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盗庄记 > 第3章 大塘有庄像石何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章说到小弟仰天长叹一声“天意啊”,之后便与郑文王久久地处于沉默当中。沉默中的心潮翻滚、五味杂陈或许只有弟兄俩自己知道。

“小弟,经过此事,为兄愈发觉得大水塘守护者的重要。因他直接对本王的军马负责,虽率护水及饮马军寥寥,但官衔一直较高。今本王封你个折冲都尉,虽为虚名,但也有些光彩,衣食无忧。而且你酷爱那里的地理风物,总是绘画吟诗的首选之地。因此,今后你在大塘既可发展爱好,又可帮为兄管理马饮,可谓是一举两得。不知小弟意下如何?”沉默良久后,郑文王首先开口,并将期待的眼神投向小弟

“谢谢大哥的高看和疼爱,小弟愿效犬马之劳。”

“为兄已为你想得很远。经调查,利家老二对逆反毫不知情。虽然如此,也不可官为原职,就降为伙长吧,但俸禄不变,毕竟其一家老小甚多,养活很不容易。你上任之后,为兄安排少许远房的家人或亲戚作你下级,也让他们在气候宜人的水塘之地安下家来。你呢?如果愿意,为兄很快为你觅得一门当户对之佳人结缘,府中设有正式婚房,塘边可建第二之家。”

“王兄的意思是在那里新起村庄,世代守护大塘之水?”

“为兄正有此意。村庄依托郑文王饮马塘,就叫文王塘庄吧。”

“谢谢王兄,您对弟弟之安排甚好。但不知大哥对二嫂和侄儿可有想法?”

“经过周密的调查,为兄很难对二弟家人有什么妥善的安排了,因为虽有此心,但难寻此人。”接着,郑文王有些伤感地讲述着后来的调查结果。

其实,郑文王二弟当然不能保证这次阴谋百分百的成功,落实好家人安全的万全之策才是最高的上策。所以动手之前,他便通过关系联系上了南唐的密友,要将妻儿送往南唐。这样的好处在于,如果阴谋成功,就接回妻儿共享荣华富贵;如失败则只需自己掉了头颅,妻儿则能够得到保全。为保万无一失,他不顾车马劳顿,亲自将妻儿送至界河北侧,并砍了马车夫的头颅。此时此刻,一家人都已感到似乎就是诀别,因此抱在一起痛哭不止,场面甚至感人。但送亲千里,终有一别。二弟亲眼看到家人坐上了密友的船只南下,亲耳听到妻、子不舍与担心的哭声,随着船的远行而渐弱,这才抹一把眼泪,依依不舍地转身返回。其实,那个时刻,他已有些悔悟,但开弓已经没有了回头箭。

按照郑文王的安排,小弟郑折都走马上任娶妻生子。媳妇是土山西北友和庄官宦之家方姓人,才貌双全,住上了文王塘后也就爱上了这儿。郑折都十分钟爱媳妇,白亲夜抱,媳妇则石榴花果,为郑折都生了六男三女九个孩子,子孙繁衍,家族渐旺、村落渐大。

郑折都除有序安排好工作流程,并偶尔亲自查验外,多数时间是面向大塘之水,或摇头晃脑阅读,或聚精会神绘画,或捻断胡须作诗。长此以往,诗画无数被达官贵人裱挂于厅堂,可见被人们喜爱的程度。

及至晚年,郑折都突然喜欢玩弄起石头刻画了。先有数幅普通石头的作品昭示于人,也是引来众人的啧啧称赞,被闲情雅趣的达官贵人获为宝贝。后因得一奇异之石,他便将之立于自己的画室,耗费数载之时间,倾尽所有的精气与才华,作画于奇异石头之上。

说起郑哲都所得奇异之石,那还真是个奇异的故事。一天深夜,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忽然,似乎是从天上传来“轰隆隆”两声闷雷般的巨响,郑哲都的房舍地动山摇。郑哲都和家人神色慌张地从屋内跑出,但见院内不知从哪儿来的不明之物,剧烈地燃烧着熊熊大火,把就近的夜空照亮得如同白昼。郑哲都和家人看得是目瞪口呆。但仅仅片刻之后,熊熊大火戛然熄灭,不明之物顷刻间变为一块极美的熠熠生辉的宝石。郑哲都欣喜地靠近,还有暖流从宝石之体涌出。于是,随后就有郑哲都视宝石为命,耗费数载之时间,倾尽所有的精气与才华,作画于奇异石头之上。

对于这块奇异之石从哪里来,也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一种说法是关于女娲的。

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后,女娲用泥捏了人类。后来,水神共工兴风作浪,女娲即令火神祝融迎战。经过殊死搏斗,共工大败,恼羞成怒,一头向擎天柱不周山撞去,竟将擎天大柱撞折了,霎时天塌了个大窟窿。天地相通,脉气失常,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万物陷入灾难之中。

女娲见她的儿女们即将失去生存条件,着急万分,就决心炼石补天。可要去哪里炼石,女娲遍涉群山,选择了天台山。这里山高顶阔,水足石多,是炼石的理想地方。

女娲在天台山上炼了九九八十一天,炼出了五彩石补天,形成了天上的彩虹、彩霞。

天补好后,女娲担心天塌下来。这时有一大龟游来,献出了自己的腿。女娲用龟的四腿做擎天柱,因西、北两面的短些,故有“天倾西北”的说法。女娲补天后,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天地定位,普天同庆,女娲也十分欢喜。

随后,女娲带着剩下的一些五彩石,到炽火域修炼成天神。

而人们猜测,郑折都家落下的这块火石,就是成为天神的女娲的身边的五彩石,不知因何原因降落人间。

其实,奇异宝石的到来,还带来了双喜临门。因为奇异宝石事件发生后,各种传说越来越神乎,引得四方八面的人们闻讯纷纷前往参观。这些参观的人中,就有一位李姓王侯和他的女儿。而王侯的女儿偏偏看上了郑哲都的一个儿子。于是,结婚之后,王侯就将女婿带入了大城市生活。

起初,郑哲都所作的这样一幅天人一体的石画,就站立在大塘他的室外画地,成了人皆敬之的“神”,也成了文王塘庄人心目中的镇庄之宝。但随后便不知去向。接下来没过几日,郑折都就与世长辞,棺木葬于足王山开出的一个石洞中,但陪葬仍然没有画像石。

时光如流,千年一挥,时光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初,大半个世纪文王塘庄风土人情、风月地理、情仇恩怨、生生死死的激烈变化,就是时代洪流中不少村庄的缩影,具有历史的代表性。将缩影写好,是对这一段历史的负责。

要知这大半个世纪中,郑、方、利、土等家族的后人,是否还有交集,是否还会再续恩怨情仇,且看逐步分解。

正是:

文王大塘在,

村庄依其居。

历经岁月洗,

变化万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