历和大家一说,瞬间引发了大家的讨论,当然,很多人是不相信的,但这个时候,张一山拿出了一个重要的证据:一把镰刀。

当时,张一山在树上的时候,镰刀就在树下。因为他们村民都有一个习惯,干活休息的时候一定会把镰刀带在身上,如果是自己爬上去的为什么镰刀却在下面呢。可见不是他自己爬上去的。全村人都知道张一山是个老实的人,不可能撒谎。所以大家都认为这片丘陵可能存在一种神秘的能流。

但当地的一个乡绅似乎不相信大家的看法,打算亲自去一探究竟。

乡绅背着一个背包到了张一山所说的那棵神奇之树的树下看了几圈,又坐了很长的时间也没有发现什么奇怪之处。于是,他决定走下丘陵。在走下的过程中,乡绅发现有个人失足发出的惊恐求救声,他不假思索的丢下背包飞奔过去,将吊在沟壑边缘,手上仅抓住一把茅草的失足人拉了上来。失足人被救上来后,却惊讶的问他是从哪儿过来的,乡绅表示自己是从不远处跑过来的,失足人说他在开玩笑。乡绅扭头一看,愣住了,自己的背包分明是在沟壑的对面,自己怎么可能迅速地来到这里呢?

于是,乡绅也相信这片丘陵的神奇力量了。

回想到这儿,郑恩之觉得,即使银杏顶像故事中的这片丘陵一样,有神奇的能流和力量,但丘陵中的能量不止一人可以感知,但银杏顶的为什么只有自己可知觉呢?而且是越接近地下,这种感知就越强烈?

另外,银杏树也可能有。银杏叶、银杏果对他的作用不就说明一切吗?或者,银杏顶、银杏树都有?

要知晓上面的这一些问题,请看以后分解。

正是:

墙洞藏书防灾难,

地洞读书求安全。

洞中载满亲情浓,

文集尽显大家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