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宗棠可以说是在太平天国期间升官升的最快的一个人。
他身为浙江巡抚之后,肯定要做一番事业出来嘛,于是他带兵立刻赶往浙江。
李秀成当初打上海去了,左宗棠在浙江主要面对的就是侍王李世贤。
至于他如何收复浙江,我们日后再讲。
..........
我们把时间往后挪一个月,也就是1861年11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已经包围了杭州城。
杭州城可以说随时有被太平军攻破的危险,谁都知道太平军攻破杭州之后,必然会攻打上海。
所以上海各级官员害怕的瑟瑟发抖。
1861年11月,上海官员和富商,翼伦,严学潮,钱鼎铭三个人分别在1861年11月2号,1861年11月10号,1861年11月21号,三人轮流来到安庆。
他们来安庆干什么呢?当然是找曾国藩求救。
此时安庆被曾国藩拿下两个多月,
湘军俨然已经成为大清帝国最能打的一支队伍,想要保卫上海,不找他们还能找谁呢?
普天之下好像只有曾国藩的湘军能救上海。
.......
1861年11月2号
上海官员翼伦来到安庆,找到曾国藩,他对曾国藩说:
“”太平长毛攻陷杭州,这是看得见的事情,要不了一个月他们就会打上海“”
“”我身为上海地方官,面对长毛如此大的军事压力,实在不安,看大帅能否派军入上海加以保护?“”
“”我们已经商量过,大帅如果派万余人去上海,我们每个月给大帅提供十五万两白银作为军费“”。
..........。
曾国藩他现在刚刚打下安庆,部队只要养精蓄锐个把月,就可以沿江东进,直取南京。
现在上海人要他派兵去保护上海,这不是坏曾国藩的大计吗?
再说了,区区十五万两银子,还要派万余人去上海,上海人真够精明的,这纯粹是打发叫花子。
所以曾国藩想都没想,直接拒绝:
“”哎呀.......攻打安庆,我军打了一年有余,损失实在巨大“”
“”如今再派兵去上海,恐怕难以调动,大人还是想别的办法吧“”。
...........。
上海官员翼伦他知道曾国藩嫌钱少了,不愿意帮忙。
翼伦他只是个官员,对于出多少钱,他不敢擅自加价,他还需要回去与上海的富商商量,再做决定。
于是翼轮回上海了。
..........。
结果没出几天,在11月10号,上海另外一个人物厉学朝,又来到安庆,还是对曾国藩说同样的话。
反正大致意思就是上海有难,曾大帅请务必帮忙。
不过厉学潮唯一不同的是,他把军费的价格提高到了“”三十五万两“”白银。
记住,这是每月三十五万两白银。
这三十五万两肯定是上海官员以及富商所商量而给出的价格。
说个实话,这三十五万两对于曾国藩来说不少了。
据罗尔纲的(湘军兵志)记载
当时湘军普通士兵每个月的饷银是4.2两。
按照安庆之战后,湘军人数大约已经发展了十万人来计算,也就是说湘军普通士兵一个月的开支就达到了四十二万两。
湘军营官将领的年薪有一千五百两,分摊到每个月平均一百二十两,统领年薪是三千两,分摊到每个月是两百五十两。
而且据记载统计,营官这样的官职,在湘军中达到了五千人。
所以也就是说,湘军每个月的饷应最少要达到六七十万两。
大家会问了,湘军总共才十万人,当官的却高达五千多人,是不是比例太高?数据有假?
其实还真不是。
湘军一直是在战斗中磨练,成长的军队。
底下士兵为什么这么拼命?
第一 他们的工资太高。
第二 士兵们战场上拼命杀敌,就可以立功,立了功就可以升官,升的官工资就变高,所以这是个良性循环。
哪个士兵不愿意拼命呢?
士兵们打仗为了立功,可立功的人多了,曾国藩不能食言,当然要提拔,提拔多了就造成了军官多。
如果放到和平年代,没有仗打,升官就没那么容易。
可现在情况不同,现在的情况是打仗,说不定今天升官,明天就被人干死在战场上的那种。
但是浪越大鱼越贵嘛!
............。
言归正传!
上海人开出三十五万两,而且只需派一万多人去上海保护,其实对于现在缺钱的曾国藩来说是十分划算的买卖。
他现在佣兵十万,只需要调万把人去上海,自己的军饷就可以解决一大半,再怎么看都不会吃亏。
可曾国藩现在想的是去打南京,立下不世功劳。
曾国藩到现在都没有忘记,咸丰皇帝死之前下的诏书:
“”克金陵者为王“”
只要打下南京,自己就可以封王,封王是什么概念?
大清帝国两百多年来都没有封汉人过王。(三藩之乱,吴三桂他们除外)
所以封王的诱惑,对于曾国藩来说是十分大的,哪怕现在上海人出三十五万两白银,依旧没有打动曾国藩。
曾国藩还是拒绝。
...........。
到了11月18日 上海再次来了一个人物,他叫做钱鼎铭。
钱鼎铭是上海的官员,他的来头不小,父亲是湖北巡抚钱宝珍。
湖北巡抚胡林翼死后,钱宝珍接任湖北巡抚这个位置。
钱鼎铭他们家族要往上追究历史,应该是吴越王钱廖的三十世孙。
钱鼎铭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物来找曾国藩,并且承诺每个月出六十万两白银作为军费。
说实话,曾国藩心动了。
“”这可是六十万两呀,也就是说我去打南京,我根本就不用操心军费的问题,上海就给我解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