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心情澎湃的时候,最为稳重踏实的农家许七开口说道。
“陛下,不知道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向来信奉脚踏实地的许七并没有被嬴政画的大饼冲昏头脑。
农家主张“君民并耕”和“市贾不二”。
一想到嬴政这些年残暴的行为,许七心中顿时警钟大响。
他可不想为了一个虚无的‘大学士’称号,让自己手底下的农家弟子成为秦皇奴役百姓的工具。
到时候别说万世流芳了,不遗臭万年就算是万幸了。
听到许七的话,另外三家的掌门人也立马恢复冷静。
这个年代的读书人还是把名声和气节看的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的。
“诸位且放心,你们要做的事情就在这几个箱子里,看完再做决定,朕向来是不喜强迫别人的。”
此言一出,四位掌门人看嬴政的表情都有些不对劲了。
不喜强迫别人?
当年六国贵族皆入咸阳是谁做的?
强行统一各地语言文字的行为又是谁做的?
不过,怀疑归怀疑,几人还是带着好奇心打开赵高搬来的箱子。
入眼则是一卷卷粗大的竹简。
等几人都各自捧起一卷竹简之后,嬴政随后转头看向赵高和李斯。
“赵高,把蒙毅、范增、萧何、韩信都叫过来,去麒麟殿。”
书房里的这些家伙现在估计一时半会儿放不下手里的这些竹简了。
嬴政也曾经拿宫里的御医做过实验。
给了他们一卷书之后,这些家伙可以说是废寝忘食。
到现在还在反复回味那些文字。
眼前的四人可以说是当代各自领域的巅峰人物。
嬴政相信他们能看得出这些东西的含金量。
而这些人来了之后,嬴政的下一步计划也终于可以开展了。
并且,像这种大事商议,还是去一个比较正式的场合比较好。
麒麟殿就是嬴政和手下大臣议事的地方。
只是,看着坐在大殿里的几人,嬴政突然想到了一个词。
盛极而衰。
大秦或许正处在这样一个衰败的过程中。
往前一百年,整个秦国可谓是君明臣贤、人才辈出。
可现在,王绾、淳于越都已经死了。
殿内的这些人在自己死后,就只有蒙毅和李斯还在为大秦王朝效力。
剩下的全都投入到了反秦的叛乱之中。
天下人才尽数都在反抗他们口中的‘暴秦’。
或许,即使是扶苏坐上这个位置,他也没有能力可以守住疆土。
但现在,朕没有死。
大秦注定将万世永传,大秦的百姓也将享万世太平。
几位大臣起身,恭敬地看着始皇帝走上王位。
“诸位,这些天交给你们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听到嬴政的问询,萧何、韩信的脸上都露出一丝尴尬。
始皇帝对他们如此信任,让年轻的他们担任如此重要的事情。
但十几天过去了,他们却没有任何建树。
别说建树了,他们连办事的门路都没有摸清楚。
倒是另外三人,脸上见不到任何有压力的表情。
年纪最大的范增率先开口说话。
“启禀陛下,在四十八郡建御史台的命令已经下发天下,臣的亲笔信也随之一起发往各地。
假以时日,各地名士想必会齐聚咸阳,到时候御史台的工作就可以开展起来。”
“甚好!”
嬴政对范增的工作效率还是很认可的。
短短十几天的工夫,就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
听到范增的汇报,两位年轻人的脸皮已经开始泛红。
然后李斯站起身来开始汇报。
“陛下,阿房宫的修建已经暂停,工匠们正在按照陛下给出的要求重新设计图纸,很快就能重新复工。”
李斯虽然始皇帝为什么会叫停已经建造了两年的阿房宫,但依然非常完美地执行了嬴政的命令。
这下,萧何韩信二人的后背开始冒汗了。
最后起身的是蒙毅。
“陛下,一千名军中好手已经集结完毕,正在按陛下的要求进行训练,只是陛下要求的马匹不好找,暂时还未能配齐。”
对于始皇的命令,蒙毅也有些不解。
大秦重骑向来是所向披靡,也不知道为什么陛下会突然要他开始训练轻骑兵。
蒙毅并不重视这种在战场上只能起到侦察骚扰作用的兵种。
但既然是陛下的命令,他也只管尽力去完成就行了,也没有多说什么。
陛下雄韬伟略,想的事情也不是他能猜测怀疑的。
听完蒙毅的汇报,嬴政脸上的表情非常满意。
至于那两个头都快要埋到桌子底下的年轻人,嬴政也没有太过苛责。
他时间很多,不着急。
既然两人能在几千年的历史中留下自己的名号,自然有他们的过人之处。
自己只需要给他们耐心和支持就行了。
听完三人的汇报,嬴政才开口说话。
“现在朝中人才不足,朕欲要网罗天下人才为国家效力,诸位可有高见?”
听到这个问题,在场的人却不由地愣了一下。
他们着实想不明白始皇帝到底在想什么。
自古以来,朝廷攫取官员不就两个路子吗?
举荐为官以及事功为官。
特别是在以前的秦国,这两个方法可以说为大秦一统六国输送了众多人才。
只是现在,大秦一统六国之后,事功为官的人就大大减少了。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举荐为官这一个路子了。
可是,三年前,始皇听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禁私学’。
这让很多人都拒绝了入秦朝为官。
这件事情在场的人里除了蒙毅之外,都一清二楚。
特别是李斯,此刻他脑子里的想法是最多的。
陛下前些日子刚刚让赵高颁布了‘大秦不因言获罪’的政令。
现在又开始问起选取人才的问题。
这是要干什么?
不等李斯开口说什么,嬴政又再次开口。
“既然大家都没什么想法,那朕来说说。
当年,齐桓公为了网罗人才,于临淄稷门设立稷下学宫。
一时之间,齐国人才济济,国力大涨。
朕欲效仿稷下学宫,在咸阳建大秦学宫,地址就定在阿房宫。
如何?”
此话一出,殿内有两人立即就是脸色大变。
范增大喜!
李斯大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