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从放牛娃开始的古代生活 > 第326章 槐五和寇老大回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6章 槐五和寇老大回来了

自从寇老大和槐五跟了孟林,两个人可谓如鱼得水,在战场上屡立战功。

黄氏伏诛后,周彻大手一挥,连京城都没让他们回,直接让他们转战闽南。

经过一年多的作战,闽南的骚乱得以全部平定。

孟林并没有马上班师回朝,而是等到闽南所有的叛乱隐患都消解了,新任闽南郡大小官员彻底站稳脚跟,才和中央申请回京。

自周彻登基以来,不论是朝中还是民间,对他非议颇多,很多反对派都认为他出身不正篡夺皇位。

不论是黄氏还是后来的闽南叛乱,都有各地藩王在背后操纵的影子。

甚至连北边的大梁也打着助大景正朝纲的名义骚扰过边疆。

好在周彻一直稳得住,军事上他知人善任,只要是军事能力杰出的将领在他那里依然能得到重用,像北地的何将军和英国公,哪怕是前朝旧臣,他依然委以重任用人不疑。

而孟林,更是前朝元康帝时期的得力干将,现在大景朝的精锐之师基本都在他的掌控之下。

这些人也没辜负周彻的信任,用了几年的时间先后平定了大景内乱,结束了自庆元帝晚年至今长达十余年的动荡混乱,社会秩序重新稳定。

经历过战乱的大景朝千疮百孔,百姓只想先填饱肚子,对继续打仗十分抵触,周彻按捺住整顿旗鼓收复山河的野心,注重民生,废除了庆元帝和元康帝两朝时增加的各项苛捐杂税,对于战乱地区甚至直接减免了三年赋税。

同时周彻大力推广种植玉米这类高产作物,并在水源丰富的江南地区广泛宣传龙骨水车。

在文教方面,他扩大各级官办学校的规模,并鼓励民间办学,将印刷术免费分散到地方各级学堂使用,使得教育成本大大降低,天下万千学子直接受益,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买得起书本。

出于爱惜民力考虑,周彻停止了皇宫皇陵和避暑山庄的建造,登基几年除了朝臣家的女儿偶尔进宫,至今未举办一次选秀。

他带头厉行节约,不年不节的宫中甚少办宴会,大规模的赏赐也很少,以至于周彻在朝中大臣嘴里成了最抠门的皇帝。

他自己节约,也看不的下面官员鱼肉百姓,自他上任后,下面的贪官污吏死了一大批,那些鱼肉乡里的世家大族畏于他的手段纷纷严格要求自家子弟,以免撞到枪口上。

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周彻算是彻底坐稳了屁股下的龙椅,随着黄家的伏诛,朝中再也听不到反对的声音,所有人都拜伏在新皇帝威仪之下。

那些勤劳做事的官员们长呼一口气,那些投机钻营的油子们则彻底收手暗自蛰伏。

上行下效,几年的功夫下来,整个大景吏治清明经济复苏,不说改天换日海清河宴吧,至少有了一丝中兴的气象。

现在闽南彻底平定,孟林带着手下的强兵猛将们班师回朝,这是一件大事,整个朝堂都为之忙碌起来。

首先便是论功行赏的问题。

孟林本就是禁卫军首领,后一直带兵征战,为周彻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是周彻一朝除了小叔公淮安王之外的第二人。

这么一个忠心耿耿战功彪炳的功臣,到底该给个什么样的奖赏,成了早朝时众大臣讨论的焦点。

不过这事和赵小山没啥关系,能参与讨论的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员,人家站的高度高,考虑事情的角度也全面,确实是赵小山这样从底层爬上来的不能比的。

没几天,在孟林他们回京前夕,对孟林这些将士的封赏便拟定好了,只等孟林一入京便可谢恩接旨了。

第二件要讨论的大事便是孟林手里的军队该何去何从。

这是一支精锐之师,上可杀胡人下可平叛乱,身经百战,各个勇猛不凡,数量也多,有十八万之数。

这样悍勇的军队若继续驻守京城,再快的刀也上锈了,迟早会堕落到一击即溃。

但若调往边塞,就怕外重内轻,重蹈前朝覆辙。

而且这样一支军队交给谁手里既能物尽其用,又能保证对皇上的绝对忠诚,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个人必须十分忠诚,而且军事能力非凡才可,可这样的人有几个?

