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海盗王 > 第224章 二使来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闻言,众官员大吃一惊,就连端着架子,从来不发言的郑若曾和周述学,也都诧异地看向汪修齐。

郑若曾、周述学、徐渭三人是一起被掳来的,当时徐渭被要走,而另两人却是被汪直留在了松浦津。

一开始,两人都是想要以死明志,但在徐渭的多次劝解下,才平和下来,开始了解宋国。

渐渐地,他们发现宋国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强盗窝,这里的汉族百姓劳役和赋税比大明轻得多,虽然过得不算多体面,但也能靠着辛劳吃饱穿暖。

而汪直对他们也是极好,不仅不限制自由,还给了官职,每月有俸禄可拿。

对二人来说,自然是想仗义死节报君恩的,可妻儿老小不行啊,他们要吃要喝要活下去,于是郑若曾、周述学也就慢慢接受了现实。

虽然如此,两人都想效仿三国的徐庶,身在曹营不献一谋。

郑若曾随着宋国商队,在倭国四处游历,借此机会完善《筹海图编》,绘制日本全舆图的同时,开始深入研究倭国的历史和军事,希望有朝一日,能重回大明,为抗倭出力。

而周述学则是沉迷于酒色,流连于烟花之地,整日浑浑噩噩,不理政事。

汪直对两位大才也很包容,自己用不了,就留给儿子,对他们的非暴力不合作采取了包容的态度。

泷捷派侍卫去通知徐渭的时候,三人正在万花楼饮酒,听闻是日本天皇使者来了,徐渭就拉着两人一同来到了王府。

“也候着吧。”汪修齐挥退了侍卫,转而看向众官员,开玩笑道:

“今天是什么日子?刚来个天皇使者,又来了个幕府将军的使者,难道是要为那些被俘的忍者求情?”

刚喝完酒的徐渭脸颊泛红,捋须淡笑道:

“非也非也,这天皇使者和幕府将军的使者来访目的并不相同,而且定不是为了忍者而来。”

“哦,文长说说看。”见徐渭一副高人模样,脸上写着‘快问我’三个字,汪修齐很配合地问道。

“今日,徐某与伯鲁、继志叙旧,深受启发。所以,对两方使者的到来,有些看法。”说着,徐渭看了郑若曾、周述学两人一眼,继续说道:

“先说这天皇使者吧,他的求见,目的有二。

其一,探查神迹真伪。

其二,如果神迹为真,恐怕就要寻求庇护。”

如今,汪修齐执掌朝堂一个多月,在宋国老臣之中也建立了无上威望,徐渭作为世子第一谋臣,身份自然也水涨船高。

在场的宋国老臣没有反驳,而是凝思起来,礼部尚书素博涛朝徐渭拱手抱拳:

“久闻徐文长有才子之名,还请赐教。”

“世子面前,文长何敢称才子二字。”徐渭摆了摆手,转身看向周述学,淡笑道:

“继志,要不你来分析一二?”

不知道是来之前酒喝痛快了,还是徐渭的劝说起了效果,身穿儒衫纶巾,长须美髯的周述学并未推脱,而是望向众人问道:

“这倭国天皇自诩为天照大神的后裔,是天照大神在人间的代言人,神道教的最高领袖。

可数日前的两轮大日,却在黑夜之中,降临与宋国上空。

由此想来,这天皇使者来访目的也就不难揣测了。”

哦,原来如此……众官员露出恍然之色。

见所有的目光聚集在自己的身上,半年来的郁闷被一扫而空,周述学眉毛一扬,继续说道:

“倭国的皇权旁落已有八百余载,可为何皇庭一直未灭?

究其根本,就是其‘神性’的存在。为此,无论是曾经掌权的幕府,还是现在的各地诸侯大名,都想把天皇拽在手里,以体现君权神授,号令天下。

可如果这神性削弱甚至是没有了,那么天皇和皇庭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

“一针见血,一针见血啊!”众官员频频点头,素博涛不吝赞赏之词。

“所以,文长之言,周某深以为然。这天皇使者前来,如若发现神迹为真,必然会想方设法地亲近大宋,甚至寻求大宋庇佑。”周述学继续补充道。

有神队友存在,就是省心啊……汪修齐眼睛一亮,恭敬请教道:

“先生,那这幕府将军的使者前来,又是为何?”

“神学、占卜之事尽可问周某,而这政事分析,却非我所长,还是让郑老作答吧。”周述学飒然一笑,朝着郑若曾抬了抬手。

和周述学的潇洒飘逸不同,郑若曾年过五旬,表情肃穆,犹如一个严格的教书先生。

被周述学提及,郑若曾并未答话,而是起身,朝着汪修齐深深一拜。

汪修齐连忙抬手:

“郑先生,这是为何?”

“这一拜,是郑某替饱受倭患之苦的大明百姓行的礼。”礼毕,郑若曾起身解释道:

“殿下身在海外,却在五岛、鸡笼岛剿倭,如今更是封锁了倭国前往大明的航道,断绝了倭寇袭扰之路,此乃无上之大功德,必然载进史册,为万世传颂。”

此言一出,大宋的老臣们表情不一,有的不言,有的不以为然,有的冷眼嘲讽。

在他们看来,这是大宋的朝堂,你口口声声说大明是几个意思。

汪修齐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温和说道:

“无论是大明还是大宋,都是汉族血脉,剿倭灭倭,本就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另外,剿倭容易,灭倭难,还请郑先生不吝赐教。”

……

垂拱殿,待客房。

天皇的使臣菊亭晴季与幕府将军的使臣京极高吉相隔而坐,一人垂目静思,一人独自饮茶。

二人自然是相识的,可此时,却是连打招呼的兴致都没有。

菊亭晴季穿着圆领的紫色官袍,说是宫廷官袍,可已经洗得有些发白,不经意间露出的裙裤,上面还打着补丁。

按理来说,他是天皇近臣,位列三公,理应是地位崇高,享尽荣华才对。

可此时的皇室却是穷困潦倒,拮据不堪,别说官袍换新,就算是薪俸,都好久未曾领到了。

再看看一旁将军府的家臣京极高吉,虽然官职只是从五位上,可却穿着伊贺染的小袖和服,腰间系着玉带,涂粉画眉,一副爱搭不理的模样。

但此时,他已无力去计较这些,满脑子都是临行前亲王的嘱托:

“晴季,务必查明大日神迹的真伪,如若是真,想尽办法拉拢宋王,否则,皇室近千年的神性光辉必然暗淡,本王与皇位也将无缘。”