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红云你有空就来我家,我教你,很容易织的。”宁心怡笑眯眯地说,“我那里还有不少毛线呢。”

大队长媳妇赶紧说:“可不能用你的毛线,我们家里也有。哎哟,这帽子真是不错。”

赵红云连连点头,“等我下个礼拜天回来就去你家。”

饭后,赵大队长说:“你们仨以后就到咱们一小队里来,你们刘叔管着一小队,里面大多都是勤快人。”

三人郑重地道谢,以后需要巴结的对象又多了一个呢。

临走之前,赵大队长说:“这天儿是真的暖和起来了。队里决定明天开始搓苞米,春耕前再分一次粮。

你们几个留心听村里的大喇叭,去打谷场那边的仓房搓苞米,有工分拿。”

大队长媳妇说:“搓完苞米,苞米瓤子能带回来烧火。”

赵红云却是担心地说:“小宁知青,你一个人住在那边怕吗?”

“不怕。我厉害着呢。”

宁心怡笑笑,她一个人的时候才不住外面呢,她进空间,怕啥?

“娘,要不,咱们给小宁知青淘换条狗吧?”

宁心怡赶紧问:“能行不?”

“咋不行?”大队长媳妇说,“就是眼下这年月养条狗要吃不少粮食,村里没人养了。”

人都养不活,何况是狗了。

一小队队长说:“巧了,我媳妇刚从娘家带回来两条狗崽,正愁怎么把它们扔了呢。小宁知青想要,我给你送来,一条够不?”

宁心怡倒是想说两条都能要,可也得考虑现实,“一条够了。”

倒是刘胜利跃跃欲试,扯着宁远山的衣袖,“表哥,表哥!”

宁远山叹了口气,“要不,刘叔你把另一条送我们吧。”

“行啊。一会儿我就给你们抱来!”

就这样,宁心怡家有狗了。

这是一只黄色的小奶狗,胖嘟嘟的,毛茸茸的,摸上去手感很好。

小家伙很怕冷,进了灶间后就寻着热量往灶膛那边钻。

宁心怡怕她钻到灶膛里烧着,赶紧把灶膛口用半块大瓦片儿挡起来。

又从空间里拿出一个草编的垫子给小奶狗,待它趴下后又给盖了个旧衣裳。

小奶狗这才安稳下来,闭着眼睛打起了瞌睡。

宁心怡不打算把它送进空间,万一小东西长得过快就不好解释了。

毕竟它还有一个兄弟在宁远山那边。那是一个黑色的小奶狗,长得同样可爱。

有了对照,就不能太过分了啊。

请了一顿酒,也让宁心怡对赵大队长家在红旗一大队里的威望又有了新的认识。

准备地说,是对赵大爷有了新的认识。

赵大爷有三个兄弟,他是老大,下面的老二和老三比他小上很多。

父母在他们不大的时候就去世了,等于是他把老二和老三拉扯大的。

下面的两兄弟很尊敬这个大哥,加上赵大爷在早些年动乱时代对整个村子,甚至是对整个镇子都做了大贡献。

赵大爷的名头在镇上也是有名的,镇上逢年过节都会给他发慰问品。

他有一儿一女,大儿子就是赵大队长,女儿嫁到了镇上,丈夫就是他们村里的李书记,是镇上派下来的书记。

赵二爷就是赶车的那个老头儿,年轻那会当过兵,受伤了才回了老家。两个儿子都在部队里没回来,也是有出息的。

赵三爷是老三,跟赵三奶奶是两口子,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

大儿子就是给宁心怡盖茅厕的那个赵建民,小儿子叫赵建兵,小名嘎娃儿。女儿已经结婚,嫁去了镇上。

张会计是赵大爷隔了一房的兄弟家的半个上门女婿,有两儿两女,是村里他们那一辈读书最多的人。

宁心怡理了理他们的关系,忍不住啧啧:“乡下果然是介人情社会,整个村子的人都沾亲带故的。

这样也好,村里人更加团结,外面的那些运动对这边的影响几乎没有。”

最后得出结论,“这里果然是适合躲避风险的地方,外婆来最好了。”

有了小奶狗,宁心怡只好跟它一起睡在火炕上。

一个人住在这么大的院子也不觉得害怕,一是院墙高,二是大门是全新的,结实着呢。

再加上一个机灵的小奶狗,关了大门关房门,真的不用害怕。

火炕烧得热乎乎的,一点儿也不冷,至于柴火,空间里有很多。

将洗干净的大黄放在枕头边,宁心怡也慢慢进入了梦乡。

早上天刚亮,身体的生物钟便让她再也睡不着了。

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往灶膛里再扔一把柴,很快下去的温度又回来了。

宁心怡吃了昨天留在空间里的吃食,便拿出豆子泡了起来。

生点儿豆芽吃吧,再磨点了豆浆,早上也有得喝了。

饭刚吃完,便听到村里的大喇叭喊了起来。

“呼!呼!”

村里人都知道,这是赵大队长开始说话了。

“喂,喂?下个通知啊。社员们,这天儿一天暖起一天了,今儿咱们就开始上工,努力为社会主义增砖添瓦……”

也不知道赵大队长哪里来的这些大道理,说起来一套一套的。

最后才说到了正事儿上,“吃过早饭,社员们能上工的都去打谷场上搓搓苞米。”

宁心怡赶紧吃完饭,给灶膛里填了个硬实的木头,便空间里翻找起来搓玉米的工具来。

最后也只找到了一把老式剪刀,这是她从老铁匠那里买来的,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用场了。

宁心怡从空间里找了一个大麻袋,带着剪刀就这么去了村里的打谷场。

村里的仓库就在大队部的院子里,里面放着一个村子的备用粮,由村里的民兵们看管着。

打谷场就在大队部的边上,太阳才刚刚升起,温度还很低,没穿厚衣裳绝对顶不住。

知青们来得就不多,女知青也只有冯翠英和两个双胞胎来了。

所以来这边的人并不多,赵大队长按照人头来分配任务。

每个人面前都有一大堆玉米棒子,全部搓完算五个工分。

宁心怡叹气,工分不好赚啊,这么一大堆要搓到什么时候?

好在她穿得多,拿出剪刀开干,先在玉米棒子上豁上几道,这样搓起来就容易多了。

加之她又戴着劳保手套,搓起来还真不慢。

大队长媳妇就在她身边,两人一边干活一边说话,倒也不无聊。

搓到一半的时候,有孩子从外面跑过来,一边跑一边兴奋地说:“有小车,村里来了辆小车,快去看呀。”

“小车?”宁心怡看向大队长媳妇,“队长婶子,啥叫小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