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恪清也没想到,他才刚来这个集成电路行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天时间,就要被迫参与到办公室斗争中了。
很明显王荣华与谢琦臻的观念完全相悖。
王荣华是站在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要尽可能用更小的代价,换来一些外资企业落户国内,而且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就看到收益,可以让产业良性循环,不需要上头给与高额的财政补贴。
就像是曾经国内扶持汽车行业等一样,允许外资赚钱,但不能赚太多,用二三十年的时间来慢慢积攒技术力量,等待一个契机,完成弯道超车。
如果不是汽车行业出现了新能源的契机,国内的汽车行业依然只能混迹于低端产品,与国外的技术差距依然有十几年。
但谢琦臻并不认可这一点,他站在国防的角度,坚持半导体行业必须加速发展,如果跟世纪初那样慢吞吞的来,会一直处于落后阶段,未来二三十年不只是半导体行业,其他国防工业也都会处于落后的阶段。
所以谢琦臻希望直接来个狠的,用那些国外企业拒绝不了的条件,吸引那些企业来国内投资,带来经验和技术,帮助国内的相关产业完成跨越式的提升。
虽然这样可能要付出数百上千亿美元的代价,但可以让国内跟欧美的技术差距迅速缩短,带动国防工业全面提升。
为此多付出一些金钱,谢琦臻认为也是值得的。
之前张恪清觉得谢琦臻有些太激进了,把国防工业的发展看得高于一切,认为可以牺牲其他的利益。
但现在听了王荣华的言论,又觉得王荣华太保守了。
二三十年看似不长,毕竟现在建国也还没七十年呢,改革开放也才三十多年,好像大家都等得起。
可是科技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尤其是国内的目标是全工业体系,半导体芯片产业更是未来极为重要的一环。
别说三十年,十三年张恪清都觉得太长了。
他可是清楚的记得前世国内半导体行业跨越式发展之后,迅速将落后近二十年的工艺技术追赶到了落后五年,并且在最主流的28纳米制程工艺上完成了反超,拿到了八成的市场份额,开始赚钱了。
所以张恪清是支持半导体行业加速发展的,而要想加速,就必须要投入更多的钱。
想到这儿,张恪清看着王荣华,很认真的说道:“王部长,我同意定下一个二三十年的长期发展目标,但不是用二三十年来追赶欧美先进的企业,而是要用二三十年完成反超。”
王荣华听前半句,还以为张恪清是支持她的,但怎么张恪清野心也这么大?
半导体产业,国内起步就晚,再加上现在欧美的技术封锁,用三十年追赶上她都觉得很难了,张恪清居然想反超?
该不会张恪清是跟谢琦臻一样,属于激进派的吧?
想要多花钱换取技术加速提升?
这可能实现吗?
“恪清同志,你不觉得自己想法太大胆了吗?我们的汽车工业,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别说是反超了,距离世界一流还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像是发动机、底盘、变速箱等核心配件,很多还依赖于进口,甚至有钱也买不到最好的。”
“我们当时给的条件不够好吗?现在你看路上,一部分进口车,一小部分国产车,大部分的都是合资车,大家认可的也都是合资车的品牌,还有多少人认可国产汽车品牌?”
“如果不是汽车能源发生了变化,有了新能源,我们再有二十年也追不上,现在也只是在追赶,远远谈不上反超。”
“但对国内的车企来说,这些年他们积累的丰富的技术储备和技术人才储备,有了这些基础,他们才能在机会来的时候,加速追赶,有了超车的希望。”
“如果之前他们太着急,急着花费巨资购买技术,那只能被外企耍,因为外企绝不会将最好的技术出售给我们。”
“就像是现在的半导体技术一样,我们能吸引来的肯定都是二流的厂商,没有顶尖的技术,甚至那些外企带来的工艺技术本来就是落后的。”
“为了一些落后的工艺,只能帮我们缩短几年差距的技术,花费那么大的代价值得吗?”
“靠着这些落后的工艺技术,我们能在三十年内完成超越吗?”
“如果注定无法超越,又何必花那么大的代价?”
张恪清笑了笑:“王部长,这不是你一个人的想法吧?”
王荣华很淡定的回答:“没错,跟我有一样想法的有好几位同志。恪清同志,站在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你会支持我们的对吧?”
张恪清也明白过来,看来这个办公室里应该分成了三派,保守派、激进派和中立派。
每一方都没有超过半数,所以很多条件才无法达成,许多事情的进展都比较慢,也才会有许多会议纪要上没多少进展。
也因为这些人的意见无法达成共识,让领导也犹豫不决,迟迟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才导致政策条款无法全部确定,不能公布。
“王部长,我才刚来,很多之前定下来的条款还没看懂。”
“等我回去好好想想,之后再聊。”
王荣华没得到张恪清的答复,有些失望,但她坚信张恪清最终会支持她的,因为这样对地方的经济发展更好。
听说张恪清反对地方债务太高,要是同意给与那些半导体企业太大的优惠条件,地方债务会变得更高,还会长时间少了一大块税收收入。
要不是听说国院的领导很重视张恪清,亲自将张恪清借调过来,她才不会特意来找张恪清说这件事呢。
也许张恪清的态度,能有一丝影响到领导的决定呢?
张恪清转身回到了办公室,仿佛刚才没跟王荣华有过争论似的,继续淡定的看着资料文件。
倒是谢琦臻看了张恪清一眼,又看了看王荣华,微微皱起眉头。
张恪清,该不会倒向保守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