孟林是不行的,他功劳实在太大了,这几年仗打下来在军中的威望已经够重了,很多士兵只识他孟林而不是皇帝,也许这并不是他的本意,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孟林也十分清楚这一点,他怕自己被有心人利用,在请旨回朝的奏折里也明确了态度:自己这些年南北征战,身上暗伤无数,现在大景叛乱已定,他想趁机歇一歇,实在无心在去外地驻守领兵了,希望陛下成全。

孟林这番良苦用心,周彻如何能不明白,于是在朝臣们商讨如何封赏时,周彻直接大手一挥,封了孟林一个侯爵之位:定远侯。

这是本朝除了淮安王之外的第二个爵位。

只不过这爵位只是个虚名,一旦卸下军权,孟林就变成一个光棍侯爵了,为了表示看重,周彻将孟林的儿子命为征夷大将军,正三品职位,他的长子嫡孙入宫为太子伴读。

如此殊荣,朝野可见。

果然,孟林班师回朝时听到陛下对自己的安排,感动的一塌糊涂,长跪不起,双眼含泪,哽咽出声。

他很庆幸自己跟对了主子。

当年他们那么多人一起入伍,有的战死了有的站错了队被清算了,还有的早就解甲归田,只有他活了下来。

一将成名万骨枯。

他的成功固然有身后万千普通士兵的拼杀,还有就是皇上对他的信任。

先帝元康帝对他固然有知遇之恩,但现在的陛下却对他十足的尊重和信任,让他为其拼命也甘愿。

士为知己者死,别说现在让孟林放下兵权回家荣养,就算现在要了他的命他也无怨。

按照周彻的旨意,孟林的军队被分割成三部分,一部分有十万人,和现在京外的南北两大营合并打散,负责驻守京师;第二部分四万人去往西北划归孙英儿他爹管辖,负责西北边防;剩下的这四万人,由孟林的儿子孟魁即新任征夷大将军,带领去往北地并州,与李伯玉共守国门。

当然,为了避免边疆大吏拥兵自重,周彻还做出调整:边疆和京城的将士每四年换防一次,将领则不跟随而动。

孟林虽然心疼他的军队被如此打散,但他不能有任何异议,只能跪地谢旨。

这两件大事宣布完,剩下的就是其他将领的奖励安置了。

宣旨的太监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赵小山站在后排听的云山雾罩,这些人都是军中将领,他都不认识,所以对于他们是升迁是封爵的实在没有兴趣。

只有听到槐五和寇老大这两人时,他的耳朵才竖了起来。

寇老大,因在青州黄家一事上策反有功,被封为正四品忠武将军。

槐五,因作战勇猛被封为正五品宣威将军。

两人一个有勇一个有谋,且忠心可嘉,回京后直接去京外的南大营报到,负责管理士兵操练,待四年后换防去往北地。

听到这个消息时,赵小山差点蹦起来,太好了,两个哥哥回来了,他的靠山又多了一层。

杨桑花估计这时候也在家左等右等呢,自从听说了消息,这段时间她寝食难安,每天都要去城门处打听消息。

杨桑花堕胎的消息一直没告诉槐五,从庄子上出来后她一直在米粉店帮忙,晚上就和店里的伙计厨娘住在米粉店后身的院子里。

只不过最近店里的生意实在太火爆了,后院不得不变成了大小包厢,赵小山便将她弄回了赵家,让她跟小刘氏一起。

现在她的两位大哥回来了,她也可以不用再挤在赵家,结束这寄人篱下的日子。

漫长又隆重的大朝会结束后,赵小山早早出了宫门,坐在马车里等着槐五和寇老大。

结果等了半天,人家出来是出来了,却是和一群人一起。

原来陛下的圣旨一下,去往北地和西北的八万士兵马上就要拨冗前往,万不能耽误行军进城。

那些跟着一起去的将领自然也不能在京城多逗留,便想着趁着现在抓紧时间聚一聚。

一帮武将出去吃喝,赵小山自然没法往前凑,和寇老大他们打了一个招呼便回了工部。

一进工部的大门,赵小山的眉头便皱了起来,改变一句辞就是:此愁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他愁啊,他是真愁啊。

卢兴这个疯子,他是要生生将自己逼疯啊。

点子如果是逼一逼就能想出来的,那现代高中班主任得有多少科研成果?!

实践出真知,他被卢兴天天拘在小屋子里,没有实地考察便没有灵感来源,如何能够想出点子。

他将自己的想法和卢兴说了,却被卢兴一口回绝了。

理由是:我前段时间倒是给你时间了,可你并没有出门考察,而是在你家米粉店一通忙活,你让我如何再给你出门的机会,你就老实的待着想吧。

赵小山抗争无效,每天活在水深火热中,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